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 作品数:13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化学感受器瘤的研究现状被引量:7
- 2005年
- 张东伟杨维良刘涛
- 关键词:化学感受器瘤B超CT
- 真核细胞始动因子4E结合蛋白1在乳腺癌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11年
- 对本院48例乳腺癌患者术后肿瘤组织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PO)、丝氨酸与苏氨酸激酶(Akt)、真核细胞始动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核糖体蛋白S6激酶1(p70S6K1)和核糖体S6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ER2阳性与阴性表达的肿瘤比较,Akt表达率更高(P〈0.01)。Akt表达的水平与其下游因子4EBP1、p70S6K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P〈0.05)。4EBP1主要表达在低分化的肿瘤中(P〈0.01),并与肿瘤大小(P〈0.05)、淋巴结的转移(P〈0.01)及局部复发相关(P〈0.01)。提示4EBP1与乳腺癌的肿瘤分级和预后密切相关。
- 吴晓飞曹铭谦张殿龙张弓陈宏甡刘涛国玉红吴斌王晓兰
- 关键词:乳腺肿瘤信号传导
- DNA甲基转移酶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l)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4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DNMT1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级化学方法检测DNMT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织和胃癌组织中均表达DNMT1 mRNA,胃癌组织中的相对含量为0.76±0.11,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的0.45±0.14(P<0.05)。高、中分化胃癌组织中的DNMT1 mRNA相对含量为0.58±0.14,显著低于低、未分化胃癌组织的0.94±0.16(P<0.05)。不同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临床分期、不同肿瘤大小的胃癌组织间DNMT1 mRNA相对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胃癌组织的DNMT1蛋白的表达程度显著高于正常组织(x^2= 7.760,P<0.01)。细胞分化程度低的癌组织DNMT1蛋白表达程度显著高于分化程度高的癌组织(x^2=4.500,P<0.05)。不同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临床分期、不同肿瘤大小的胃癌组织间DNMT1蛋白表达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9、1.270、1.830、0.30,P值均>0.05)。结论DNMT1的高表达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是胃癌早期诊断及治疗的重要靶点。
- 刘涛曹铭谦李小艳杨维良
- 关键词:DNA甲基转移酶1胃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
- 肝癌缺失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探讨肝癌缺失基因(DLC1)与胃癌及其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等关系,DLC1mRNA表达与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34例原发性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DLC1mRNA表达;用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法(MSP)检测启动子甲基化。结果正常组织中DLC1mRNA均正常表达,胃癌组织DLC1mRNA低表达或表达缺失;正常组织0.62±0.11,胃癌组织0.24±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LC1mR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与性别、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无关。正常组织中未发现DLC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胃癌组织中DLC1启动子甲基化阳性12例,甲基化率35.3%。启动子甲基化与无甲基化患者间DLC1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LC1与胃癌存在明显相关性,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DLC1mRNA表达抑制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DLC1在胃癌中低表达的最主要因素,DLC1是胃癌甲基化谱中主要成员。
- 刘涛杨维良张新晨张东伟
- 关键词:缺失基因肝癌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法癌旁正常组织肿瘤分化程度
- HSF1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水平差异,分为Luminal A型组(n=100),Luminal B型组(n=120),HER2型组(n=54),三阴性组(n=90)。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患者乳腺癌组织中HSF1、热休克蛋白70(HSP70)、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促凋亡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SF1的表达与HSP70、Bcl-2、BAX和MIF的相关性,比较HSF1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结果Luminal A型组和Luminal B型组患者乳腺癌组织中HSF1、HSP70、Bcl-2和MIF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HER2型和三阴性组患者,BAX阳性表达率均高于HER2型组和三阴性组患者(P﹤0.05)。乳腺癌组织中HSF1与HSP70、Bcl-2和MI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但与BAX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HSF1阴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4.24%,明显高于HSF1阳性表达患者的18.29%(P﹤0.01)。结论 HSF1在HER2型和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较高,且HSF1阳性表达患者的预后较差。
