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 作品数:54 被引量:208H指数:7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MSCT诊断髋关节创伤的价值
- 2009年
- 目的:探讨MSCT在髋关节创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39例创伤患者的44个髋关节的MSCT影像,比较MPR和VR重建技术对髋关节创伤显示的差异。结果:MSCT共发现44个关节78处骨折,59处骨折有移位;30个髋臼关节面和11个股骨头关节面塌陷或碎裂,32个关节内存在骨碎片。其中MPR显示骨折的细节明显优于VR,显示了40(90.9%)个关节骨折,其中55(93.2%)处骨折移位;39个关节面(95.1%)碎裂或塌陷,29个关节(90.6%)内存在骨碎片;VR对于骨折线的走行和骨折移位情况显示较好,对骨碎片显示不佳。MSCT对于骨折分类的确定优于X线平片。结论:对于髋关节创伤的诊断,MPR对于确定骨折类型和显示骨折细节非常有价值,应该常规应用。
- 张源刘丹伍建林董越
- 关键词:MSCTX线髋关节骨折
-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 目的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在CKD 早期即可出现.骨代谢参与CKD-MBD 的发病过程,通过检测骨代谢的血清生化指标,揭示CKD 不同阶段的骨代谢变化...
- 韩景于长青尹慧娟刘丹孟庆阳张靖华林洪丽
-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门静脉系统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11年
- 多层螺旋CT的出现将伴随着影像技术的重大变革,其主要优势在于该CT机具有更快速的容积扫描速度和高Z轴分辨率[1],因此明显提高了腹部血管的三维重建图像质量,为直观准确评价腹部血管性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因此,回顾性分析50例行MSCT三维腹部血管重建的可疑有腹部疾病的病例,拟对MSCT三维门静脉系统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门静脉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 张德辉李智勇刘晓峰王克礼刘丹
- 关键词:门静脉系统疾病
- 案例教学法结合PBL模式在医学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1
- 2014年
- 针对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案例式教学法与PBL教学模式相结合,应用于研究生的临床教学实践中。新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对培养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 李春艳王莺燕刘丹张雪扬李琦杜建玲段志军
-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PBL临床型研究生临床教学
- 2007-2013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部内分泌科会诊情况统计资料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按医院制定的会诊制度,会诊医师完成会诊后记录患者的会诊日期、科室、姓名、性别、年龄、原发病诊断、内分泌相关疾病诊断及会诊登记。汇总大医一院三部6年(2007年3月14日~2013年3月15日)来的会诊病例,资料完整者共3750例,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2007年3月14日~2013年3月15日大医一院三部申请内分泌科会诊共3750人次。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各年申请会诊人次分别为:308、321、554、622、895、1050,逐年增加。2会诊患者40岁以下375人次(10.0%),40~60岁共1525人次(40.7%)60岁以上共1850人次(49.3%),主要以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为主。3非手术科室申请会诊的人次及其构成比分别为:190(61.7%)、193(60.1%)、362(65.3%)、402(64.6%)、618(69.1%)、688(65.5%),逐渐上升(P〈0.05);而手术科室、急诊科申请会诊的构成有逐渐下降趋势申请会诊的非手术科室中神经内科(712,29.0%)、心内科(391,15.9%)居多,而手术科室中普外科(294,23.5%)、骨外科(234,18.7%)、居多。4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申请会诊的共2515人次,占首位,比例为67.1%,其次为甲状腺疾病的共880人次(23.5%)。5手术科室糖尿病会诊构成比(81.7%)明显高于非手术科室(59.8%)。大医一院三部申请内分泌科会诊的人次逐年增加,年龄构成以中老年为主。以常规会诊居多,申请会诊的科室以非手术科室较多,前两位科室为经内科和心内科。会诊最多的前两位病种为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手术科室糖尿病会诊构成比明显高于非手术科室。
- 刘丹颜青青白然蔡润策王浩张雪扬杜建玲
- 关键词:会诊内分泌科病种构成
- 西格列汀和伏格列波糖分别联合实时动态胰岛素泵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对比被引量:41
- 2016年
- 目的比较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采用西格列汀和伏格列波糖分别联合实时动态胰岛素泵(SAP)方案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56例新诊断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9%-11%。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SAP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西格列汀100mg,1次/d(S组,28例)和伏格列波糖0.2mg,3次/d(V组,28例),共9d。同时启用实时持续血糖监测,观察血糖波动参数。本研究通过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KY2014-08)。