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少军
- 作品数:71 被引量:26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 病理图文报告常见的问题
- 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病理诊断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病理组织学诊断图像报告已在各级医院的病理科广泛应用,本院病理科于1997年购置了病理图文采集分析系统装置,至今已打印彩色图文报告约84000份,实现了病理报告图文并茂的效...
- 夏春陆珍凤周晓军石群立马捷姜少军印洪林
- 关键词:病理诊断质量管理
- 文献传递
- 心脏黏液瘤的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对 8例心脏黏液瘤进行了临床病理总结 ,着重进行了超微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黏液瘤细胞有 4种超微结构表现 :①原始间叶细胞 ;②纤维母细胞样 ;③肌纤维母细胞样 ;④上皮样。提出心脏黏液瘤细胞起源于原始间叶细胞 ,有纤维母细胞、肌及上皮样分化。并且提出瘤细胞参与黏液瘤基质的形成。
- 郑晓刚姜少军周晓军陆珍凤孙桂勤
- 关键词:心脏黏液瘤超微结构心脏原发性肿瘤病理组织学
- 伴横纹肌样特征的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伴横纹肌样特征的肾细胞癌(RC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995—2005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常规外检档案352例 RCC 中的10例伴横纹肌样特征的 RCC 进行了光镜、免疫表型检测和超微结构观察,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0例伴横纹肌样特征的RCC 患者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52岁),男9例,女1例。5例肿瘤侵犯肾包膜,2例伴淋巴结转移,1例伴肺转移。组织学观察,10例伴横纹肌样特征的 RCC 中透明细胞型9例,乳头型1例,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具横纹肌样特征的瘤细胞区域。横纹肌样特征的瘤细胞排列成梁索状、腺泡样、器官样或团片状,瘤细胞散在分布,细胞间无黏附或黏附性差,呈类圆形或多角形,核泡状、偏位,核仁突出,胞质内见红染均质包涵体样物,瘤组织常伴明显坏死。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具横纹肌样特征的瘤细胞CD10、CK(AE1/AE3)、上皮细胞膜抗原(EMA)、波形蛋白均阳性表达,CK7、CK20、结蛋白、肌细胞生成素、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肌肉特异性肌动蛋白(MSA)均阴性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灶性阳性表达。横纹肌样瘤细胞区 Ki-67阳性表达较周围经典型瘤细胞区增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例,2例于术后6个月及29个月死亡,6例存活。结论伴横纹肌样特征的 RCC 主要见于透明细胞型,应与胞质嗜酸的肾细胞肿瘤和肾恶性横纹肌样瘤等相鉴别。RCC 中伴横纹肌样特征的瘤细胞较周围经典型瘤细胞 Ki-67表达明显增高,可能与此类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更具侵袭性有关。
- 马捷周晓军黄文斌周航波姜少军饶秋陆珍凤石群立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 脊髓部位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文献复习
- 目的探讨罕见的脑室外神经细胞瘤(extraventricular neurocytoma,ENC)尤其是脊髓EN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应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1例脊髓ENC进行观察,...
- 周婧李南云周晓军吴波姜少军周航波
- 文献传递
- 前列腺泡沫状腺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邓伟张新华葛京平孙桂勤姜少军黄文斌周晓军
- 关键词:细针活检免疫组织化学
- 免疫电镜染色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4
- 2004年
- 陆珍凤周晓军石群立姜少军印洪林郑晓刚
- 关键词:免疫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生物医学领域细胞超微结构电子显微技术染色技术
- 电镜超薄切片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被引量:11
- 2003年
- 陆珍凤周晓军石群立姜少军吉耘夏春盛春宁
- 关键词:切片质量
- 月桂醇硫酸钠对裸鼠表皮角质层脂质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姜少军陆珍凤周晓军
- 关键词:超微结构角质层月桂醇表皮脂质裸鼠
- 裸鼠表皮角质层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观察皮肤角质细胞间脂质的形态结构。 方法 :裸鼠表皮分别用四氧化钌和锇酸固定后电镜下观察裸鼠表皮角质层脂质的超微结构。 结果 :经四氧化钌和锇酸固定后的标本均能显示表皮颗粒层中被膜颗粒的结构 ,但分泌于角质层与颗粒层之间的被膜颗粒内含物 ,特别是角质细胞间脂质的膜状结构 ,只能用四氧化钌固定后才能观察到。 结论 :角质层脂质以其独特的结构组合分布于角质细胞间隙之中。另外 。
- 张焱周晓军孙桂勤姜少军
- 关键词:超微结构
- 骨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临床病理特点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探讨骨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对2例发生于儿童长骨的KHE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和电镜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儿临床以肢体持续性隐痛为主,1例伴局部皮温升高,病程较长(发病1年余就诊),影像学示局限性骨密度减低或蜂窝状骨质破坏。临床未见血小板减少及低纤维蛋白血症(Kabasach-Merritt syndrome,卡梅综合征)。光镜下肿瘤呈多结节状或小叶状分布,浸润性生长,见特征性的肾小球样结构。部分瘤细胞梭形,呈束状排列并形成裂隙状血管腔,肾小球样结构区瘤细胞多为上皮样,见空泡形成及胞质内脂褐素沉积,部分区域见明显的毛细血管瘤样结构。免疫表型:瘤细胞呈CD31、CD34和Fli-1强阳性表达、SMA灶性阳性,GLUT1、CKpan和FⅧRAg均为阴性,Ki-67有少量散在阳性表达。结论KHE是一种罕见的好发于儿童的潜在恶性肿瘤,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确诊,须与幼年性毛细血管瘤、卡波西肉瘤、丛状血管瘤、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等鉴别,病变切除干净是治疗KHE的最佳手段。
- 马捷石群立周晓军吴苏稼姜少军张宗军周航波
- 关键词:骨肿瘤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