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萱
- 作品数:60 被引量:1,772H指数:21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1988~1992年全国无眼及小眼畸形的监测被引量:13
- 2000年
- 目的 调查我国 30个省、市及自治区的无眼或小眼畸形的现状。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案 ,对我国 1988~ 1992年 30个省、市及自治区 44 3~ 5 88所医院的孕满 2 8周至生后 7天的围产儿进行了监测。结果 5年共监测 3 2 46 40 8例围产儿 ,其中无眼或小眼畸形者 382例 ,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平均 5年发病率为 1 18/万 ( χ2 =7 381,P <0 0 1)。其发病率农村高于城镇 (P<0 0 5 ) ,女性高于男性 (P <0 0 5 )。甘肃省发病率为 2 6 5 /万 ,天津市为 0 2 1/万。单发畸形 47例 ;多发畸形 335例 ( 87 7% ) ,其中伴颌面部畸形者 2 33例 ( 6 9 6 % )、肌肉骨骼系统畸形者 187例 ( 5 5 8% )和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者 142例 ( 42 4% ) ,综合征者 2 7例 ( 8 1% ) ,以 2 1 三体综合征居多 ,为 16例。结论我国各省市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 ,对于无眼或小眼畸形者 ,尤其是合并多发畸形者 。
- 朱军王艳萍周光萱梁娟代礼
- 关键词:无眼畸形小眼畸形流行病学
- 1996~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448
- 2003年
- 目的 了解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主要死亡原因和变化特征。方法 在全国1 1 6个监测点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调查 1 996~ 2 0 0 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农村与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差别及主要死亡原因。结果 (1 ) 1 996~ 2 0 0 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由 63 9/ 1 0万下降到 53 0 / 1 0万 ,下降幅度为 1 7 1 % ;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由 86 4/ 1 0万下降到 67 2 / 1 0万 ,下降幅度为 2 2 2 % ;城市孕产妇死亡率由 2 9 2 / 1 0万下降到 2 8 9/ 1 0万 ,下降幅度为 1 0 %。 (2 )全国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的前 3位分别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羊水栓塞 ,农村和城市的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略有差异。 (3) 1 996~ 2 0 0 0年全国和农村的产科出血死亡率分别下降 33 8%和 34 9%。结论 1 996~ 2 0 0 0年全国和农村的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出现波动。
- 梁娟李维敏王艳萍周光萱吴艳乔朱军代礼缪蕾
-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率流行病学
- 我国南、北方神经管缺陷病因学初探被引量:16
- 1994年
- 对1986~1988年间监测的4134例神经管缺陷进行了病例对照(1:1)研究。对照为在同一医院紧接畸形儿出生的一例非畸形活产儿。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控制混杂因素后,发现南北方神经管缺陷的发生均与母亲孕早期接触射线、噪声、化学物、农药有关。孕早期感冒并发热或不发热(南方、北方组)、服用磺胺(北方组)、避孕药(北方组)、中草药(南方、北方组)等亦可增加神经管缺陷发生的危险性。
- 吴艳乔张迅包广泽李秀普李键须昌隆周光萱缪蕾刘蓉曾敏倪旱雨肖坤则
- 关键词:神经管缺陷病例对照
- 1988~1992年中国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的动态变化被引量:9
- 2000年
- 目的 了解我国 1988~ 1992年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 ,对 1988~ 1992年期间我国 5 0 0多所医院孕 2 8周至产后 7天的 3 2 46 40 8例围产儿 ,4349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国 5年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城乡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男性发生率为 14.9/万 ,女性发生率为 11.7/万 ,差异有显著性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性别比为 1.3∶ 1。三类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各自的发生率为 :CL± P:7.8/万 ,CL:3.8/万 ,CP:1.8/万。结论 我国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无变化趋势 ,城乡无差异。男性高于女性 ,唇裂合并腭裂为最常见类型。
- 梁娟王艳萍周光萱朱军缪蕾吴艳乔肖坤则
- 关键词:唇腭裂非综合征性
- 中国先天性巨结肠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1
- 2000年
- 目的 了解我国围产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率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在 1987~1992年期间 ,采用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 ,对全国 5 0 0多所医院孕 2 8周至产后 7d的围产儿进行了监测。结果 共监测先天性巨结肠 2 83例 ,5年围产儿数 44 896 92 ,全国发生率为 0 .6 /10 0 0 0。乡村的发生率为 0 .75 / 10 0 0 0 ,城镇为 0 .5 7/ 10 0 0 0 ,男性的发生率为 0 .6 7/ 10 0 0 0 ,女性为0 .5 1/ 10 0 0 0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先天性巨结肠围产期死亡率为 6 78.44‰。 49%的先天性巨结肠为多发性 ,以伴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畸形较为常见。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是我国围产儿较常见的畸形之一 ,农村的发生率高于城市 ,男性高于女性 ,围产期死亡率较高。
