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娥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海洋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微藻
  • 3篇微藻生长
  • 2篇固氮
  • 2篇
  • 2篇
  • 2篇
  • 1篇乙炔还原法
  • 1篇铀同位素
  • 1篇植物
  • 1篇中国边缘海
  • 1篇生物固氮
  • 1篇速率
  • 1篇同位素
  • 1篇浮游植物
  • 1篇边缘海
  • 1篇RA
  • 1篇^226RA
  • 1篇表层水

机构

  • 7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7篇吕娥
  • 5篇陈敏
  • 4篇郑爱榕
  • 4篇杨俊鸿
  • 2篇邱雨生
  • 2篇黄奕普
  • 2篇李艳平
  • 2篇程远月
  • 1篇连忠廉
  • 1篇龙爱民
  • 1篇邢娜
  • 1篇石荣贵
  • 1篇张润
  • 1篇杨伟锋
  • 1篇张磊
  • 1篇马嫱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第一届海洋生...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海洋胶体中的氮、磷和铁对微藻生长的效应被引量:18
2004年
利用错流超滤技术提取海洋胶体,研究了无氮、无磷和无铁的营养介质中海洋胶体对海水小球藻、亚心形扁藻和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胶体有机碳(COC)浓度为0~238.4μmol/L的范围内,3种微藻在以胶体为N源的介质中的平均相对增长率Y分别为20.7%~44.0%,80.1%~110.1%和68.6%~106.2%;在以胶体为P源的介质中的Y值分别为19.3%~43.2%,78.3%~156.7%和77.9%~115.3%。3种微藻的Y值随COC浓度增大呈下降趋势。3种微藻在以胶体为Fe源的介质中的Y值分别为12.7%~35.3%,171.7%~266.3%和400.5%~498.8%,3种微藻的Y值随COC浓度增大呈线性上升。这意味着海洋胶体中存在微藻生长必需的N,P和Fe营养,对微藻的生长有显著的刺激作用。胶体中的Fe营养对球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的效应比N和P营养的约大6~7倍,而胶体中的N和P营养对小球藻的促进作用则约比Fe的大3倍。
郑爱榕陈敏吕娥杨俊鸿程远月
关键词:微藻浮游植物
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水铀同位素的粒级分布被引量:1
2007年
利用微滤和超滤技术研究了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水中铀及其同位素组成的粒级分布和地球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溶解态(<0.4μm)中低分子量组分(<10 000 u)占主要份额,胶体态(10 000 u^0.4μm)238U所占比例不足1%,且随盐度的增加其所占份额逐渐降低.溶解态、低分子量组分和胶体态238U的比活度与盐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证实它们在九龙江河口区呈现保守行为.在颗粒态(>0.4μm)中,各粒级组分238U所占份额主要受控于相应颗粒物的浓度,在盐度小于20的区域,各粒级颗粒组分238U占颗粒态的份额有如下变化次序:10~53μm>2~10μm>0.4~2μm>大于53μm,而在盐度大于30的近外海站位,该次序发生一些变化:0.4~2μm>10~53μm>2~10μm>大于53μm,最小粒级颗粒组分238U的贡献有所增加,反映了自生铀贡献的加强.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水中溶解态(包括低分子量组分和胶体态)的234U/238U)A.R.均大于1,显示出234U过剩的特征,而各粒级颗粒组分中的234U/238U)A.R.则接近于平衡值(1.0).这一现象与陆地岩石风化过程中水体对铀的淋滤释出量及234U的优先浸出有关.对232Th/238U质量比的研究显示,溶解态及其所包括的低分子量组分和胶体态的232Th/238U质量比均小于1,而颗粒态及其所包括的4个粒级组分中的232Th/238U质量比均大于1,反映了向外海输送过程中铀、钍地球化学行为的差异.
