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文娟

作品数:77 被引量:743H指数:20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篇农业科学
  • 10篇水利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9篇土壤
  • 14篇土壤水
  • 13篇入渗
  • 11篇水分
  • 10篇滴灌
  • 9篇水盐
  • 8篇水盐运移
  • 8篇土壤水分
  • 8篇膜下滴灌
  • 7篇蒸发条件
  • 7篇水蒸发
  • 7篇水资源
  • 7篇潜水蒸发
  • 7篇棉花
  • 6篇盐碱
  • 6篇盐碱地
  • 6篇节水
  • 6篇聚谷氨酸
  • 6篇碱地
  • 6篇灌溉

机构

  • 77篇西安理工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学研究院
  • 3篇西北农业大学
  • 3篇加利福尼亚大...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烟台师范学院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国土资源
  • 1篇黄土高原土壤...
  • 1篇外生成矿与矿...
  • 1篇汉中市水利水...
  • 1篇甘肃省水利水...

作者

  • 77篇史文娟
  • 21篇沈冰
  • 19篇宋孝玉
  • 18篇王全九
  • 13篇康绍忠
  • 11篇汪志荣
  • 11篇张建丰
  • 9篇邢旭光
  • 8篇白鹏
  • 6篇王娟
  • 6篇李怀恩
  • 5篇褚桂红
  • 5篇王文焰
  • 4篇马媛
  • 4篇徐飞
  • 4篇张振华
  • 4篇黄领梅
  • 4篇胡笑涛
  • 4篇何子建
  • 3篇拦继元

