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平

作品数:12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建筑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艺术
  • 4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道德
  • 2篇艺术
  • 2篇园林
  • 2篇中国古典
  • 2篇审美
  • 2篇品德
  • 2篇小说
  • 2篇美学
  • 2篇画学
  • 2篇绘画
  • 2篇古典
  • 1篇代表作
  • 1篇心理
  • 1篇徐渭绘画
  • 1篇学术
  • 1篇学术研究
  • 1篇艺术风格
  • 1篇艺术思维
  • 1篇艺术学
  • 1篇意境

机构

  • 12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2篇何平
  • 1篇乔光辉
  • 1篇郭威

传媒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美与时代(创...
  • 1篇连云港师范高...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美与时代(美...
  • 1篇武陵学刊
  • 1篇艺术学界
  • 1篇“中华传统美...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古典画学中的“品”“德”观及其教育理路
2016年
从表层看,中国古典画学理论存在着由强调道德教化向重视审美怡情的转移轨迹,但是从深层看,中国画学始终执着于人性启迪与道德追求。在道德教化上存在三种类型:早期人物画体现出训诫式的显性教育模式;花鸟画体现出比德式的象征教育模式;山水画体现出超越式的隐性教育模式。代表中国画最高成就的山水画具有明显的超越性,体现了对人性自由的信仰和追求,其审美的背后隐伏着一条以"美"立"品",由"品"立"德"的道德教化思路。这表明具有超越性的中国艺术精神成为了道德意识的来源。
何平
中国古典画学中的“品”“德”观
从表层看,中国古典画学理论存在着由强调道德教化向重视审美怡情的转移轨迹。但是从深层来看,中国画学始终执着于至善的道德追求。在道德教化的角度看,存在三种类型:早期人物画体现出训诫式的显性教育模式;花鸟画体现出比德式的象征教...
何平
关键词:绘画道德
文献传递
徐渭绘画的色彩张力
2009年
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通过题画诗引入多种色调,使画面与题诗之间构成张力。黑色是徐渭内心世界的基本色调,象征现实的人生状态;黑色与红色成为其世俗生活层面的现实和理想的冲突,同时色彩和意象之间也构成张力,凸现出徐渭在现实生存中的尴尬境地和内心冲突。这强化了徐渭绘画的主体意识和抒情功能。
何平
关键词:绘画写意花鸟画内心世界世俗生活
古籍整理与学术研究的结晶——《瞿佑全集校注》评述被引量:1
2011年
瞿佑(1347-1433),明初著名文人,在诗、词、诗论、小说等领域均有较高成就。其文言小说代表作《剪灯新话》是中国第一部禁毁小说,对明清两代的《剪灯余话》、《觅灯因话》、《聊斋志异》等均有深刻影响。此外,该书还漂洋过海,在日、韩、越诸国广泛传播,如日本上田秋成的《雨夜物语》、韩国金时习的《金鳌新话》、越南阮屿的《传奇漫录》等都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属“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典范之作,更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域外传播的一朵奇葩,目前已引起域外汉学界的广泛关注。
何平郭威
关键词:学术研究校注古籍小说代表作
明清小说戏曲插图的“图文理论”——《明清小说戏曲插图研究》对“图文理论”的本土化探索被引量:1
2017年
《明清小说戏曲插图研究》从个案入手对本土图文理论展开探索,呈现的图文思想撬动了图文理论中的一些既有定论。文本和插图是包含多要素的多维动态关系;插图与文本互为主体,图文互馈促成文本增殖和意义再生。这些富有本土色彩的图文思想可发展为阅读插图本、打开插图的新的方式与方法,更启发对图像时代流行观点和基本问题的进一步反思。
何平
关键词:插图本土化
石之于中国园林意境的意义及其美学分析被引量:13
2005年
石是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的独特要素。它对于园境营造的意义在于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生发能力。从实用和虚用两个层面分析“石”在中国园林意境营造中的造景功能、美感特征、审美意蕴及其对意境生成的具体作用,可得出如下结论:石包含了最典型的“道”的自然特性,人们通过对“石”的审美观照,达成人、物、道的融和统一,从而实现了“天人合一”。
何平
关键词:古典园林美感审美意蕴
中国园林的空间结构及其美学特征被引量:18
2008年
中国园林内含园景、园境双层空间结构。表层是实体性园景空间,以"隐曲"为特征,呈现"流动"之态和"悠远"之感,营造耐游观的园景。深层是虚实相生的园境空间,以"空灵"为特征,具有虚化、意化、融合的美学功能,展现出情味美、朦胧美、超越美。园景向园境的转化就是物象—气象—意象—意境间的渐次转化。表层园景营构以深层园境生成为旨归,最终要由质趣灵、象外见象,心境融合,生成意境。由此,中国园林营构中的形式规律要与审美心理规律同步一致。
何平
关键词:中国园林意境
《四声猿》的双层结构及其解读
2012年
《四声猿》不是一个故事,而是四个剧构成的一个整体结构。《四声猿》单剧结构表现人生围困的绝望之悲,整体结构隐含反抗绝望,生命突围的努力。这一双层结构源于徐渭内心自负与现实被弃之间的冲突,表露了作者自我安慰、自我脱困的深层心理。这显示《四声猿》创作对作者具有某种自我解困的文化意义。这个理解切合徐渭三教融合,以儒为主的思想结构,也解释了四剧之间情感基调冲突的原因。
何平
关键词:《四声猿》
“兴”与艺象表达被引量:1
2008年
"兴"作为艺象表达是审美心理的自然转进,是审美主体自主、自由的游戏般自我体验、自我观照与自我呈现过程。这种富有审美特性的艺术表达方式,帮助艺术家超越创作过程中的障碍,消解了艺术创作过程中主客观对立、形式内容对立对艺象本真性的歪曲和遮蔽,使物象透过艺象澄明地呈现出来,形成"不隔"之境。意象建构和艺象表达在审美创造的心理和表达两个层面上,共同勾勒出"兴"这个传统美学范畴的完整内涵。
何平
关键词:审美心理意象
徐渭艺术的体式与风格——兼及风格理论的思考被引量:1
2013年
徐渭艺术体式有两个特点:一对自由体式的偏好;二对规定体式的突破与改造。这使其艺术在体式层面具有极大的表达空间、自由的调度能力和丰富的形式可能性,促成了张扬、夸大的表现效果。体式特点与徐渭艺术奔放恣肆、粗莽野逸的整体风格关系密切。由体式切入的分析,打破了风格研究在形式分析层面因门类差异而长期存在的分隔与壁垒。这一思路启发我们反思艺术风格理论中的缺陷:第一,风格理论在"形式分析"的一般性概念及其理论建构的环节上存在缺失;第二,由此导致艺术风格理论中的"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相互脱节,"外部研究"处于一般艺术学层面,而"内部研究"则停留在门类艺术的层面。
何平
关键词:艺术风格艺术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