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政

作品数:62 被引量:55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4篇骨折
  • 22篇髋部
  • 22篇老年
  • 18篇髋骨
  • 18篇髋骨折
  • 15篇髋部骨折
  • 14篇老年髋部
  • 11篇手术
  • 10篇术后
  • 9篇老年人
  • 9篇老年髋部骨折
  • 8篇疗效
  • 7篇预后
  • 7篇髓内
  • 7篇骨盆
  • 6篇髓内钉
  • 5篇髓内钉治疗
  • 5篇疗效分析
  • 5篇康复
  • 5篇骨折固定

机构

  • 62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天津医院
  • 4篇解放军医学院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北京积水潭医...
  • 3篇成都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上海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四川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深圳市第二人...
  • 2篇浙江大学

作者

  • 62篇张建政
  • 22篇王晓伟
  • 14篇王浩
  • 7篇李绍光
  • 3篇李开南
  • 3篇翟建坡
  • 3篇东靖明
  • 3篇王京
  • 3篇孙旭
  • 3篇庄岩
  • 3篇李庭
  • 3篇高鹏
  • 3篇彭贵凌
  • 3篇高杰
  • 3篇米萌
  • 2篇唐佩福
  • 2篇谢海洋
  • 2篇刘黎军
  • 2篇吴新宝
  • 2篇吴昊

传媒

  • 14篇中华创伤骨科...
  • 12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北京医学
  • 4篇中华创伤杂志
  • 4篇中国骨伤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华手外科杂...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年份

