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英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2篇血糖
  • 2篇未闭
  • 2篇卵圆孔
  • 2篇卵圆孔未闭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梗死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物
  • 1篇心源性
  • 1篇心源性栓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性
  • 1篇血脂

机构

  • 5篇九江市第一人...
  • 3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7篇唐英
  • 4篇杨国栋
  • 4篇汤钊
  • 3篇张昆南
  • 2篇胡国柱
  • 2篇吴晓牧
  • 2篇彭贵平
  • 1篇柴文
  • 1篇刘世民
  • 1篇胡凡
  • 1篇杨赟
  • 1篇吴梨华

传媒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5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颅内血管介入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介入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老年ICV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颅内血管介入治疗,治疗24 w后,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管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网织红细胞及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ICVD患者采用颅内血管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堵塞或狭窄情况,确保血液顺畅流动,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欧阳坤杨国栋唐英高鑫汤钊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功能
单纯高血糖诱发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以糖尿病大鼠为实验对象,研究单纯高血糖是否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在糖尿病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用高脂饲料+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研究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1个月模型组(DM1组)、3个月模型组(DM3组)、5个月模型组(DM5组),均定期测定血糖、体重、血脂等。用形态学方法观察糖尿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抽血化验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和血糖水平。结果实验正常对照组颈动脉HE染色镜下可见血管光滑平整;第一月时镜下可见血管平滑肌稍紊乱;第3个月时光镜下可见动脉血管壁局限增厚,细胞核增多,可观察到泡沫细胞,第5个月时已形成脂纹;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果糖胺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单纯高血糖动物模型出现了明确的动脉粥样硬化部分特征性表现,说明高血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重要原因;三酰甘油、高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及果糖胺的升高可能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作用可能与内皮细胞受损,动脉壁局部炎症介质表达有关。
唐英吴晓牧胡凡柴文胡国柱吴梨华张昆南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糖尿病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探讨合并卵圆孔未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
2024年
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探讨合并卵圆孔未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本院收治的合并卵圆孔未闭急性脑梗死患者352例,根据是否复发脑梗死将其分为复发组(61例)与未复发组(291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两组以1∶1配比进行匹配。匹配完成后,收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合并卵圆孔未闭急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58对匹配成功。匹配后,复发组卵圆孔直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D-二聚体(D-D)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比例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大卵圆孔直径及高LDL-C、UA、Hcy、HbA1c、D-D水平均是合并卵圆孔未闭急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大卵圆孔直径及高LDL-C、UA、Hcy、HbA1c、D-D水平的合并卵圆孔未闭急性脑梗死患者复发风险较大。
唐英汤钊彭贵平威武高鑫杨国栋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急性脑梗死复发
多形拟杆菌对大鼠血糖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形拟杆菌对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将46只SD大鼠按体质量的不同分为5组:普通饲料喂养组(A组,n=8)、高脂饲料喂养组(B组,n=8)、高脂饲料喂养+多形拟杆菌菌液灌喂组(C组,n=8)、糖尿病模型组(D组,n=10)和糖尿病模型+多形拟杆菌菌液灌喂组(E组,n=11)。A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B、C、D和E 4组采用40%脂肪和胰岛素抵抗诱导模型饲料,每只大鼠25g·d-1饲料喂养。适应性喂养4周后,隔夜空腹12h,D、E2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35mg·kg-1;A、B和C 3组大鼠腹腔注射0.1mol·L-1柠檬酸钠缓冲液。A、B和C 3组大鼠均造模成功,D组死亡2只,E组死亡3只。实验第1天开始,C、E 2组大鼠采用多形拟杆菌菌液灌胃,连续7d;A、B和D 3组采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连续7d。5组大鼠第0—12周采用电子秤称体质量1次。第0、4、8和12周,使用全自动生化仪、采用己糖激酶法检测5组大鼠空腹血糖(FPG)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5组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5组大鼠肠道多形拟杆菌的数量。结果与A、B 2组比较,C组大鼠第1—12周体质量均明显增加,D、E 2组大鼠第6—12周体质量均明显降低,C组大鼠第8、12周FPG水平均显著升高,D、E 2组大鼠第4、8和12周FPG水平均显著升高,C、D和E 3组大鼠第4、8和12周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显著升高、肠道多形拟杆菌的数量均显著增多(P<0.05或P<0.01)。与C组比较,D、E 2组大鼠第1—12周体质量均明显降低,第4、8和12周FPG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降低和肠道多形拟杆菌的数量均显著增多(P<0.05或P<0.01)。与D组比较,E组大鼠第6—12周体质量均明显增加,第4、8和12周FPG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降低,第8、12周肠道多形拟杆菌的数量均显著增多(P<0.05或P<0.01)。肠道多形拟杆菌的数量与体质量、FPG水平均呈正相关(r=0.163、0.684,P<0.05或P<0.01),与血
张昆南唐英刘世民胡国柱杨赟吴晓牧
关键词:血糖胰岛素体质量动物
卵圆孔未闭并发心源性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预测模型建立及验证
2023年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PFO)病人并发心源性栓塞(CE)的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412例PFO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7∶3的比例分为建模组(288例)与验证组(124例)。在建模组中,依据病人就诊时是否并发CE分为并发组(71例)与未并发组(217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PFO病人并发CE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构建PFO病人并发CE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模型分别在建模组和试验组作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与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价模型的符合度,并通过校准曲线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精准度与区分度。结果:建模组与验证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组PFO病人CE发生率为24.65%(71/288);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合并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卵圆孔直径≥2 mm、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是PFO病人并发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内部验证与外部验证的C-index分别为0.849,0.837,建模组与验证组的校准曲线均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7,0.804,列线图具有良好的精准度与区分度。结论:男性、年龄、合并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卵圆孔直径≥2 mm、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是PFO病人并发CE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PFO病人并发CE的预测效能良好,可高效筛选并发CE的高危PFO病人。
唐英汤钊彭贵平威武高鑫杨国栋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心源性栓塞影响因素
7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并分析导致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00例病历资料,统计其采集的痰液标本的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情况;并将其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找出并比较诱发肺部感染相关因素。结果:4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肺部感染70例(感染组)占17.50%;感染组患者标本中检出113株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胞菌为主;药敏结果发现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克林霉素、替考拉宁、达福普汀、四环素和万古霉素无耐药;经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肺部感染与患者住院时间、严重功能障碍、卒中历史、机械通气、伴有糖尿病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并将P<0.05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住院时间、严重障碍、伴有糖尿病、机械通气构成了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诱发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且耐药情况较为复杂,临床应根据其药敏试验结果选用不同的抗菌药物治疗,确保不影响脑梗死患者的后期治疗。
唐英高鑫欧阳坤汤钊杨国栋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抗菌药物
肠道菌群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4年
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肥胖、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有证据表明,在宿主的营养、免疫和代谢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肠道菌群不仅可以通过调节宿主脂肪吸收存储相关的基因,影响后者的能量平衡,更重要的是其结构失调导致宿主循环系统中内毒素增加,诱发慢性、低水平炎症,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肠道菌群影响人体健康已得到初步证明,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群很可能与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1],但是究竟是如何联系的呢?我们对此进行如下综述.
唐英张昆南
关键词:肠道菌群肥胖2型糖尿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