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新郢

作品数:62 被引量:36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 23篇生物学
  • 14篇历史地理
  • 10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气候
  • 14篇全新世
  • 11篇植被
  • 10篇遗址
  • 10篇农业
  • 10篇花粉
  • 8篇气候变化
  • 7篇农业活动
  • 7篇黄土高原
  • 6篇盛冰期
  • 6篇末次盛冰期
  • 6篇冰期
  • 5篇孢粉
  • 5篇花粉记录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石器
  • 4篇盆地
  • 4篇中全新世
  • 4篇化石

机构

  • 62篇中国科学院
  • 27篇中国科学院大...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西北大学
  • 2篇长安大学
  • 2篇悉尼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教育部
  • 1篇天津大学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62篇周新郢
  • 42篇李小强
  • 29篇赵克良
  • 11篇孙楠
  • 9篇尚雪
  • 9篇杨青
  • 6篇纪明
  • 4篇张宏宾
  • 3篇杨吉龙
  • 3篇胡云壮
  • 3篇周杰
  • 3篇葛俊逸
  • 2篇王建
  • 2篇肖国桥
  • 2篇任萌
  • 2篇王建新
  • 2篇倪喜军
  • 2篇王元
  • 2篇邓涛
  • 2篇胥勤勉

传媒

  • 12篇第四纪研究
  • 10篇人类学学报
  • 6篇中国科学:地...
  • 3篇科学通报
  • 2篇地质学报
  • 2篇湖泊科学
  • 2篇第十届全国第...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考古与文物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质通报
  • 1篇植物学报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 1篇西部考古