  • 3篇2024
  • 7篇2023
  • 10篇2022
  • 16篇2021
  • 20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2
  • 1篇2004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改善髋部骨折术后免疫炎症紊乱的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对改善老年小鼠髋部骨折术后免疫炎症紊乱的作用.方法建立老年小鼠股骨近端骨折髓内针内固定术模型,探讨老年小鼠髋部骨折后1、3、5 d PD-1表达变化,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生理盐水组、损伤+PD-1抗体组、损伤+同型抗体组,术后24 h检测脾组织PD-1表达、T细胞凋亡及全身炎性因子水平.应用Pnzm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不同组间的相互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假手术组、术后1、3、5 d PD-1表达分别为:CD4+T细胞:(8.738±2.028)%、(17.910±7.035)%、(16.930±6.106)%、(10.640±3.437)%,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第1、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T细胞:(7.275±2.286)%、(14.090±4.517)%、(13.130±3.700)%、(7.375±2.275)%,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第1、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凋亡率方面,损伤+生理盐水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与损伤+ PD-1抗体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炎性因子表达方面,损伤+生理盐水组白细胞介素(IL)-6、IL-10、IL-2、干扰素(IFN)-γ分别为(36.910±13.290)、(129.700±18.890)、(22.250±6.254)、(9.568±2.444) ng/L;损伤+ PD-1抗体组分别为(11.490±2.499)、(54.170±10.170)、(48.620±11.110)、(18.400±4.667)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1抗体可有效改善老年小鼠髋部骨折术后免疫炎症紊乱状态,部分恢复T细胞功能,降低促炎反应.
张浩何久盛张建政刘智孙天胜
关键词:老年小鼠髋部骨折
极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手术与非手术疗效比较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比较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183例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7例,女96例;年龄90~104[(93.0±2.9)岁].手术治疗101例(手术组),非手术治疗82例(非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伤后30 d及1年病死率及生存曲线.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伤后30 d及伤后1年非手术治疗患者死亡的风险.伤前及伤后1年通过行走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评估患者功能情况.结果手术组住院时间为(16.6±13.7)d,非手术组为(21.7±16.0)d(P<0.05).手术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40.6%(41/101),非手术组为58.5%(48/82)(P<0.05).手术组伤后30 d死亡9例(8.9%),非手术组死亡9例(11.0%)(P<0.05);手术组伤后1年内死亡27例(26.7%),非手术组死亡38例(46.3%)(P<0.05).非手术组死亡风险远远高于手术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非手术治疗与伤后1年死亡显著相关(OR=2.672,95%CI1.262~5.655,P<0.05),但与伤后30 d死亡不相关(OR=1.144,95%CI0.678~3.461,P>0.05).手术组伤前45例(44.6%)可以独立行走,56例(55.4%)部分独立行走,非手术组分别为31例(37.8%)、51例(62.2%)(P>0.05);手术组伤前ADL评分为(61.4±8.2)分,非手术组为(60.3±9.2)分(P>0.05).手术组伤后1年20例(19.8%)可以独立行走,43例(42.6%)部分独立行走,11例(10.9%)需要卧床;非手术组分别为1例(1.2%)、32例(39.0%)、11例(13.4%)(P<0.05);手术组术后1年ADL评分为(51.4±10.9)分,非手术组为(43.2±7.2)分(P<0.05).结论对于极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伤后1年病死率、术后功能恢复均优于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是伤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征华勇张建政孙天胜王晓伟
关键词:老年人髋骨折病死率
钢板联合弹性髓内钉治疗锁骨双处骨折一例及文献回顾
2022年
锁骨骨折是成人创伤后常见骨折类型,占全身骨折2.6%~4%[1]。锁骨骨折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为锁骨中段骨折,其次为锁骨远端骨折,然后是锁骨内侧骨折。锁骨双处骨折罕见,其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报道。锁骨双处骨折包括锁骨内侧+远端骨折、锁骨中段+远端骨折、锁骨中段+内侧骨折。目前锁骨双处骨折国内鲜有文献报道,本文报道本院成功采用钢板联合弹性髓内钉治疗锁骨中段+远端骨折1例。
王浩何红英韩文兴李绍光张建政孙天胜
关键词:锁骨中段弹性髓内钉锁骨远端骨折骨折类型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程序性死亡受体-1表达水平在判断术后感染中的作用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与感染的关系及预警价值。方法前瞻性招募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11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观察组),男86例,女33例;年龄为(80.7±8.1)岁。选取20例无外伤及严重内科疾病的轻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监测患者术前、术后1、3、5 d外周血T细胞PD-1的表达变化,并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无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5 d PD-1的表达变化,分析PD-1表达与感染的关系,评估其预警价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感染组与无感染组患者临床基线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1、3、5 d PD-1表达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24例)患者术后1、3、5 d PD-1表达(33.60%±2.44%、35.68%±4.05%、30.36%±4.42%)显著高于无感染组(95例)患者(29.57%±3.20%、21.45%±2.20%、20.94%±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PD-1表达在术后3 d达高峰,术后5 d仍未降至术前水平;而无感染组患者PD-1表达仅在术后1 d呈一过性增高。观察组患者术后3 d与术后1 d PD-1表达的差值预测感染并发症的临界值为3.4%,其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6%、92.6%。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髓内钉固定术后PD-1表达显著增高,感染患者PD-1表达较无感染患者增高幅度大,持续时间长;术后3 d与术后1 d PD-1表达的差值预测术后28 d内感染发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张浩陈楚鹰何久盛张建政刘智孙天胜
