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彤
- 作品数:213 被引量:756H指数:1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 艾滋病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7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艾滋病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病理结果、治疗及预后,并总结相关文献。结果7例艾滋病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1—57岁,均为男男同性性行为者。4例患者在确诊艾滋病后8—24个月内出现淋巴瘤相关症状,3例患者在淋巴瘤诊治过程中发现HIV感染。原发部位分别为颌下淋巴结、胃部、牙龈、腹股沟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4例有结外受累,以胃肠道为主。7例患者合并症少且未合并其他机会感染,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就诊时均未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D4+T细胞数192~492/μl,平均321个/μl。HIV病毒载量1×10^4~3.5×10^3拷贝/ml。7例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5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浆母细胞淋巴瘤,1例BurKitt淋巴瘤。除1例放弃治疗外,6例患者同时接受淋巴瘤化疗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其中1例同时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经过6个周期的化疗,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化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经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患者的HIV病毒载量均未测出,CD4+T细胞数明显上升。结论早期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能减少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的发生,并改善预后。
- 陈小兰潘磊汪雯张彤吴昊牟丹蕾
- 关键词:艾滋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预后
- 90例猴痘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分析北京市某传染病医院收治的猴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6—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门诊和住院处就诊的90例猴痘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本研究中90例猴痘患者全部为男男性接触者,潜伏期为1~30 d,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患者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中位值是0.12 mg/mL,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中位值是22.3 mg/L,均高于正常值。死亡2例。结论 猴痘患者以男男性接触人群为主,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极少数患者可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
- 张美彭芳丁基龙卢亚奇阎本永房媛贾琳贾寒郑璐瑶汪雯黄晓婕刘志英张彤
- 关键词:猴痘男男性接触者皮疹
- 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损害影响因素的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损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HIV/HCV共感染患者,男51例(55.4%),女41例(44.6%)。年龄9~62岁,平均(39.5±9.4)岁。分别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肝损害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肝损害组20例(33.9%)有抗结核治疗史,39例(66.1%)有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史,37例(62.7%)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无肝损害组患者4例(12.1%)有抗结核治疗史,13例(39.4%)有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史,14例(42.4%)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等于0.023、0.013、0.03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抗结核治疗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损害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抗结核治疗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 李在村代丽丽高艳青李海英黄晓婕汪雯郭彩萍张彤吴昊
- 关键词:HIV肝炎病毒
- 人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痴呆症诊断策略被引量:7
- 2011年
- 痴呆症并非神经科所独有,在HIV感染者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和HIV相关痴呆症(HAD),目前其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在针对HIV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之前,其患病率约占进展期伴CD4^+T淋巴细胞减低患者的20%~30%;开展HAART之后,由于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所以总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大幅度升高至37%左右。值得注意的是,重度认知损害病人数相对减少,而轻度和无症状认知功能障碍病人数明显增加。因此,早期正确诊断该病显得尤为重要。
- 张王林张彤吴昊陈德喜
-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痴呆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D4^+T淋巴细胞HIV感染者HAART
- 69例儿童甲型H1N1流感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收治的69例甲型H1N1流感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约为1~7d,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红和扁桃体肿大,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胸片可正常,重症者可出现肺炎。结论对于出现流感样症状、淋巴细胞减少的患儿,应高度怀疑甲型H1N1流感,结合流行病学和病毒学检查可确定诊断。多数患儿经积极救治后预后良好,如延误治疗可危及生命。
- 张宏伟李侗曾梁连春汪雯任翊赵艳张彤吴昊郭彩萍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儿童
- β_2微球蛋白的水平在HIV/AIDS病情评估中的意义被引量:2
- 2005年
- 张永宏陈新月吴昊张可张彤徐莲芝
- 关键词:CD4^+T细胞病毒载量Β2-微球蛋白
- 7例艾滋病相关型卡波西肉瘤临床文献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总结艾滋病(AIDS)合并卡波西肉瘤病人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选取北京佑安医院200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7例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病人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特征、治疗以及疾病转归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7例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病人均为男男性行为者(MSM),年龄中位数为34岁(22~51岁),6例汉族,1例回族。皮肤黏膜均受累,口腔黏膜受累5例,局部淋巴结肿大4例,肺部受累3例,肝脏受累1例,球结膜受累1例。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200个/mm3,其中6例(85.7%)CD+4T淋巴细胞〈100个/mm3。5例病人治疗后病情均好转,其中4例病人应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联合全身化疗,1例病人单用ART,2例病人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 MSM中艾滋病晚期合并卡波西肉瘤的病人,如不进行治疗预后极差,部分病人单独应用ART病灶即可消退,病变广泛者联合全身化疗疗效较好。
- 索小英刘昕超汪雯郭娜牟丹蕾张彤黄晓婕
- 关键词:艾滋病卡波西肉瘤治疗转归
- 艾滋病病原学与传播途径被引量:7
- 2005年
- 吴昊张彤
- 关键词:艾滋病病原学慢性进行性疾病CD4^+T被感染者细胞数目
- 提升教学医院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我国医学教育的高速发展,对于医学教育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也成为了目前医学高等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临床教学医院的教育.而在教学医院的教育中,关注的核心则是直接承担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教学医院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主要以在临床工作的医师为主,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教学医院的监察和培训系统不完善[1].而他们的教学能力是顺利完成教学工作必需的,并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2].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指出:"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因此,教学医院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已经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医学教育质量的最根本保证.
- 李威张小丹汪雯吴昊张彤
- 关键词:医学教育教学能力
- 1型HIV感染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建立检测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多重巢式PCR(nPCR)和多重逆转录PCR(RT-PCR)方法。方法针对HIV-1的gag、pol和gp41区设计3套引物,分别建立检测HIV DNA的多重nPCR和检测HIV RNA的多重RT—PCR方法;以建立的PCR方法对150例HIV抗体阳性患者及50例阴性患者进行检测,以ELISA/免疫印迹实验(Westen blot,WB)相结合的抗体检测结果(ELISA/WB)为金标准,计算所建立的PCR方法的检测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可重复性;分别用建立的多重nPCR和多重RT-PCR检测73份阳性标本,并与HIV-1核酸序列扩增技术(NASBA法)进行检测敏感度的比较;对43份检测阳性的DNA标本进行亚型鉴定。结果多重nPCR的检测敏感度为98.0%(147/150),多重RT—PCR的敏感度为91.3%(137/150),2种方法的特异度均为100%(50/50),多重nPCR和多重RT—PCR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0%(147/150)和91.3%(137/150),阴性预测值均为100%(50/50),准确性分别为98.5%和93.5%。可重复性分别为96.7%(87/90)和93.3%(84/90);多重nPCR的检测敏感度(97.3%)高于NASBA法(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4,P〈0.01),多重RT—PCR的检测敏感度(79.5%)与NASBA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Y-(X。=0.94,P=0.332);检测的43份HIV DNA阳性标本分别为37份B’亚型、5份AE亚型和1份BC亚型。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多重nPCR和多重RT—PCR方法,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和可重复性,能覆盖我国最主要的流行病毒株。
- 代丽丽陈德喜石英魏飞力绳波吴亚松柳雅立张洪海梁连春张彤吴昊
- 关键词:HIV感染HIV-1聚合酶链反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