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中伟
- 作品数:147 被引量:33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 电动砭术对机体皮肤红外热成像及血流量影响的正交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基于转速、时间、震动等因素的多种电动砭术干预方案对机体皮肤红外热成像及血流量的影响,探索电动砭术取效的最佳方案。方法设计三因素两水平的正交表L8(27),招募80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8组,每组10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受试者进入实验室后,静坐5 min,以适应室内环境,并保持室内温度恒定。在受试者左侧前臂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路线上标记内关穴、郗门穴。用仪器检测受试者干预前内关穴和郗门穴之间区域的红外热像图及皮肤血流量,并做记录。操作者手持砭钻,沿心包经在左侧前臂循行部位曲泽穴到大陵穴的方向和部位均匀移动,操作过程中给予适度垂直于皮肤的压力,严格按照每组的治疗方案(不同的转速、时间及震动的大小)进行。检测受试者干预后即刻内关穴和郗门穴之间区域的红外热像图及皮肤血流量,并做记录。并记录5 min后、10 min后、15 min后的数据。最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各组干预后即刻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红外热像各组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显著变化。血流量变化除第5组、第6组外干预后即刻与干预前相比,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在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未呈现显著后效应。红外热成像与血流量变化在干预后5 min, 10 min, 15 min与干预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可见各因素对红外热成像的影响程度为因素B(时间)>因素A(转速)>因素C(震动),对血流量的影响程度为因素A(转速)>因素B(时间)>因素C(震动)。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因素A(转速)、因素B(时间)是影响红外热成像和血流量的显著性因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红外热成像结果显示因素A(转速)(因素B(时间)两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电动砭术对机体红外热成像及皮肤血流量影响的即刻效果显著;(2)因素A(�
- 赵煜陈侯中伟
- 关键词:砭石正交试验红外热成像皮肤血流量
- 月经不调类疾病病名及病因病机源流的述要被引量:18
- 2011年
- 笔者对历代文献中相关的病名和病因病机内容进行了整理,并将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进行归纳总结,对于全面认识这类疾病,深入挖掘相关证治理论与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并为临床提供理论指导。
- 李柳骥张聪侯中伟邢建民严季澜
- 关键词:月经不调病名病因病机
- “轻针慢捻法”单穴临床应用浅析
- 2020年
- "轻针慢捻法"包括"轻针慢捻""慢针细捻"两重内涵。"轻针慢捻"指医者进针时缓慢捻转破皮,从皮部开始即行施治,调动卫气、催气得气,发挥全过程的治疗作用;"慢针细捻"意指进针得气后医者手法轻柔缓慢的提插、低频率小幅度的捻转,认真体察针下气感,从而寻求最佳得气状态,并有效延长治疗时间的手法。"轻针慢捻法"共分为揣穴催气、进针得气、调气固气等3个环节。揣穴催气是本法操作的前提,进针得气是本法操作的基础,调气固气是本法发挥重要疗效的关键。"轻针慢捻法"的关键在于治神守气,特别是手法与医者意识的结合,需注意在持续捻转时,应避免过度缠绕导致滞针,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疼痛。此法刺激轻而久、取穴少而精。
- 郑昊钰侯中伟
- 关键词:单穴
- “柳刺法”针效探析
- 2010年
- "柳刺法"是一种刺法独特的针刺方法,因其针刺之形似柳枝而得名。该刺法脱胎于"报刺法"而成,常用于消脂减肥与静脉曲张,疗效显著。笔者将该刺法做一介绍,以飨读者。
- 侯中伟
- 关键词:针灸
- “砭贴”大椎太阳穴对56名大学生焦虑抑郁状态的调控效应研究
- 目的:探讨'砭贴'大椎、太阳穴对大学生精神心理的调控效应。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大学生志愿者70例,随机分为单一测试组(24例)、混合测试组(32例),两组均选大椎、太阳穴为观察穴位,砭贴每穴粘贴时间为8-12小时...
- 侯中伟杨轶刘媛黄玉海李青伟刘津源秦闻檑谷晓红谷世喆
-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 文献传递
- 关于漏谷、地机穴定位的探讨被引量:3
- 2012年
- 通过查阅古代主要针灸文献及建国后高等中医院校教材、国家标准和较有影响的针灸著作关于漏谷、地机穴的定位,分析从古至今关于此二穴定位的演变,以及此二穴定位发生错误可能的时间。结果发现从1962年到2006年将近半个世纪,漏谷和地机这两个穴位的定位都被错误地描述为:"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或在三阴交与阴陵泉的连线上,"或被错误地图解为:与三阴交、阴陵泉在一条直线上。即使到了2006年新的国家标准对二穴的定位恢复了正确的描述:"胫骨内侧缘后际",但是大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与以前的"在……连线上"有多大差别。
- 睢明河王朝阳侯中伟
- “砭石操”的临床应用
- 砭石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临床医疗工具之一,对于治疗皮肤肌肉经筋等方面的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笔者在跟随导师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砭石应用方法,称之为“砭石操”。具体可以归纳为开颈关、理经筋、调脏腑、通上下、和气血...
- 侯中伟谷世喆秦丽娜丁兆琳衣华强
- 关键词:疏通经脉五步法
- 文献传递
- 脾气大,按太冲穴
- 2014年
- 平时爱生气、发怒,找不到宣泄办法的人,往往会在太冲穴出现异常反应,因为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肝脏的个性和功能都可以反映在此处.太冲穴位于足背上,沿足大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在足背大约上1/3的地方可以摸到一个关节,这个部位前的凹陷处就是太冲穴.除了调节情绪,太冲穴还常用来治疗以下疾病.
- 侯中伟
- 关键词:太冲穴脾气调节情绪足背
- 悬针疗法刺激肾俞穴对慢性肾衰模型大鼠干预作用的探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观察悬针疗法刺激肾俞穴对慢性肾衰模型大鼠的肾功能、贫血及肾间质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和悬针组,每组10只。采用腺嘌呤混悬液灌胃法制作慢性肾衰模型,药物组和悬针组在造模的同时分别采用灌胃尿毒清药液、悬针疗法刺激肾俞穴进行治疗,造模及治疗为期4周。造模及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Smad7的表达。结果:悬针组的RBC、Hb、HCT显著提高(P<0.05),肾组织TGF-β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Scr、BUN显著降低(P<0.05)。结论:悬针疗法能明显改善贫血状态,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增强肾脏功能。提示无痛无创的悬针疗法确实通过外气调整发挥了经穴脏腑的直接调理效应。
- 徐艺菲李耀民殷磊侯中伟
- 关键词:慢性肾衰肾功能肾间质纤维化
- 大柴胡汤加减冲剂防治豚鼠胆红素结石模型的实验研究
- 胆石病是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类年龄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其发病率越来越高,对人类身心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胆结石临床分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型结石.中国人群中以胆固醇结石为主,胆色素结石只占10%.近二十年来,...
- 侯中伟
- 关键词:胆红素结石溶石排石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