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娟琴

作品数:82 被引量:31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2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3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30篇土壤
  • 14篇蚯蚓
  • 12篇微生物
  • 10篇降解
  • 8篇养分
  • 8篇施肥
  • 8篇秸秆
  • 8篇聚谷氨酸
  • 8篇耕作
  • 8篇菜田
  • 7篇稻麦
  • 7篇土壤理化
  • 7篇轮作
  • 7篇还田
  • 6篇稻麦轮作
  • 6篇养殖
  • 6篇种养
  • 5篇单胞菌
  • 5篇稻田
  • 5篇土壤团聚体

机构

  • 81篇上海市农业科...
  • 21篇上海市设施园...
  • 8篇上海海洋大学
  • 4篇上海师范大学
  • 3篇上海应用技术...
  • 3篇上海蓝汇农业...
  • 2篇安顺学院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时科生物科技...
  • 2篇上海东保农业...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浦东新区农业...
  • 1篇上海市农业技...
  • 1篇上海光明长江...
  • 1篇上海瀛西果蔬...

作者

  • 82篇张娟琴
  • 74篇吕卫光
  • 73篇李双喜
  • 70篇郑宪清
  • 65篇张翰林
  • 15篇何七勇
  • 12篇袁大伟
  • 10篇王金庆
  • 6篇邢增涛
  • 4篇周文宗
  • 3篇赵晓燕
  • 3篇刘海燕
  • 3篇邵毅
  • 2篇周胜
  • 2篇宋科
  • 2篇刘长娥
  • 2篇肖明
  • 2篇孙会峰
  • 2篇白冰
  • 2篇王全华