关键词:髋骨折并发症程序性死亡受体-1
创伤骨科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凝血功能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研究创伤骨科患者患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后血栓变化规律及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变化情况,促进DVT的预防与诊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和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术前患有下肢DVT的创伤骨科患者,根据就诊至术前期间复查下肢静脉血管超声及下肢静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自溶组、血栓不变组及血栓增长组,并监测凝血功能、D-二聚体,分别比较各种因素的组间差异。结果共纳入142例患者,其中血栓自溶组31例(21.8%),血栓不变组92例(64.8%),血栓增长组19例(13.4%)。血栓自溶组中,17例(54.8%)远端血栓发生完全自溶,明显高于其他血栓自溶类型(P<0.05);血管超声复查时间多为至初次超声检查6 d(15/31,48.4%)。血栓增长组中,新发远端血栓、新发近端血栓、由远端血栓进展为混合血栓者分别为7例、6例、6例,变化天数为3 d、6 d的均为7例(36.8%),较9 d、12 d明显增多(P<0.05)。血栓增长组与血栓自溶组、血栓不变组比较,患者年龄偏高,接诊后3 d的D-二聚体水平偏高,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结论对于创伤骨科患者,尽早评估下肢DVT形成风险并进行相关检查,术前下肢DVT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变化。在综合抗血栓治疗后,于术前动态复查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管B超,动态观察血栓变化情况,并据此调整治疗方案。
孙亚萌刘智张建政
关键词:创伤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色超声多普勒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
低钠血症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调查低钠血症对髋部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100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资料。根据血清钠离子浓度分为低钠组(血钠<135 mmol/L)与非低钠组(血钠≥135 mmol/L),其中血钠≥130~135 mmol/L为轻度低钠血症,血钠≥125~130 mmol/L为中度低钠血症,血钠<125 mmol/L为重度低钠血症。研究低钠血症与非低钠血症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的差异;进一步分析轻度低钠与中重度低钠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的差异。结果低钠患者126例,其中轻度98例(9.8%),中度18例(1.8%),重度10例(1.0%);男53例,女73例;年龄82(78,87)岁。非低钠组875例,男274例,女601例;年龄81(75,85)岁。低钠组患者术后30 d、1年和整体死亡率分别为9.5%(12/126)、26.2%(33/126)和40.5%(51/126),非低钠组则分别为3.5%(31/875)、14.2%(124/875)和27.7%(242/87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583、12.031、9.839,均P<0.05)。调整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并存病影响后,低钠血症是术后30 d、1年、整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死亡风险的OR(95%CI)分别为2.744(1.331~5.654)、1.975(1.251~3.119)、1.637(1.099~2.440)(均P<0.05)。轻度低钠组术后30 d、1年和整体死亡率分别为6.1%、24.5%、37.8%,中重度低钠组则分别为21.4%、32.1%、50.0%,两组仅术后30 d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8,P=0.039)。轻度低钠组住院时间11(9,16)d,中重度低钠组为12(10,18)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13,P=0.107)。非低钠组并发症发生率22.9%(200/875),低钠组为32.5%(41/1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9,P=0.017)。结论低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术后死亡率高,且随着低钠程度的不断加重,以上指标趋于严重。
王晓伟孙天胜刘智张建政赵建文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低钠血症预后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死亡风险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死亡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4例髋部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男329例,女675例;年龄60~104岁,平均年龄(80.01±8.14)岁。根据手术后1年内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死亡组158例,男69例,女89例;年龄61~98岁,平均年龄(82.56±7.42)岁。存活组846例,男260例,女586例;年龄60~104岁,平均年龄(79.53±8.18)岁。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手术时机、固定方式的差异,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有意义的因素,再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危险因素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筛选出术后1年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高龄、男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冠心病、心律失常、痴呆、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心功能不全、合并症数量≥4种、延期手术、神经阻滞麻醉、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低是术后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OR=1.002,P=0.055)、男性(OR=1.980,P=0.000)、冠心病(OR=1.657,P=0.020)、痴呆(OR=1.883,P=0.042)、心功能不全(OR=1.999,P=0.030)、白蛋白水平低(OR=0.915,P=0.000)是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死亡率高达15.7%,高龄、男性、冠心病、痴呆、心功能不全、白蛋白水平低是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赵建文王晓伟孙天胜刘智张建政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