传媒

  • 1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0篇水土保持学报
  • 8篇农业工程学报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灌溉排水学报
  • 3篇水资源与水工...
  • 2篇水科学进展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排灌机械工程...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水文
  • 1篇土壤
  • 1篇灌溉排水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山西水利科技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8篇2005
  • 8篇2004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层状土壤毛管水最大上升高度分析被引量:24
2007年
针对目前层状土体剖面夹层土质对毛管水分最大上升高度的影响存在较大分歧,以沙土夹层为例,从土壤水动力学的角度,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分不同情况对层状土壤的毛管水最大上升高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层状土壤毛管水的最大上升高度取决于夹层土壤的质地、厚度、层位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也与土壤剖面中其它土壤的质地密切相关。当其它条件一定时,夹层土壤质地越粗、厚度越大或层位越高,毛管水最大上升高度受影响可能性越大;以沙土的有效粒径和不均匀系数为量化指标,提出了沙质夹层影响毛管水最大上升高度的条件。此结果对于研究层状土壤地区水盐运动以及土壤盐碱化治理有重要意义。
史文娟沈冰汪志荣王文焰
关键词:层状土壤
分根区垂向交替供水的节水机理及效应被引量:21
2000年
为了探索一种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分根区垂向交替供水的节水增产效应 ,以盆栽玉米为试验材料 ,选用3种不同的灌水方式 (表面灌、下部灌、交替灌 )和不同的灌水周期 (3 d、5 d、7d)以及不同灌水方式下的相同灌水量组合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垂向交替供水是可行的。在相同的水势条件下 ,交替灌可提高作物的渗透调节能力 ,降低气孔关闭的临界水势 ,使光合同化产物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的分配增加 ,整株作物的长势呈现出苗壮、根旺的特点。此外 ,5 d的交替灌与 3 d的表面灌相比 ,不仅作物的长势明显改善 ,且节水 2 6 %以上 ;7d的交替灌与 5 d的表面灌相比 ,作物长势无明显差异 ,但节水 2 0 %以上。试验的最终结果认为 :5 d的灌水周期是试验范围内交替灌应用时较为成功的方式。当以土壤含水率控制时 ,拔节期下层土壤含水率应不低于 5 4%的田持 ,上层土壤含水率应不低于 40
史文娟康绍忠王全九
关键词: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措施对土壤脱盐及棉花生理特征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为明确不同改良措施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脱盐效果及棉花生理特征的影响,在野外大田设置了3种类型的改良措施试验:膜间间作的生物改良方式(苜蓿+棉花、孜然+棉花、碱蓬+棉花);土壤中施加不同剂量石膏的化学改良方式(分别施加0.75,1.50,2.25 kg/m^(2));生物和化学并用的综合改良方式(苜蓿+石膏、孜然+石膏、碱蓬+石膏)以及1组对照(共10个处理),以期为新疆盐碱地改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改良措施均有一定的脱(抑)盐和增产效果,其中苜蓿处理的脱盐效果最好,整个土层和膜间的脱盐率分别达到了56.0%和20.9%;碱蓬+石膏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达到了22.4%;化学改良和综合改良使得Na+和Cl-在生育期末的膜间土层出现聚集,而生物改良则使其在宽行出现了聚集;不同的改良措施均提高了棉花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且日平均值从大到小表现为综合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对照;各种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从小到大依次为生物改良,化学改良,综合改良.因改良措施不同,对应的效果差异较大.若追求单一脱盐效果,可选用膜间种植苜蓿的生物改良方式.但是,碱蓬+石膏的综合改良处理不仅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且水分利用效率也较高,在新疆盐碱地的改良中具有较好的前景.
文利军史文娟何子建高志永石肖肖
关键词:膜下滴灌盐碱地生物改良
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坡面入渗产流模型被引量:1
2011年
引入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权重和阈值的方法建立黄土坡面产流入渗模型。模型以雨强、降雨历时、表层40 cm土壤前期含水量、坡度值为输入项,径流量、入渗量为输出项,用实测资料对网络进行模拟和预测。模拟结果平均误差6.32%和1.93%,预测结果平均误差为5.71%和1.92%。并与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和定雨强Philip回归模型的预测入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和定雨强Philip入渗模型,三种模型入渗预测结果平均误差分别为1.92%,5.29%,9.10%,最大误差分别为6.48%,25.88%,20.36%。
白鹏宋孝玉王娟史文娟王全九
关键词: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入渗产流
黄土区不同下垫面农田降雨入渗及产流关系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0
2005年
在野外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维农田降雨入渗及产流关系的数学模型,并用中国科学院长武县王东沟农业生态站不同下垫面径流小区实测土壤含水率及产流资料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对降雨过程中土壤入渗、产流以及雨后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的模拟都有很高的精度,可以用于黄土区降雨入渗及产流关系的模拟。
宋孝玉康绍忠沈冰史文娟胡笑涛
关键词:黄土区农田入渗径流
不同遮光度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究不同程度遮光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遮光条件下小麦的生长发育状况及耗水特性,为节水灌溉提供新途径。[方法]通过小区试验,设置不遮光(CK)、20%遮光(L_(20))、40%遮光(L_(40))、60%遮光(L60)、80%遮光(L_(80))共5个处理组,分析冬小麦株高、叶面积、干物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遮光处理使冬小麦生育期延长,叶面积增加,但各处理间的株高无明显变化;L_(40),L60,L_(80)处理抑制了冬小麦茎、穗干物质的积累;遮光使得光合产物在茎、叶、穗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发生变化,但L_(20)处理对冬小麦茎、叶、穗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无明显影响;遮光使得土面蒸发量和冬小麦的总耗水量均明显降低,且遮光度越大,降低幅度越大;与CK相比,L_(20)处理的产量下降了4.23%,水分利用效率则提高了10.11%,其他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所下降。[结论]L_(20)处理对产量无明显影响,但有效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起到了明显的节水作用。
庞琳娜史文娟张建丰文利军李涛
关键词:遮光冬小麦生长发育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微尺度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空间变异特性被引量:23
2014年
为揭示微尺度膜下滴灌农田土壤水盐的空间变异特性,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经典统计和地质统计方法,研究了3种微尺度(0.25 m、1 m和4 m)和不同土层深度棉田土壤水盐的空间变异性,并确定其合理取样数。结果发现,3种微尺度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异强度为中等偏弱,其变异性随尺度增大而增强,随深度增加呈先增强后减弱趋势。土壤含盐量的变异强度为中等偏强,其变异性随尺度增大而增强,随深度增大呈先减弱后增强趋势;3种尺度和不同深度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的半方差函数大部分可采用高斯模型模拟,且精度较高;样品的合理取样数为367个。研究结果可为制定膜下滴灌土壤水盐的监测方案和调控措施提供理论指导。
史文娟马媛徐飞王全九
关键词:微尺度膜下滴灌土壤水盐
高地下水位条件下盐渍土区潜水蒸发特性及计算方法被引量:27
2006年
为了了解盐渍土区潜水蒸发特性,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大气蒸发能力条件下,盐渍土中盐分对潜水蒸发强度以及模型中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土表盐壳形成后对水分蒸发的抑制,不同大气蒸发能力条件下地下水埋深为50 cm时,随蒸发历时的延长,潜水蒸发由稳定变为非稳定状态。雷志栋公式在计算盐渍土的潜水稳定蒸发强度时的误差明显小于阿维里扬诺夫公式,但其参数η并非为常数,且参数β和潜水极限蒸发强度均明显减小。最后,建立了非稳定潜水蒸发强度的计算模型。该研究将为重新认识盐渍土区土壤的蒸发特性以及对其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史文娟沈冰汪志荣王文焰
关键词:盐渍土计算方法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西安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被引量:28
2013年
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对于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根据地下水开发率、地下水供水模数、地下水补给模数、地下水排泄模数、人均地下水占有量、单位GDP用水量和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等7项评价指标,对西安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地下水资源有一定的承载力,但整体上地下水开发率过高,继续开发利用的潜力甚小。其中城六区综合评价值为70.816,地下水承载力趋于饱和且继续开发潜力最小,周至县综合评价值为-240.998,地下水开发潜力最大。评价结果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邢旭光史文娟张译丹谢金宇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地下水资源承载力
西北地区三种典型土壤的入渗特性研究
针对西北地区三种典型土壤(西峰土、榆林土、新疆沙土)进行充分供水条件下的入渗实验。本文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土壤在积水条件下的入渗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新疆沙土的湿润锋入渗深度最大,榆林土其次,西...
拦继元李怀恩史文娟张建丰
关键词:入渗率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