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青山

作品数:31 被引量:53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次生
  • 10篇次生林
  • 5篇冷杉
  • 4篇生态位
  • 4篇树种
  • 3篇群落
  • 3篇种群
  • 3篇林分
  • 3篇林改
  • 3篇急尖长苞冷杉
  • 3篇次生林改造
  • 2篇东南
  • 2篇植被
  • 2篇植物
  • 2篇色季拉山
  • 2篇森林植被
  • 2篇杉林
  • 2篇生态
  • 2篇天然次生林
  • 2篇西藏色季拉山

机构

  • 20篇东北林业大学
  • 1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1篇西藏农牧学院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南大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31篇任青山
  • 6篇屈红军
  • 6篇王景升
  • 6篇杨小林
  • 6篇孙洪志
  • 4篇石丽艳
  • 2篇黄瑜
  • 2篇李茹秀
  • 2篇潘刚
  • 2篇崔国发
  • 2篇兰小中
  • 2篇张杰
  • 2篇陈宝雄
  • 1篇何平
  • 1篇刘某承
  • 1篇边巴多吉
  • 1篇李文华
  • 1篇宫照红
  • 1篇于成龙
  • 1篇张昆林

传媒

  • 15篇东北林业大学...
  • 4篇森林工程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林业科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林业科技管理
  • 1篇森林防火
  • 1篇西藏科技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时事报告(大...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4
  • 1篇2003
  • 6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S技术在拉萨市森林植被调查中的应用被引量:29
2001年
综合介绍了在西藏高寒生态条件下 ,利用 3S(RS、GIS、GPS)技术对拉萨市森林资源进行调查的可行性、技术路线及成果精度 ,并指出了
任青山杨小林范文义
关键词:森林植被资源调查GIS技术GPS技术
基于MODIS-NDVI的西藏林芝地区植被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在对西藏林芝地区进行垂直带划分的基础上,运用MODIS-NDVI数据对2000-2009年四季不同垂直带的植被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带的NDVI年内变化特征不同,随着海拔下降,植被生长旺盛期由秋季变为冬季;2)10年内,海拔3 000 m以下垂直带的NDVI平均值除秋季增长外,其它季节都表现为降低,而海拔3 000 m以上垂直带植被四季都表现为增长;3)10年来研究区春季、夏季和冬季低于海拔3 000 m的区域,植被退化的面积大于趋好的面积,而海拔3 000 m以上区域,植被趋好的面积大于等于退化的面积,但秋季所有海拔带中植被趋好的面积都大于退化的面积。总之,作为低海拔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植被与高海拔寒温带和寒带植被分界线的海拔3 000 m,是一条重要的生态分界线,分界线上下的植被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而气温升高是导致植被变化的因素之一,人类活动也有一定的作用。
朱源彭光雄王志冉琮千张振磊李丹刘佳宁陈宝雄任青山
关键词:归一化植被指数垂直带
西藏云杉林人工更新与天然更新状况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1999年
为了探索高山林区人工与天然更新在森林恢复过程中的各种机能,寻求有效技术措施,缩短森林恢复的时间,对西藏林芝地区林芝县色齐拉山森林采伐迹地上的云杉人工与天然更新成活率,生长状况进行了综合试验研究,为西藏大面积采伐尽快恢复森林提供理论依据。
张昆林任青山
关键词:云杉
西藏色季拉山林线植物群落多样性格局及林线的稳定性被引量:33
2008年
通过样地调查,采用α和β指数对西藏东南部地区色季拉山林线森林植物群落类型的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色季拉山海拔和坡向决定了林线植物群落分布类型与物种组成,林线群落物种多样性程度为阳坡高于阴坡。②阳坡林线森林群落各层次多样性指数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规律;而阴坡则表现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的规律。③物种替代率为阴坡高于阳坡;在林线过渡带边缘物种替代率高且物种种类变化明显,而在林线过渡带区域内物种替代率变化幅度较小,表现出林线边缘环境对物种具有较强的筛选作用。④林线以下,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明显,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大小主要受草本植物种类的影响。林线生态过渡带结束,阴、阳坡的物种组成差异缩小,植被群落类型也相似。
杨小林崔国发任青山王景升黄瑜
关键词:林线群落稳定性
次生林带状改造更新效果的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在次生林带状改造中 ,经过方差分析表明 :选择 6m、 4m采伐带宽度对落叶松更新成活率效果较好 ;不同树种更新效果有所差别 ,落叶松成活率最高 ,生长情况也好于其它更新树种 ,各更新树种保存率差异并不显著。
孙洪志孙海燕于成龙屈红军任青山
关键词:次生林采伐带落叶松成活率
黑龙江省次生林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3年
本文对黑龙江省次生林的形成历史、更新演替过程、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 ,着重介绍了阔叶红松林的经营情况。
孙洪志屈红军任青山
关键词:次生林阔叶红松林
次生林主要类型生态位土地分类方法被引量:3
1996年
文章以帽儿山地区次生林为例,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生态位土地分类.在分类模型构造的研究中获得了生态位土地分类的模式:应用交互信息分析方法确定次生林与生态位分类因子的依存程度→以精度和可靠性为原则选定最终土地分类因子→以信息增量为判别分类的测度→处理基础数据,计算各次生林立地组的信息量并存入计算机→判别空间单元的分类归属.在地图分析模型构造的研究中,应用空间插值和邻域分析获得了各空间单元的海拔、坡度及坡向数据,应用再分类及叠加技术获得了帽儿山林场次生林生态位分类地图和统计数据.研究表明,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所形成的生态位土地分类方法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
李茹秀任青山郭永安
关键词:次生林生态位
拉萨市森林植被TM图像解译特性的分析被引量:3
2002年
介绍了拉萨市森林植被遥感调查中目视解译标志建立的步骤 。
宫照红杨小林任青山
关键词:TM图像遥感森林植被
高校如何建立有效的成果转化机制
1995年
任青山
关键词:高校
西藏色季拉山林线冷杉种群结构与动态被引量:76
2007年
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是西藏东南部地区高山林线森林群落的主要建群树种,主要分布在色季拉山海拔3600~4400m区域,并成为阴坡高山林线的优势树种。通过对色季拉山林线群落交错区域的定位调查,分析了急尖长苞冷杉的个体生长、种群结构与动态以及林线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西藏色季拉山海拔4320m处为森林郁闭上限,该区域存在两种类型的高山林线,阳坡为渐变型林线,林线树种为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阴坡为急变型林线,林线树种为急尖长苞冷杉。阳坡与阴坡林线分布海拔上限分别为4570m和4390m,阳坡高于阴坡180m;阳坡与阴坡林线群落交错区垂直宽度分别为250m和70m,阳坡比阴坡宽180m。(2)阴坡海拔3700~3800m属急尖长苞冷杉分布的最适范围,种群径级结构表现为典型的反"J"型,种群密度约380株/hm2;种群年龄结构表现为"金字塔"型,属于扩展型种群。(3)静态生命表和种群存活曲线反映了急尖长苞冷杉种群在形成初期的20a和生长发育的60~160a分别经历了强烈的环境筛选和竞争自疏,以及后期与环境变化相关的死亡波动,200a左右为急尖长苞冷杉的生理寿命,种群后期基本稳定,400a左右为极限寿命。
任青山杨小林崔国发王景升黄瑜WEI Xiao huaLI Qinglin
关键词:急尖长苞冷杉林线种群结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