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艳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土壤
  • 4篇有机碳
  • 4篇土壤呼吸
  • 2篇有机碳储量
  • 2篇碳储量
  • 2篇土地利用类型
  • 2篇温度
  • 2篇活性有机碳
  • 1篇三江平原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松嫩平原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壤呼吸强度
  • 1篇土壤呼吸特征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土壤有机碳储...
  • 1篇温度敏感性
  • 1篇敏感性
  • 1篇黑土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吉林省地质调...

作者

  • 5篇廖艳
  • 4篇夏学齐
  • 4篇杨忠芳
  • 1篇孙淑梅
  • 1篇冯海艳
  • 1篇白荣杰
  • 1篇蒋宏忱
  • 1篇高磊
  • 1篇崔军

传媒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吉林中西部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实测数据,估算了吉林中西部地区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结果表明,在不同深度的分布层次上,表层(0~0.2m)土壤对有机碳的积累较弱,SOC储量占到全层(0~1.8m)储最的23.8%,中上层(0~1.0m)储量则占到全层储量的95.7%。从土壤类型看,表层SOC密度较高的有暗棕壤(6363.8±3900.5t/km^2)、栗钙土(5001.9±1313.2t/km^2)、白浆土(4629.8±1921.5t/km^2)和水稻土(4193.6±1509.6t/km^2)等;储最较丰富的是黑钙土(66.969±25.460Tg)、暗棕壤(65.929±40.410Tg)、黑土(46.837±14.553Tg)和新积土(43.368±20.910Tg)等。就土地利用方式而言,水田(4150.2±1813.8t/km^2)和林业用地(4133.4±3450.2t/km^2)的表层SOC密度最高;旱田(140.186±52.156Tg)和林业用地(104.442±87.180Tg)的表层SOC储量最高,二者共占到表层SOC总储量的75.6%。在空间分布上,吉林中西部地区SOC密度西北低、东南高,大致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大的趋势。较低碳密度带包括白城和松原的大部分地区、四平地区的西部,较高碳密度带主要包括吉林、辽源、长春地区,这3个地区面积为全区的1/3,但集中了全区表层SOC总量的一半,其中吉林地区SOC平均密度最高,达到6305.8±4018.8t/km^2;此外白城西北部地区碳密度也比较高。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表层SOC平均含量从1.45±0.80%减为1.24±0.82%,平均密度从3834.7±1087.5t/km^2降为3436.7±2249.7t/km^2,储量则由366.167±103.840Tg减少至328.165±150.124Tg,净减少38.002Tg,有机碳以0.199tC/ha·a的年变化速率由土壤排放进入大气中,其中以沼泽土、白浆土和暗棕壤的碳损失速率较快,吉林中西部地区表层土壤在区域碳循环中发挥着碳源的作用。
廖艳孙淑梅杨忠芳夏学齐白荣杰
松嫩平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黑土有机碳分解及其温度敏感性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对松嫩平原旱地、水田和草地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黑土进行了为期90天的实验室培养。研究发现,土壤呼吸强度表现为在初期达到一个最大值后不断下降,随后趋于稳定。4个不同温度条件下(5℃、15℃、25℃和35℃),各类型土壤的呼吸强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同步增强。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土壤呼吸强度强弱顺序为:水田黑土>草地黑土>旱地黑土。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系数Q10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意味着低温区域土壤有机碳对气候变暖的反馈将更敏感。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进行土壤呼吸动态拟合,3种黑土活性有机碳含量以水田黑土最高,旱地黑土次之,草地黑土最低;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由高到低则依次为草地黑土、旱地黑土和水田黑土。通过密度分选划分了轻组和重组组分,发现土壤样品中重组组分占总有机碳量的95%以上,要大大高于轻组。密度分选与模型拟合的结果基本吻合,轻组碳(活性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大小均是草地黑土>旱地黑土>水田黑土,重组碳(缓效性碳)比例则相反。
廖艳杨忠芳夏学齐高磊冯海艳赵秀芳
关键词:松嫩平原黑土土壤呼吸活性有机碳
我国典型低温区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土壤呼吸特征
气候寒冷地带的低温条件使土壤易于积累有机碳,从而具有较高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另一方面,低温地带的气候变暖幅度要明显大于温暖的地区。因此,本论文选择我国典型低温区进行土壤碳库变化和土壤呼吸敏感性的研究。采用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
廖艳
关键词:有机碳储量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冻土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和不同活性有机碳组分研究被引量:19
2011年
对采自青藏高原的4个高海拔冻土样品在5、15、25和35℃4个温度下进行了为期90d的实验室培养。结果发现,随着温度升高,土壤呼吸强度和有机碳累积分解量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在时间变化上,培养初期土壤呼吸强度达到最高值随后不断下降,15d左右以后达到稳定。同样的温度下,土壤呼吸强度呈现如下顺序:沱沱河(草甸沼泽土)>乌丽(高山草甸土)>五道梁(高山草原土)>格尔木(灰棕漠土),但后3个土样之间差别并不显著。通过密度分选、酸水解和氯仿熏蒸方法,分别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角度对土壤有机碳组分进行划分,同时运用动力学方程分两库和三库对有机碳分解动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应用不同实验方法划分的土壤碳组分差异明显,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从低到高依次是:微生物量碳占1.26%~10.31%,轻组有机碳占9.13%~20.22%,易氧化有机碳占28.35%~49.35%;分两库和三库拟合土壤不同碳库,二者的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分别为0.50%~3.65%和0.51%~3.26%,MRT分别为8~56d和8~50d,结果比较接近;此外,应用模型方法所测活性碳比例显著低于实验方法的结果。采用线性、指数和高斯3种模型分析土壤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发现均能较好地描述二者关系且以高斯模型为最优,所计算出的Q10值也以高斯模型和培养实验较为契合;Q10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说明高寒气候条件下的青藏高原冻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将比较敏感。
廖艳杨忠芳夏学齐蒋宏忱
关键词:土壤呼吸
三江平原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强度对温度的敏感性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实验室恒温培养方法对三江平原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开发后的沼泽土和草甸土进行了温度敏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5℃、15℃、25℃和35℃4种不同温度条件下,各土壤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同一温度条件下,3种土壤呼吸强度由弱到强依次是:草甸土-旱地<草甸土-水田<沼泽土-人工林。指数模型和乘幂模型均可以较好地描述沼泽土和草甸土土壤呼吸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土壤呼吸强度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或乘幂上升。3种土壤的Q10值呈现出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表明土壤呼吸在较低温度下的温度敏感性更高。对未添加植物残体的纯土壤组和添加了植物残体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添加植物残体后土壤呼吸强度大大增强,因此野外实际的土壤呼吸强度要比通常室内实验中去除植物残体后所测定的土壤呼吸强度更高。
廖艳崔军杨忠芳夏学齐赵秀芳
关键词:三江平原土壤呼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