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英

作品数:17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结肠
  • 4篇结肠炎
  • 4篇溃疡
  • 4篇溃疡性
  • 4篇溃疡性结肠炎
  • 3篇食管
  • 3篇疗效
  • 3篇TH17细胞
  • 3篇出血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食管静脉曲张
  • 2篇食管静脉曲张...
  • 2篇食管静脉曲张...
  • 2篇破裂出血
  • 2篇曲张
  • 2篇细胞
  • 2篇螺杆菌

机构

  • 17篇哈尔滨市第一...
  • 2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黑龙江省医院

作者

  • 17篇何英
  • 9篇李春明
  • 3篇侯凤雪
  • 3篇蒋萍
  • 2篇刘玉杰
  • 2篇李大健
  • 2篇单景军
  • 2篇赵巍
  • 1篇张肖洁
  • 1篇陈晨
  • 1篇高善玲
  • 1篇李琳
  • 1篇朱安超
  • 1篇常晓华
  • 1篇胡凤丽
  • 1篇李宗敏
  • 1篇刘中红
  • 1篇龙培滨
  • 1篇刘玉艳
  • 1篇张兆文

传媒

  • 4篇中国当代医药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黑龙江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1
  • 1篇200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汁反流与胃息肉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胃息肉(GP)伴胆汁反流的患者检出率逐渐升高。多项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已证实胆汁反流是部分胃息肉形成的关键致病因子。胃息肉病理学上常分为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及错构瘤性息肉,不同病理类型的胃息肉均有一定的癌变风险,其中属腺瘤性息肉癌变风险最大。因此探究胆汁反流与胃息肉的相关性显得尤为重要。现就胆汁反流致胃息肉形成的机制,胆汁反流与不同病理类型、不同性别、不同部位GP的关系,胃息肉伴胆汁反流与精神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以及胃息肉伴胆汁反流的治疗作一综述,以期为胃息肉伴胆汁反流的研究提供参考。
吴李珠何英屈元婷张珊旗张慧琴熊淑芬陈晨沙瑞华
关键词:胆汁反流胃息肉幽门螺杆菌
食道癌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01年
食道癌以其高发病、高恶性度等特点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其组织学特点以往通常表现为鳞癌,目前食道腺癌有增高趋势,并认为与Barrett食管有关。精确的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并且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目前经口食道扩张术、钛镍合金金属支架等姑息疗法发展很快,应对其进行正常的评价。监视高风险患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最有效的方法。就以上问题本文综述如下。
李春明何英韩燕
关键词:食道癌发病率死亡率组织学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内镜检查技术正在不断完善,除了窄带成像技术外,蓝激光成像、联动成像以及结合人工智能的卷积神经网络等技术,都可运用于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当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经标准染色法未检测到Hp感染,或存在罕见、特殊细菌感染时,临床建议加做免疫组化。以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为基础的分子方法在检测Hp感染和耐药Hp中均显示出很高的准确性;最可靠的非侵入性方法仍然是尿素呼气试验;大便抗原检测敏感性与尿素呼气试验可相媲美,并且可能是后者的良好替代方法。本文将Hp感染诊断的相关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就Hp感染诊断的相关方法作一综述。
陈晨周学军何英
关键词:内镜检查尿素呼气试验血清学幽门螺杆菌
延长结肠通过时间与胆石症的关系
2000年
李春明刘中红何英张兆文
关键词:胆石症结肠通过时间脂质代谢障碍胆囊肥胖学者
全文增补中
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2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行肠内营养后,血浆内毒素、TNF-α、C-RP、血清淀粉酶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SAP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可通过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及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来加强治疗效果。
何英李春明刘玉杰侯凤雪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炎性细胞因子内毒素血症
MLH1蛋白与近端散发性结肠癌瘤内菌群特征关系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24年
背景与目的:mutL同源物1(MLH1)基因的突变会导致DNA错配修复(MMR)系统失活,从而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异常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然而,MLH1蛋白表达与肠道菌群是否有关联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东北地区不同MLH1蛋白表型近端散发性结肠癌(S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微生物组的差异,探讨两者之间的潜在关系。方法:收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和黑龙江省医院2020—2021年407例近端SCC肿瘤组织样本与临床资料,用免疫组化法筛选出其中MLH1蛋白缺失病例(缺失组)与MLH1蛋白完整病例(对照组)。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提取的肠道肿瘤组织内微生物D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特定类群的物种与菌群多样性的关系。结果:共筛选出缺失组病例20例,对照组18例,初步临床数据分析显示,肿瘤越大,MLH1蛋白缺失的风险越高(P<0.05)。不同MLH1状态下肿瘤组织内菌群的α多样性除Shannon指数外(P=0.042),其他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门类水平的微生物组β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之间的菌群组成无明显差异(P=0.076)。属类水平上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大于两组内差异(P=0.04),通过菌属丰度之间的比较,发现粪球菌属的菌群丰度可能会促进MLH1蛋白缺失(校正后的P<0.01)。然而,无论各临床病理参数或是不同丰度的关键物种之间,Shannon指数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近端SCC患者MLH1蛋白表型与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密切相关。此外,鉴定出粪球菌属可能成为该人群MLH1蛋白表达缺失的关键物种,并为今后该病的研究与防治提供新的切入点。
蒋萍朱安超刘营营李宗敏刘玉艳单景军何英
关键词:结肠肿瘤DNA错配修复微生物群
TH17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
何英
该项研究论证了Th17细胞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有关,其表达与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呈正相关;探讨了Th17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机制,为今后靶向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治疗
卡络磺钠联合奥曲肽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2021年
分析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卡络磺钠联合奥曲肽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我院进行治疗),通过单双号分发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有40例患者,对该组单独用奥曲肽药物治疗,观察组有40例患者,对该组患者实施卡络磺钠联合奥曲肽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血小板、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胃液PH)水平与疗效进行分析评估。结果:对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数据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结论:在对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取卡络磺钠与奥曲肽联合使用,能够充分改善患者的对血小板、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以及胃液PH水平,充分提高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崔立莎武文轩何英
关键词:卡络磺钠奥曲肽消化道出血疗效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研究-从动物实验到临床实践被引量:9
2013年
随着消化内镜治疗技术以及相关器械的发展,内镜应用从最初的一种诊断方法逐渐发展成为如今重要的治疗手段,相关的微创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s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即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NOTES指通过人体的自然腔道进入软性内镜,穿越自然腔道的管壁,内镜下完成各种相关手术操作的全新手术方法。当前,许多学者在进行NOTES技术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本文论述了NOTES从动物实验到临床实践的研究现状。
常晓华何英李春明
关键词: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动物实验内镜
IL-17及IFN-γ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检测Th17类细胞因子IL-17和Th1类细胞因子IFN-γ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表达,以此来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结肠组织及血单核细胞中IL-17和IFN-γ的表达。结果:UC组结肠组织中IL-17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UC组结肠组织IFN-γ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增加(P>0.05);UC组血单核细胞IL-17、IFN-γ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局部IL-17升高在UC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何英李春明侯凤雪刘玉杰
关键词:TH17细胞TH1细胞溃疡性结肠炎IL-17IFN-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