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玉
- 作品数:14 被引量:117H指数:7
- 供职机构: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急性卒中后手法治疗对肩手综合征患者P300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0年
- 目的:探讨早期手法康复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改善的影响,同时探讨康复治疗前后患者P300的影响,为脑卒中后改善认知功能的康复机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42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治疗手法为对肩、肘、腕、手指诸关节行手法被动运动及定量运动;对照组17例,对患肢仅行良肢位摆放及无规则随意被动活动,两组治疗师选择采用盲法分组,治疗时间均为0.5h/次,2次/d。2个月后比较临床表现,采用Fugl-Meyer评定法评定康复治疗后偏瘫侧上肢的关节活动度和主动运动功能。对疼痛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事件相关单位(ERP)P300检查。结果:①对脑卒中患者予早期手法康复措施,在并发肩痛时,患侧上肢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程度和疼痛程度均较非手法康复组轻。②经手法康复2个月后,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患侧上肢的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均有改善(P<0.05),且手法康复组疗效显著优于非手法康复组。③治疗组手法康复2个月后,P300的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增高(P<0.01)。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以预防和减轻脑卒中患者肩痛的发生程度,可改善康复期患侧上肢运动,且手法康复更显著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同时手法康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 刘玲玉黄家彬赵义吕志华
-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手法治疗上肢功能P300
- 神经节苷脂联合早期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疗效被引量:8
- 2012年
- 急性卒中具有高残疾率特点,我国卒中患者又具有年轻化趋势,因此,降低卒中后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成为众多学者广泛研究的课题。现代神经康复医学指出,神经组织具有不可再生性,但神经组织具有独有的可塑性特点,
- 刘玲玉陈斌吕志华黄家彬
- 关键词: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早期运动疗法神经节苷脂疗效急性卒中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调控卒中后血压的临床优势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卒中患者血压调控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该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组和马来酸依那普利组各30例,左旋氨氯地平组口服左旋氨氯地平片,每次2.5—5.0mg;依那普利组口服依那普利片,每次10mg。两组均每天服药一次,连续服药9个月。监测两组患者血压,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比较治疗9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第1周,左旋氨氯地平组血压比入院时明显下降,下降幅度较马来酸依那普利组明显。治疗9个月时,左旋氨氯地平组颈动脉IMT变薄且斑块面积变小,与马来酸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左旋氨氯地平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10.0%)与马来酸依那普利组发生率(16.7%)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可平稳调整卒中急性期血压,同时具有保护血管内皮作用,并能消除或稳定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吕志华刘玲玉陈斌黄家彬汪保华廖秋霞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MCI-186)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48 h内的ACI患者7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35例,均给予阿司匹林片、血塞通注射液等治疗,同时A组静脉滴注MCI-186,每次30 mg,每天2次,共计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及3周时对患者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3周时C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A组显著下降(分别22.09±9.16、10.21±4.75,P<0.01);对照组也明显下降(21.56±10.27、13.49±5.36,P<0.05);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A、B组均上升(分别38.26±17.45与68.72±25.43、37.33±18.70与53.72±25.76,均P<0.01)。2组间比较,A组CSS评分明显低于B组,ADL评分显著高于B组(均P<0.05)。不良反应2组均较少。结论:MCI-186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提高ADL,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黄家彬张清安陈斌汪保华刘玲玉
-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氧自由基
- 左旋氨氯地平对脑梗死后血压调控及临床预后的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研究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压调控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3组各20例,均根据脑梗死病情给予常规静脉药物治疗;同时A组给予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8Am);B组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8pm);C组必要时服用利尿剂控制血压。于入院时及治疗各时段进行血压、空腹血糖及血乳酸浓度监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检测颈内动脉内膜厚度,计算中风体积等。结果:治疗7d时,A组患者血压,血糖及血乳酸浓度均明显低于B、C组(P<0.05)。治疗1个月时临床疗效比较,A组无变化率明显低于B、C组(P<0.05)。治疗3个月后颈内动脉内膜厚度及梗死病灶比较,A组显著小于B、C组(P<0.05,0.01)。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预后均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可作为脑梗死患者血压调控治疗用药的首选。
- 刘玲玉吕志华陈斌廖秋霞黄家彬汪保华
- 关键词:左旋氨氯地平脑梗死预后
- 卒中后偏瘫患者手法治疗前后视觉P300的变化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视觉P300在卒中后偏瘫患者认知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48例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治疗手法为对偏瘫肢体行手法被动运动及定量运动;对照组23例,对患肢仅行良肢位摆放及无规则随意被动运动,两组治疗师选择采用盲法分组,治疗时间均为1.0h/次,每日2次,共1个月。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视觉P300检查,使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治疗组手法康复1个月后,视觉P300的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分值均增加,但治疗后两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特定手法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视觉P300这一指标的变化值得进一步跟踪随访。
- 邬守凯刘玲玉陈斌
- 关键词:手法视觉P300
- 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探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接受尿激酶超早期动脉内溶栓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分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48 h血管造影评价血管再通情况。结果:40例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27例(67.5%);治疗后FMA及BI评分均较前增加(P〈0.05),NIHSS评分较前降低(P〈0.05);发病0.53.0 h接受溶栓治疗者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3.024.0 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P〈0.01)。结论:超早期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溶栓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
- 刘玲玉陈斌吕志华张清安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尿激酶
- 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205例,分为A、B、C 3组,均按神经内科脑梗死治疗方案治疗。A组70例同时增加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训练;B组65例配合单纯康复训练;C组70例不附加其他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标准(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A)及修订的Barthel指数(BI)评定3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ADL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3组NIHSS、FMA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其中A组明显高于B、C组。临床疗效比较,A组痊愈率明显高于C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C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促进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水平及提高ADL。
- 廖秋霞刘玲玉吕志华陈斌黄家彬卢志刚
- 关键词:脑梗死依达拉奉手法康复
- POEMS综合征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POEM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便在疾病早期认识该综合征。方法回顾总结笔者诊治的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POEMS综合征患者首发症状多为周围神经病,但常合并其他器官受累,病程长,病情进展慢,易反复,临床经过不符合一般周围神经病特点,预后较差。结论早期加强对拟诊周围神经病患者的躯体全面检查,常规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和骨骼X线检查,可以降低该疾病的漏诊及误诊。
- 吕晓强刘玲玉曾庆杏
- 关键词:POEMS综合征周围神经病
- 老年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调查老年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43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436例脑出血住院患者中55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2.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63.6%),其次是泌尿道(16.4%)。感染的病原菌居前三位的依次有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和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随住院时间增加而增加,侵入性操作也可导致感染率的增加。结论提高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尽量避免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前常规进行细菌学检查、加强前瞻性护理、做好消毒隔离是降低老年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率的关键。
- 张清安陈斌杨丽霞杨会吴先旺刘玲玉
- 关键词:抗菌药物脑出血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