- 梁娟王艳萍朱军缪蕾周光萱肖坤则
-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流行病学围产儿
- 中国先天性成骨不全围产儿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 了解我国先天性成骨不全围产儿的发生情况及特征。方法 在 1987~ 1992年期间 ,采用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 ,对全国 5 0 0多所医院孕 2 8周至产后 7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 5年共监测围产儿44 896 92例 ,先天性成骨不全围产儿 133例 ,发生率为 0 30 /万 ,乡村的发生率为 0 2 6 /万 ,城镇为 0 32 /万 ;男性的发生率为 0 2 7/万 ,女性为 0 2 9/万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先天性成骨不全围产儿有 48 1%为低体重儿 ,围产期病死率为 6 2 % ,产前诊断率为 14 3 %。 76 %先天性成骨不全为多发性畸形 ,以合并骨骼系统的畸形多见。结论 我国先天性成骨不全的发生率与国外一些国家的相似 ,其围产畸形儿病死率较高 ,产前诊断率低 。
- 梁娟王艳萍缪蕾朱军周光萱吴艳乔
- 关键词:先天性成骨不全围产儿发病机制
- 正常孕妇体重增加的监测模式被引量:85
- 1998年
- 目的确定正常孕妇孕期体重增加的模式,为孕期保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995年1月1日至1995年12月31日1562例孕产妇的资料,并对无妊娠合并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在2500~3999g的11059例次产前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产妇平均年龄26.49±3.02岁;平均身高158.69±4.85cm。根据孕前体质指数(BMI)可将孕妇分为低BMI(<16.75)、正常BMI(16.75~23.71)及高BMI(>23.71)3类。各类孕妇的BMI随孕周增加而递增,尤以正常BMI孕妇最为明显;3类孕妇孕期BMI增加分别为8.07、5.37、3.82。
- 熊庆梁家智石钢石钢陈杰张力张力鲁毅桂
- 关键词:体质妊娠体重增长BMI
- 1988~1992年全国先天性无耳和小耳畸形发病率的抽样调查被引量:109
- 2000年
- 目的 从流行病学角度 ,了解中国先天性无耳及小耳畸形发病率的现状。方法 全国出生缺陷监测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案 ,监测对象为孕满 2 8周至生后 7d的围产儿。 5年中全国 30个省 (市、自治区 )的 44 3~ 5 88所医院参加了监测。结果 1 988~ 1 992年全国共监测 32 46 40 8例围产儿 ,发现无耳及小耳畸形 45 3例 ,5年总发病率为 1 4 0 /万 ,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P <0 0 5 )。城镇发病率高于农村 ,发病率无性别差异。全国以新疆发病率最高 ,为 2 0 8/万 ,内蒙最低 ,为 0 33/万。6 0 4 %的病例为多发畸形 ,与单发畸形 (占 39 6 %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无耳和小耳以伴发颌面部畸形最多 ,其次为肌肉骨骼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3 0 %的病例确认为综合征。结论 中国无耳和小耳畸形伴多发畸形比例明显较高 ;全国各省市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 ;对于无耳及小耳特别是多发畸形患儿 ,还需提高对先天性心脏病、染色体异常的诊断。
- 朱军王艳萍梁娟周光萱
- 关键词:小耳畸形发病率
- 中国围产儿先天性小肠闭锁或狭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0
- 2000年
-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 1987~ 1992年以医院为基础在全国对孕 2 8w至产后 7d的围产儿进行监测 ,对30 0例先天性小肠闭锁或狭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先天性小肠闭锁或狭窄发生率为 0 .6 9/万 ,与国外一些国家的发生率近似。城乡发生率、男女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先天性小肠闭锁或狭窄是一种单发频率较高的畸形 ,单纯性先天性小肠闭锁或狭窄围产期病死率为 5 15‰ ,且围产期病死率随伴发畸形的增加而增加。本调查分析显示 :先天性小肠闭锁或狭窄是一种常见畸形 ,其患儿的存活率随着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 梁娟王艳萍缪蕾朱军吴艳乔周光萱
- 关键词:围产儿先天性小肠闭锁流行病学
- 国人尿道下裂的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44
- 1997年
- 利用1987~1992年间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收集的资料,描述国人围产儿尿道下裂的发生水平及其流行病学特征。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对象为孕28周到产后7天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亡和7天内死亡者。尿道下裂定义为:以尿道异常开口于阴茎腹侧或会阴为特征的先天畸形。病例包括单发和多发。Poison回归用于检验长期趋势和季节波动。结果:1987~1992年间,国人男性围产儿中尿道下裂的发生率为430/万,单发为338/万,多发为092/万。城市男性围产儿尿道下裂发生率为502/万,乡村为295/万,城市高于农村。上海、福建、广东、广西的尿道下裂发生率均在80/万以上。872%的尿道下裂患儿是存活的。没有发现尿道下裂发生有长期趋势和季节性波动。214%的尿道下裂合并有其它畸形,最常合并的是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尤其是睾丸未降,占全部病例的65%。本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平均2325个男性围产儿中有1例不同程度的尿道下裂;上海、福建、广东、广西的发生率较高;城市的尿道下裂发生率明显高于农村。
- 吴艳乔王艳萍朱军曾敏缪蕾须昌隆周光萱李喜庆肖坤则
- 关键词:尿道下裂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