年份

  • 6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地区全新世植被格局
李小强周新郢尚雪
中国北方兴隆遗址早期农业人群对木材的利用和管理
2024年
农业起源、发展及其与植被环境间关系是环境考古学研究的热点科学问题.本文选择我国北方新石器时代兴隆遗址,针对木炭遗存进行种属鉴定和年轮曲率统计等系统分析,重建了兴隆遗址局地林地植被环境,揭示了早期黍粟农业人群对林地的利用、改造和适应.研究结果显示,兴隆遗址周围曾经分布有丰富的林地植被,包括山杏(Prunus sibirica)灌丛,榆属(Ulmus)、槭属(Acer)疏林,杨属(Populus)林地等.距今8000~7000年时期,中国北方地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可能促使了槭属、鼠李属(Rhamnus)、圆柏属(Juniperus)等木本植物的广泛分布以及早期黍粟旱作农业的快速发展.其中,大量可食用李属植物的发现,可能指示了丰富的果树林地的存在,成为早期黍粟农业聚落的重要植被组成.结合不同植物生境分布信息,兴隆先民对聚落周边木材资源有着充分利用,杨属和榆属植物是最主要的薪材来源.木炭年轮曲率统计结果显示,兴隆先民主要利用榆属、杨属、槭属和圆柏属的枝干或者较粗的枝条部位作为薪材,在8000~7000a BP时期可能已经开始通过植株修剪、砍伐非果树类植物等方式对山杏灌丛进行有意识的保护和管理,以获取更多的果类食物资源,显示了早期黍粟农业人群适应和影响植被生态的方式和策略.
沈慧邱振威赵克良周新郢周新郢
关键词:木材利用林地管理
河西走廊西部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被引量:11
2013年
通过河西走廊西部地区条湖剖面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高精度AMS^14C测年,探讨研究区~11400—1060 cal BP期间的气候环境演变过程。研究结果显示~11400~9400 cal BP期间,条湖处于高水位且流域内化学风化作用较强,气候条件相对温暖湿润;~9400—8100 cal BP期间,湖泊水位下降,化学风化作用减弱,指示了干旱的气候条件;~8100—5800calBP气候相对湿润,其中最湿润时段出现在-8100—7200calBP之间;-5800-4800 cal BP期间,气候转干-4800 cal BP以后人类活动增强,导致区域荒漠化加剧。
李小强刘汉斌赵克良纪明周新郢
关键词:河西走廊全新世地球化学元素RB/SR
新时代提升对口支援藏南地区质量与成效研究
2024年
中央第三次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会议,要求做好新时代新阶段援藏工作。基于藏南地区的实际与实例,新时代提升对口援藏的质效,需要填补藏南重要地名与边境乡镇界线的空白区,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重点建设错那市与米林市等边境县域,加强对门巴与珞巴民族乡的支援,坚持新时代宗教中国化方向,传承创新发展藏医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兴旺乡村特色优势产业,聚焦农林牧副渔产业,同步建设农业强国与谱写中国式现代化。
孙志国高丽曹广超孙元鹏周新郢李小强
3Ma以来华北地区植被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被引量:6
2020年
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旋回的形成过程,及其陆生植被系统的响应及演化过程是研究地质时期全球变化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北部LN1钻孔的121个高质量孢粉数据重建了过去3 Ma以来的区域植被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区域植被经历了4个主要发展过程,约3~2 Ma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主要为以松、桦、栎、胡桃、榆等组成的落叶阔叶林;约2 Ma,区域植被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针叶林扩张,阔叶林比例的减少,在2~1.2 Ma转变为以松、云杉、桦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在中更新世全球气候转型期,区域植被再次发生迅速改变,在约1.2~0.7 Ma转变为稀树的灌丛草原,0.7 Ma以后区域气候进一步干旱化,在最近0.7 Ma内区域环境转变为典型草原为主的植被景观。区域的植被变化反映了华北平原区近3 Ma以来整体上呈现出干旱化与寒冷化的趋势,其中2.0 Ma,1.2 Ma,0.7 Ma气候事件最为突出。上述结果反映了华北地区植被的演变过程及季风降水的逐渐减少与北极冰盖在近3 Ma以来的迅速扩张期同步对应。
胡云壮杨吉龙李影周新郢刘宏伟商志文
关键词:第四纪古地磁年代植被演化气候变化
末次盛冰期以来中国东北地区特征时期植被格局被引量:7
2019年
末次盛冰期以来气候环境经历了低温-升温-高温等诸多场景,成为评估未来气候变化的理想相似型.基于中国东北地区花粉记录,重建末次盛冰期以来特征时期植被格局,为预测未来气候环境变化影响下的生态环境格局提供依据.末次盛冰期(~18000cal a BP),东北地区草原植被急剧扩张,松嫩平原形成大面积的寒旱草甸草原,辽河平原和呼伦贝尔高原也被草原和荒漠占据,中南部平原发育森林草原植被;山地存在寒旱型针叶林和寒温性针阔叶混交林.早全新世阶段(10000~9000cal a BP),东北地区东部山地丘陵区和三江平原地区为针阔叶混交林植被,中部地区仍以草原植被为主,暖温性阔叶林向北有所发展.全新世大暖期( 6000cal a BP),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寒温带针叶林向北方扩张,落叶松向南略有推进,云冷杉林向北扩展,在小兴安岭东部和三江平原出现高值.落叶阔叶林分布中心向南迁移至长白山南部和辽东半岛.松嫩平原草原区岛状林地增加,辽河平原地区草甸草原植被扩张.增温导致东北地区季风降水增加,有利于暖温型森林植被发育.东北地区全新世暖期是植被发育最好时期,增温导致的夏季风降水增强,可能是植被和生态环境良好的主要原因.
李小强赵超周新郢
陇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农业及环境效应被引量:24
2011年
通过陇东地区新石器时代2处文化层剖面及5处文化点的花粉、炭屑、种子的综合研究,重建了陇东地区新石器时代农业发展过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显示,陇东地区早期农业经历了由单一黍作农业向黍、粟混作,并结合水稻、大豆等多样化农业发展过程.旱作农作物黍在仰韶文化早,中期占有绝对的优势,而粟在仰韶文化晚期开始明显增加,在齐家文化时期达到最大值.陇东地区仰韶文化晚期大豆开始栽培,稻作农业在陇东地区出现不晚于4800cal a BP,并延续到约4000cal a BP的齐家文化.新石器时代陇东黄土高原塬面以灌丛草原植被为主,沟谷地带存在云杉-铁杉-栎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新石器时代农业活动减少自然植被盖度,促使灌丛草原趋向于单一的蒿属草原.农业活动减弱或消退后,以沙棘、蔷薇科、麻黄、豆科、蒿属、藜科为主的灌丛草原植被得以恢复.
周新郢李小强赵克良DODSON John孙楠杨青
关键词:环境效应
河西走廊地区晚全新世植被环境及人类活动的木炭化石记录
沈慧周新郢Alison BettsPeter W Jia赵克良李小强
西山坪遗址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特征
高分辨率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古环境研究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已有的研究表明,气候的大幅波动会对人类社会聚落规模、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意识形态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学者对全新世气候环境的数次波动与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
周新郢
关键词:全新世环境变化
晚更新世-早全新世广西独山洞遗址孢粉记录的植被景观演替
2024年
晚更新世-早全新世是东亚地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植被与早期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紧密相关,因此研究植被变化对于更深入理解史前人类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广西地区的史前人类遗址数量丰富,但该时期人类与植被之间关系的研究十分有限。本研究通过对广西田东独山洞厚约150 cm的沉积剖面进行孢粉分析,并结合已发表的考古遗址数据,重建晚更新世-早全新世独山洞周边的植被变化,探讨人类活动与植被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晚更新世(约15700~14200 cal.a B.P.)独山洞剖面周边分布有常绿阔叶林以及相对开阔的草地,区域资源型植物丰富,适合狩猎采集人群生存;而在早全新世(约9500~7800 cal.a B.P.),人类活动增强,独山洞周边阔叶树减少,草本植物比例升高,植被景观变得开阔,可能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植被景观的影响。
杨庆江赵克良周新郢周新郢李大伟王伟李小强
关键词:植被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