传媒

  • 18篇上海农业学报
  • 4篇土壤通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水产养殖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上海农业科技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8篇2024
  • 8篇2023
  • 8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10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子束辐照对双孢菇中农药残留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不同剂量的电子束对双孢菇进行辐照处理,以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双孢菇中农药的降解效果和不同浓度农药对辐照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对4种农药的降解作用显著。辐照剂量增大,降解率增大,不同剂量之间差异极显著;在相同的辐照剂量下,农药浓度越大,降解率越小。
张娟琴邢增涛
关键词:双孢菇农药残留降解电子束
不同秸秆还田年限对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48
2016年
为了揭示稻麦轮作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以及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特征及其响应机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考察不同秸秆还田年限(0,3,4,5,6,7,8,9a)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和团聚体稳定性指数(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的影响,并研究其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大团聚体数量R_(0.25)、MWD和GMD均显著提升,分形维数D则显著降低,随还田年限越长趋势越明显,但短期秸秆还田(5a以内)对土壤MWD和分形维数D的改善效果不显著;长期秸秆还田显著提升了土壤总有机碳TOC,但短期秸秆还田(5a以内)与不还田处理差异不显著,长期和短期秸秆还田均对活性有机碳AC的提升效果显著;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相比AC,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更能促进TOC的增长,GWD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拟合度最高,更适合用于揭示团聚体与有机碳组分之间的关系。
张翰林郑宪清何七勇李双喜张娟琴吕卫光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稻麦轮作
拮抗稻瘟病菌和产γ-聚谷氨酸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株能够拮抗稻瘟病菌和产γ‑聚谷氨酸的菌株。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SS‑20,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日期为2020年10月26日,保藏号为CCTCC NO:M20200637...
张翰林何宇吕卫光白娜玲郑宪清李双喜张娟琴张海韵
文献传递
沼液还田对稻田土壤养分与氮循环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方式,设置不施肥、全化肥、全沼液和沼液配施化肥4个处理,研究沼液还田对0—20 cm和20—40 cm深度稻田土壤养分及氮循环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2年沼液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全量和速效氮磷、盐分、pH以及有机质含量。其中沼液配施化肥对0—20 cm深度土壤影响显著,全沼液处理则是在20—40 cm深度养分显著提高。沼液还田显著提升了各深度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沼液配施化肥对微生物总量提升效果更明显。沼液配施化肥显著增加了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提高了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提升了稻田土壤氮循环效率。沼液还田可有效促进稻田养分循环,沼液配施化肥效果更佳。
左狄吕卫光李双喜郑宪清张娟琴黄仁影张翰林
关键词:稻田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氮循环沼液肥
秸秆类有机物料还田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两年的定位试验,对崇明岛地区稻田秸秆类有机物料添加,结合化肥配施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稻谷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的化肥施用,几种秸秆类有机物料添加配施化肥处理均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钾、速效氮、有效磷等养分的提高;增加了土壤团聚体R_(0.25)、平均重量直径及几何平均直径;在产量方面,虽较常规施肥有所下降,但综合经济效益却有所增加,较常规施肥增收276.61~1457.22元(人民币,下同)/hm^2,其中沼渣还田的增益率最高达11.83%。
袁大伟郑宪清李双喜张翰林吕卫光何七勇张娟琴
关键词:农业废物土壤理化性状水稻产量
一种液体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体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液体复合肥包括如下组分及重量份:尿素10~50份、磷酸二氢钾10~40份、氯化钾或硫酸钾10~40份、聚谷氨酸1~10份、硼酸1~5份、养殖废水100份。本发明中公开的液...
张翰林吕卫光郑宪清白娜玲李双喜张娟琴张海韵
文献传递
生物耕作对菜田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细菌生理类群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旨在研究生物耕作(接种蚯蚓)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细菌生理类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耕作能有效提高不同耕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和含水量,其中尤以5~20 cm显著,生物耕作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以及含水量依次比对照增长了58.33%,68.93%,67.06%,16.19%;与常规旋耕(CK)相比,各土层中免耕(T1)和生物耕作(T2)2种保护性耕作方式可明显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数量,且表层(0~5 cm)土壤微生物数量远远大于下层(5~20 cm)。T2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了真菌数量(P<0.05);氨化细菌、硝化细菌以及无机磷分解菌等生理细菌数量得到显著提升(P<0.05)。在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培育土壤有益动物生物数量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对改善农田土壤肥力有着重要意义。
李双喜郑宪清袁大伟张娟琴何七勇吕卫光
关键词:蚯蚓微生物区系
生物耕作对崇明芋艿养分吸收及其分配规律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耕作(接种蚯蚓)对芋艿N、P、K、Ca、Mg吸收及在体内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芋艿植株不同器官对N、P、K、Ca、Mg等元素的吸收和分配规律是一致的。与传统机械耕作(CK)相比,生物耕作(T2)可以大幅促进N、P、K、Ca、Mg等元素在芋艿体内的积累(P<0.05),幼苗期以及发棵期(出苗后60 d)的N、P、K分配均为叶柄>叶片>根,Ca、Mg分配为叶片>叶柄>根;发棵期(出苗90 d)以及球茎膨大期的N、P、K主要分配在球茎中,子芋和孙芋中N、P、K含量最高,Ca素和Mg素则主要分布在子芋和叶片内,其他器官较少。在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培育土壤有益动物(生物耕作)可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对实现芋艿产业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李双喜何七勇郑宪清张娟琴袁大伟张翰林吕卫光
关键词:蚯蚓芋艿矿质养分
秸秆生物质炭对菜田土壤微生物、理化性质及青菜生长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为了探讨秸秆生物质炭对设施菜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理化性质以及青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CK(常规)、T1(常规+4 t/hm^2)、T2(常规+8 t/hm^2)、T3(常规+12 t/hm^2)、T4(常规+16 t/hm^2)、T5(常规+32 t/hm^2)6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可以提升土壤中细菌、真菌以及放线菌的数量,并且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与生物质炭施用量成正相关,以T5处理表现最好,真菌数量则以T3最多;T2处理下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较高,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比CK提升了18.4%、27.8%和23.0%;青菜VC含量以T3最高,每100 g含量达到13.2 mg,可溶性糖含量以T2处理表现最优,达到1.46%,两者分别是CK的1.42倍和1.31倍,T3处理下产量最高达到12.8 kg,较CK增产18.50%。研究结果显示,配施8—12 t/hm^2的生物质炭对设施青菜的产量和品质提升效果显著。
李双喜张兆辉郑宪清张娟琴张翰林陈新兵吕卫光
关键词:青菜保护地栽培土壤理化性质
生物耕作对蔬菜田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通过在上海市崇明岛西部设置的长期定位试验,探讨生物耕作对菜田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3年结果表明,与免耕处理相比,生物耕作有助于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最高增幅分别为182.2%、174.5%和133.2%,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最高增幅分别为125.0%、432.5%和21.3%,最高值多出现在生物耕作两年和三年时,差异显著(P<0.05)。同时,随生物耕作年限的增加,0—5 cm土层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均呈增加趋势,最高增幅分别为27.78%、951.11%、16.11%和420.00%,分别出现在生物耕作的第三年和第二年,且差异显著(P<0.05)。此系统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含水量等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有机质等是土壤酶活性主要影响因子,它们单独或是综合影响酶活性;生物耕作时间对酶活性直接影响力大小顺序为过氧化氢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蛋白酶活性,直接通径系数为分别为1.353、1.070、0.421和0.110,其主要通过有机质和速效氮正向影响酶活性。
郑宪清李双喜袁大伟何七勇吕卫光张娟琴
关键词:蚯蚓土壤养分酶活性通径分析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