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9d后V组及S组空腹血糖(FPG)[(6.4±1.1)比(11.4±3.0)mmol/L,P=0.008;(5.5±0.8)比(11.0±2.1)mmol/L,P〈0.001]、平均血糖(MBG)[(7.5±0.8)比(12.0±1.1)mmol/L,P=0.045;(6.7±0.7)比(12.5±1.3)mmol/L,P=0.002]、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P=0.024、0.029)、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P=0.023、0.036)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稳态模型胰岛B细胞功能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2、0.001)。S组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P=0.027)、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P=0.033)、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39)。V组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三餐分别为P=0.003、0.026、0.011)及低血糖指数(LBGI)(P=0.025)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糖达峰时间(△t)延长(三餐分别为P=0.028、0.026、0.030)。治疗后V组PPGE显著低于S组(三餐分别为P=0.041、0.032、0.036),S组FPG、MBG显著低于V组(P=0.041、0.039)。结论针对新诊断T2DM患者,西格列汀或伏格列波糖联合SAP方案短期均可改善血糖控制,降低血糖波动,保护胰岛功能。西格列汀对平均血�
- 史春虹王璐白然王咏波刘丹张雪扬王浩杨郁杜建玲
-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输注系统伏格列波糖疗效比较研究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分泌临床实习阶段的构建被引量:3
- 2021年
- 内分泌科是理论知识体系抽象复杂,疾病表现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具有多样化的症状及体征,需要在临床实习阶段结合病例逐一认证、认真分析和反复强化才能融会贯通的学科。而临床实习过程中存在着学生不重视临床思维训练,不能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带教老师习惯性的带教模式难以满足加强临床思维培训的新要求等问题。在卓越医师人才培养目标下,翻转课堂等一系列创新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广泛开展,在多学科应用中显示出角色转换后激发学生主动创新的思维训练效果。文章中就内分泌学科特点和临床实习存在的问题,在内分泌科临床实习阶段构建翻转课堂模式,设计教学流程,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
- 史春虹刘丹于嘉澍蔡润策杜建玲
- 关键词:内分泌学网络教学自主研究性学习
- 腹部肿瘤PET/CT的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
- 2006年
- PET/CT是一种崭新的功能成像手段,在对腹部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分期、抗肿瘤治疗的检测、肿瘤组织特征的显示以及放射性核素疗法的监测方面均具有较高的潜在价值,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PET/CT在腹部肿瘤生物学研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 刘丹李智勇
- 关键词:腹部肿瘤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被引量:5
- 2013年
- 为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选择DPN组患者72例,非DPN(NDPN)组44例,健康对照(NC)组30例,空腹采血测Hcy、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结果显示Hcy水平DPN组及NDPN组明显高于NC组,DPN组较NDPN组升高,提示Hcy水平与DPN相关,高Hcy血症是DPN的重要危险因素,HBA1c及病程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 刘丹刘欢白然王咏波姚俊洁邢倩杜建玲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鼻咽癌CT征象与PCNA蛋白表达的关系
- 2009年
- [目的]探讨用CT征象反映鼻咽癌分子生物学变化,推测其生物学特性的可能性。[方法]鼻咽癌患者24例,均行螺旋CT扫描。收集CT征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鼻咽部肿瘤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并分析CT征象与其蛋白表达的相应关系。[结果]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在鼻咽腔单侧壁肿块组与多侧壁肿块组分别为66.67%与100.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茎突旁软组织肿块组与无茎突旁软组织肿块组分别为100.00%与16.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侵及后鼻孔组与无侵及后鼻孔组分别为92.31%与63.6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侵及口咽部组与无侵及口咽部组分别为93.33%与55.5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颅底骨质破坏组与无颅底骨质破坏组,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与78.5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100.00%与37.5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T征象可以反映鼻咽癌的蛋白分子表达情况,提示肿瘤增长速度快,恶性度高,预后不良。
- 张源刘丹崔万明吕申
- 关键词:鼻咽癌PCNACT征象恶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