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屠涌涛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4
供职机构:绍兴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单胞菌
  • 3篇铜绿
  • 3篇铜绿假单胞
  • 3篇铜绿假单胞菌
  • 3篇耐药
  • 3篇耐药铜绿假单...
  • 3篇假单胞菌
  • 3篇泛耐药
  • 3篇泛耐药铜绿假...
  • 2篇亚群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糖苷类
  • 2篇苷类
  • 2篇细胞
  • 2篇细胞亚群
  • 2篇携带者

机构

  • 7篇绍兴第二医院
  • 1篇无锡市克隆遗...

作者

  • 7篇屠涌涛
  • 3篇肖美英
  • 2篇李娜
  • 2篇李文
  • 2篇糜祖煌
  • 1篇何敏儿
  • 1篇何敏尔
  • 1篇葛小萍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07
  • 1篇2002
  • 1篇199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被引量:4
2002年
李文屠涌涛何敏尔
关键词:乙型肝炎T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HBV感染免疫能力
脑梗死患者血栓标志物及凝血指标95例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屠涌涛李娜
关键词:脑梗死患者血栓标志物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活性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与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检测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机制,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浙江绍兴第二医院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到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20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1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与7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 20株铜绿假单胞菌均检测到aac(6′)-Ⅱ及rmtB基因,检出率100.0%;17株检测到aac(6′)-Ⅰb,检出率85.0%;18株检测到ant(2″)-Ⅰ,检出率90.0%;2株检测到ant(3″)-Ⅰ,检出率10.0%。结论 aac(6′)-Ⅱ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与rmtB型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流行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重要原因。
屠涌涛肖美英糜祖煌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修饰酶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被引量:1
1999年
本文对我院传染科门诊84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以了解这类人群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资料与方法 一、观察对象 84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均为1995年3月至1998年6月在本院门诊就诊者,男65例,女19例,平均年龄30.05岁。所有病例均HBsAg(+),肝功能检查正常。于两周内分别或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和T淋巴细胞亚群。分为1组:HBV DNA(+)和HBeAg(+);2组:HBV DNA(+)和抗-HBe(+);3组:HBV DNA(-)
李文屠涌涛何敏儿
关键词:肝炎病毒细胞亚群携带者乙型血清标志物病毒性
尿成份对电导率和渗透压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了解尿成份改变对电导率和渗透压的影响。方法500例标本配对用UF-100尿沉渣分析仪测定电导率和冰点渗透压仪测定渗透压。两法同时测定含不同浓度红细胞、葡萄糖、尿素、甘露醇、造影剂、电解质标本各20份。结果渗透压和电导率的回归方程是Y=33.25X+52.195,γ=0.891,P<0.01。红细胞、盐类结晶、葡萄糖、造影剂对电导率无影响(P>0.05);电导率随尿素、甘露醇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加而增高。红细胞对渗透压无影响(P>0.05),渗透压随葡萄糖、造影剂、尿素、甘露醇、电解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盐类结晶溶解前后的渗透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成份改变对渗透压和电导率的影响不同,评价肾脏浓缩稀释功能时应注意。
屠涌涛李娜葛小萍
关键词:电导率渗透压
国内首次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KPC型β-内酰胺酶基因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调查一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浙江绍兴第二医院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到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20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15种A类β-内酰胺酶基因、10种B类β-内酰胺酶基因、2种C类β-内酰胺酶基因、4种D类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以及膜孔蛋白oprD2基因。结果 2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率,TEM为90.0%、CARB为100.0%、KPC为5.0%(经测序和BLASTn比对,确认为KPC-2型)、OXA-10群为10.0%,膜孔蛋白oprD2基因均为缺失。结论 2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均存在产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缺失是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查出KPC型β-内酰胺酶基因是国内外首次报道。
屠涌涛肖美英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基因膜孔蛋白泛耐药
一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相关基因的样本聚类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调查一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绍兴第二医院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到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31种β-内酰胺酶基因以及膜孔蛋白oprD2基因,1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7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7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志,再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2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检出5种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TEM-1、CARB、KPC、OXA-10群、oprD2突变),5种氨基糖苷类耐药相关基因[aac(6′)-Ⅰb、aac(6′)-Ⅱ、ant(2″)-Ⅰ、ant(3″)-Ⅰ、rmtB],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志(intⅠ1、tnp513、IS26、merA)。样本聚类分析把本组菌分为4个可操作分类单元。其中2号株簇群包含了16个成员均携带了TEM、CARB、aac(6′)-Ⅰb、aac(6′)-Ⅱ、ant(2″)-Ⅰ、rmtB、intⅠ1、tnp513、IS26、merA基因,并存在oprD2缺失,为克隆传播暴发。结论:尽管本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药敏表型相同,但样本聚类分析仍可分辨出4个可操作分类单元,其中2号株簇群为克隆传播暴发。获得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对院内感染实时监测和控制院内感染意义重大。
屠涌涛肖美英糜祖煌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可移动遗传元件泛耐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