髓内钉与钢板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比较髓内钉与钢板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9例前臂双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内固定物分为两组,髓内钉组39例,钢板组3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DASH评分、Grace-Eversman评分及并发症等。结果与钢板组相比,髓内钉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透视次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均获平均20.5(11.5~34)个月随访。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肘、腕关节活动度的患健侧比值,DASH评分及Grace-Eversman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桡骨弓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髓内钉组的最大桡骨弓位置较大(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髓内钉组出现4例(10.26%),包括1例延迟愈合,1例骨不连,1例肌腱损伤,1例尺桡骨间骨桥形成,钢板组出现2例(6.67%),包括1例骨不连,1例再骨折(P>0.05)。结论髓内钉与钢板均能有效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与钢板相比,髓内钉创伤较小,手术时间较短,劣势在于术中受辐射量较大。
何红英竺得洲蓝云张建政刘智
关键词:前臂双骨折尺桡骨骨折髓内钉钢板成人
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动态D-二聚体对其预测价值的分析被引量:53
2020年
目的研究老年下肢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动态监测D-二聚体对DVT的预测价值,加强DVT的预防与诊治。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6例老年骨盆、髋部及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83例,女323例;单纯骨盆骨折13例,髋部骨折383例,股骨干及髁间骨折22例,髌骨骨折18例,胫腓骨骨折19例,足踝骨折18例,多发骨折33例。根据入院时下肢静脉彩色超声及下肢静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DVT组和非DVT组,筛选影响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计算D-二聚体变化率对DVT的预测价值,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本组经下肢静脉彩色超声及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术前发生DVT 72例(14.23%),主要集中于伤后24 h内;血栓类型:近端血栓45例(62.5%)、远端血栓17例(23.6%)、混合血栓10例(13.9%);ASA分级为3~4级、受伤至入院时间、合并≥3种合并症、入院后3天D-二聚体及其下降率为术前DVT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下降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5,Cut off值为52.01%,对应的约登指数为0.569。结论骨盆、髋部及下肢骨折患者应于入院后积极评价DVT风险,ASA分级为3~4级、合并≥3种合并症的患者DVT风险高,应予以重视。入院后连续监测D-二聚体对术前DVT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孙亚萌张建政刘智
关键词:老年人髋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髋部骨折后乳酸水平检测及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高乳酸血症与髋部骨折并发症、住院时间、死亡风险的关系及乳酸对髋部骨折术后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04例髋部骨折患者资料,记录入院时、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乳酸值,根据住院期间乳酸平均值是否高于2 mmol/L将患者分为高乳酸血症组与对照组。比较高乳酸血症组与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30 d及1年病死率,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得出乳酸预测髋部术后30 d及术后1年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院时乳酸水平(1.84±0.84)mmol/L,术后第1天(1.89±0.77)mmol/L,术后第3天(1.79±0.78)mmol/L,术后第5天(1.75±0.72)mmol/L。住院期间乳酸平均值高于2 mmol/L的患者272例,发生率为27.1%(272/1004)。高乳酸血症组272例,男90例,女182例;年龄(80.54±8.28)岁;股骨转子间骨折168例,股骨颈骨折104例;对照组732例,男239例,女493例;年龄(79.82±8.08)岁;股骨转子间骨折416例,股骨颈骨折316例。高乳酸血症组术后30天(12.5%,34/272)、1年(29.4%,80/272)病死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期病死率[1.2%(9/732)和10.8%(79/7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48,51.581;均P<0.001)。高乳酸血症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8.7%(78/272),显著高于对照组(22.3%,163/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5,P=0.035)。高乳酸血症组患者住院时间[(13.95±9.02)d]长于对照组[(12.53±7.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5,P=0.036)。乳酸水平可以预测髋部骨折术后30 d死亡风险(P<0.001),预测的截断值为2.25 mmol/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21、0.820,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P<0.001)。结论髋部骨折后高乳酸血症发生率高,高乳酸血症患者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30 d和1年死亡风险高,可以使用乳酸水平(2.25 mmol/L)来预测髋部骨折术后30 d死亡风险。
王晓伟张建政赵建文刘智孙天胜
关键词:老年人骨折乳酸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