吕娥张磊陈敏邱雨生邢娜杨伟锋李艳平黄奕普
关键词:铀同位素
北部湾冬季的生物固氮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冬季)期间,对北部湾海区的生物固氮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培养时间为2 h时,水体浮游生物固氮速率最高,且固氮速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北部湾冬季固氮速率存在周日变化,8∶10~11∶10时段内固氮速率达到最高值。10 m和30 m水深在夜间仍能检测到固氮活性,这可能是浮游生物昼夜垂直移动引起的。北部湾冬季固氮速率的范围为447.5~1447.2 pmol/(L.h),固氮速率呈现出从湾内往湾外不断增加的趋势,湾口海区(B06站)的积分固氮速率为319.5μmol/(m2.d)。B06站Fe加富实验表明,添加100 nmol/L Fe能够明显促进生物固氮作用,北部湾冬季湾口海区生物固氮作用可能受到Fe限制。
石荣贵连忠廉龙爱民郑爱榕陈敏吕娥
关键词:生物固氮
天然胶体对微藻生长的效应被引量:1
2006年
利用错流超滤技术提取天然胶体,研究了胶体的有机碳浓度、粒径和来源对海水小球藻(Chlorellaspp.)、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粒径为10kDa—0.2μm、胶体有机碳浓度为4.8—238.4μmol/L时,胶体使小球藻、扁藻和金藻的生长率分别提高了4.0%—7.0%、19.1%—28.9%和2.9%—8.7%。海水小球藻生长率的相对增长百分数(Y)值与胶体有机碳浓度(CCOC)呈线性正相关;亚心形扁藻和球等鞭金藻的Y与CCOC呈多项式相关;胶体对扁藻生长的刺激作用大于球等鞭金藻和海水小球藻。粒径为10kDa—0.2μm的胶体对3种藻的促进作用大于1—10kDa的胶体。河口、河流和生源胶体使小球藻的生长率提高1.5%—14.1%,不同来源的3种胶体对海水小球藻的促进作用依序是河流胶体>生源胶体>河口胶体。以上结果表明,天然胶体含有微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对微藻的生长有显著的刺激作用。
郑爱榕陈敏吕娥杨俊鸿程远月
关键词:微藻
近40年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生态系变化的^(226)Ra证据被引量:1
2006年
利用1999年7~10月和2003年10~12月实测的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表层水^(226)Ra含量,结合文献所报道的历史数据,发现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表层水体^(226)Ra含量呈下降趋势,反映出全球变化导致该海域生态系结构的变化.全球增暖一方面导致了该海域水体层化作用的加强,进而导致上层水体Ra补充量的减少;另一方面,全球增暖导致海域生物生产力的升高,进而导致Ra迁出量的增加.^(226)Ra含量的上述变化与文献报道的该海域叶绿素a、硅酸盐、磷酸盐含量与初级生产力的历史变化趋势相吻合,确证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正发生着可观测的生态系统变化.在上层海洋层化作用加强的情况下,为维持海域升高的生物生产力,其“新”氮可能的来源是海洋的固氮作用.
杨俊鸿陈敏邱雨生李艳平马嫱吕娥张润黄奕普
关键词:^226RA
中国边缘海海洋固氮作用的研究——乙炔还原法的应用
生物固氮作为海洋生态系统和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对海洋碳、氮循环及海洋净吸收大气 CO2的能力具有明显影响。本研究应用乙炔还原法对中国边缘海(北部湾、南海北部、黄海、东海)的生物固氮速率进行测定,给出各海区...
吕娥
关键词:乙炔还原法
文献传递
海洋胶体中的氮、磷和铁对微藻生长的效应
利用错流超滤技术提取海洋胶体,研究了无N、无P和无Fe培养介质中海洋胶体中对微藻(小球藻、扁藻、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胶体中的Fe对球等鞭金藻和扁藻的效应比N和P约大6~7倍,而胶体中的N和P对小球藻的促进作用...
郑爱榕吕娥杨俊鸿
关键词:微藻生长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