- 王晓兰姚岚巴金玲姜言林刘涛吴彬曹铭谦张殿龙
- 关键词:热休克转录因子1乳腺癌分子分型预后
- 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和识别Zuckerkandl结节的意义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和识别Zuckerkandl结节(ZT)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进行的370例(501侧)甲状腺侧叶切除或全切除病例,在术中解剖和识别ZT,并观察其与喉返神经(RLN)及上甲状旁腺(sP)的关系。结果发现ZT为412侧(82.2%,412/501),其中ZT出现在甲状腺叶的后外侧中1/3者为368侧(89.3%,368/412)。RLN走行在ZT后方者为379侧(92.0%,379/412)。当ZT位于甲状腺叶的后外侧中1/3及下1/3时,sP均位于zT的头侧偏前方,且80.1%的SP与ZT紧邻。RLN损伤发生率为0.40%(2/501),无sP损伤发生。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和识别ZT,有助于识别和保护RLN及SP,从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张殿龙曹铭谦王晓兰姚永强刘涛方红解继平程晓宇
-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手术并发症
- 术中超声导丝定位辅助切除不可触及乳腺病灶被引量:2
- 2015年
- 近年来,超声检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乳腺疾病的筛查。随着高分辨率、高频彩色超声设备的不断发展进步,乳腺内的一些微小病灶得以通过超声检查被早期发现。这些微小病灶多数缺少临床症状且不可被触及,在临床处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近年的临床实践中,在乳房病灶微小、深在、可疑且不可触及时,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可以准确定位病灶,指导手术。乳腺病灶的导丝定位技术在国内外已经被广泛应用。但是,
- 张殿龙曹铭谦沈维红王晓兰吴晓飞刘涛吴彬聂琛
- 关键词:乳腺肿瘤
- FOCUS超声刀在低领式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F0CUS超声刀在低位领式小切口行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及技巧。方法:将我院乳腺甲状腺外科220例拟接受根治性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F0CUS超声刀组(n=112例)和常规手术组(n=108例)。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总手术时间、颈淋巴结清扫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早期并发症。结果:FOCUS超声刀组与常规组总手术时间分别为(108.72±21.54)min和(153.16±30.25)min(p<0.05),颈淋巴结清扫时间分别为(18.57±6.55)min和(38.18.57±6.55)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58±8.66)mL和(34.12±9.84)mL(p<0.05),切口长度分别为(4.29±0.64)cm和(6.12±0.71)cm(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CUS超声刀可缩短手术时间,尤其是颈淋巴结清扫的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美容效果好,熟练掌握超声刀的使用技巧,手术更安全、美观有效。
- 王晓兰张殿龙吴彬刘涛吴晓飞
- 关键词:FOCUS超声刀
- 六味地黄丸对去卵巢雌性大鼠吗啡耐受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对去卵巢雌性大鼠吗啡镇痛耐受的影响。方法建立吗啡耐受模型,期间用热甩尾和压后足实验测定痛阈。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ER的表达。结果雌性大鼠去卵巢后吗啡耐受形成时间缩短,六味地黄丸处理可以部分延长吗啡耐受形成。去卵巢后大鼠ERα表达在pv(室旁核)、ar(下丘脑室旁核)、vmh(下丘脑腹内侧核)区明显减少,六味地黄丸处理后ERα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去卵巢手术处理可以增强大鼠吗啡镇痛耐受的形成,给予六味地黄丸具有逆转作用。六味地黄丸调节ERα在去卵巢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有类雌激素样作用,提示六味地黄丸可能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影响吗啡镇痛耐受。
- 李小艳刘涛
-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吗啡耐受雌激素受体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 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法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法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观察组采用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和出院后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引流量和拔管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清扫淋巴结数、复发及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患者,采用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法治疗乳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王晓兰姚岚巴金玲邵宇鑫刘涛姜言林张殿龙
-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术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