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涛

作品数:25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历史地理
  • 4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7篇孔子
  • 7篇排华
  • 5篇媒体
  • 4篇舆论
  • 3篇美国报纸
  • 3篇美国媒体
  • 3篇孔子形象
  • 3篇华人
  • 3篇报纸
  • 2篇政治
  • 2篇社会
  • 2篇排华法案
  • 2篇主义
  • 2篇文化
  • 2篇话语
  • 1篇地方主义
  • 1篇对外交往
  • 1篇舆论监督
  • 1篇政治话语
  • 1篇政治评论

机构

  • 25篇四川外语学院

作者

  • 25篇张涛

传媒

  • 3篇史学集刊
  • 3篇社会科学辑刊
  • 2篇国际论坛
  • 2篇四川外语学院...
  • 2篇孔子研究
  • 2篇安徽史学
  • 2篇江西社会科学
  • 2篇思想战线
  • 2篇贵州社会科学
  • 2篇华侨华人历史...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东亚冷战舆论中的孔子——以1949—1972年间的美国主要报纸为例被引量:1
2010年
冷战期间美国在东亚面临的对手具有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传统,因此,关于孔子作用的思考时常见诸美国报端。孔子从一个备受美国媒体冷嘲热讽的历史人物,一跃成为能够化解东亚共产主义凌厉攻势的冷战利器。这是国际政治在文化传统上的投影。虽然反共舆论并不等于美国的反共政策,但我们由此可以看出那一时期美国国内有着浓厚的冷战氛围,以及以孔子为代表的文化符号在异域和异质语境下发生意义转变的普遍现象。
张涛
关键词:冷战孔子
1990年代《美国历史评论》的中国研究
2004年
作为美国社会中一个较大的学术群体,美国历史学家的中国研究对于我们了解美国知识分子的中国观具有很大的参照意义。最权威的美国史学刊物——《美国历史评论》——在20世纪90年代所发表的中国研究文章便从一个极为重要的角度展示了美国史学界的中国研究在最近十年的主要线索:中国的传统儒家思维方式左右着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发展和对外交往。
张涛
关键词:中国观儒家传统
美国近代人文教育与美国学的兴起被引量:2
2003年
20世纪初的美国高校突破了近代人文教育的根本弊端,从而为跨学科研究美国文化传统的美国学创造了适宜的条件。人文教育主题的美国化、高校地方主义的削弱以及学科壁垒的大范围消除成为美国学兴起的重要前提。
张涛
关键词:美国化地方主义美国学
美国政治评论中的孔子——以1920—1950年间的主要报纸为例
2010年
一战与冷战之间的美国政治生活,既有传统的两党争锋,更有罗斯福新政、禁酒运动和战时动员等打上时代烙印的事件。与每一次争议性政治话题相影随的是人们在报纸上的激烈辩论。辩论者引经据典,针砭时弊。鉴于孔子的盛名及其思想的巨大影响,孔子成为政治评论中重要的参照对象乃至立论依据,孔子以特殊的方式进入美国的政治文化传统。如此语境下的孔子形象褒贬兼有,映射出美国人认识孔子时的一贯模式:一方面,他们崇尚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人性关怀及其为人类社会确立的高远目标;另一方面,他们又对中国历朝政府僵化遵循儒家思想而致国力衰弱深感惋惜甚至蔑视。一战之后30年间美国报纸上的政治评论明白无误地展现出美国孔子形象一以贯之的双重性。
张涛
关键词:美国报纸政治评论孔子
早期美国的孔子形象被引量:1
2013年
早在中美深入而直接交往之前,美国社会就已经开启了对华认知过程,孔子形象的建构便是过程的核心环节。各类出版物显示,在18世纪后半期美国人的文化想象中,孔子思想主导着中国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生活,但却因为中国封建政府的政治需要和国民的群体特性,其原有的宗教元素日渐磨灭,成为与基督教迥然有别的异教信仰。以此为基础,早期美国社会意识中的中国即便在众多方面表现不俗,在精神领域却是一个异教国家。如此认识带有鲜明的西方中心主义烙印,是中外学界长谈不衰的东方主义的又一表现。
张涛
关键词:孔子
近百年来美国学术刊物孔子影响西渐研究
2008年
近百年来,美国学术刊物就孔子影响的西渐问题作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以孔子思想在西欧启蒙时期的传播和接受为重点,兼顾孔子在中国的主导地位和西欧之外的西行足迹。国内孔子研究界既可了解美国学界的相关动态,亦可从中获取有益的启示。
张涛
孔子:战后美国华人餐饮的文化标记——基于美国主要报纸的考察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引用美国报纸上对华人餐馆的宣传报道,介绍了美国中餐馆注重建立与中国文化圣人孔子的联系、将孔子融入餐馆品牌之中的特色宣传策略,认为中餐能一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消费者,不仅因为华人餐饮以中国为源的表面现象,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共识。孔子就是这一共识的核心。华人餐饮以孔子为品牌魅力,抓住美国民众熟悉孔子的现象,积极渗入美国非华裔社会的饮食文化。研究餐饮文化中的孔子是我们考察华人群体心理变化、现实处境和美国族裔关系变迁的独特视角,值得学术界利用跨学科方法进一步探讨。
张涛
关键词:华人研究中餐馆文化身份孔子
孔子:当代美国政治舆论中的中国符号
2011年
孔子推崇德治仁政。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美国政治舆论以此为武器,结合新保守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的社会特点,对美国政治提出三大期望。第一,为政者必须品德高尚,竞选过程以及总统和官员的个人行为将品德优劣暴露无遗。第二,政治与政策必须言辞达意,用词模糊、强词夺理而不顾实际情形的为政行为和条款总是舆论批判的焦点之一。第三,政治必须体恤民情,以人为本,考虑美国社会的多元性,不能偏袒任何文化。舆论引入孔子的为政理想,既说明美国社会熟悉孔子的程度,也表现出人们对于美国政治言行脱节的失望和批判。
张涛
关键词:美国政治舆论监督孔子
美国早期运河热潮的舆论准备:论共和国初期大众刊物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被引量:1
2007年
修建运河以连接自然河流和湖泊成为美国建国初期的一大政治共识。逐渐增多的大众刊物为美国早期运河意识从政治领域向社会生活领域普及提供了重要媒介,在美国早期运河热潮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报道和评论当时仍然比较零星的运河工程,共和国初期的大众刊物不仅为以1825年伊利运河为代表的运河建设高潮打下了舆论基础,崭露头角的刊物本身也因此表达了对美国命运的关注,有机地融入了美国联邦的巩固进程。
张涛
关键词:国家命运
孔子与美国排华高峰期华人的认同建构
2010年
从1882年排华法案颁布到1920年前后,在美华人经历了最为严峻的生存考验。为排斥华人,白人社会频繁采取恐吓、暴力、驱逐等手段,华人更加难以融入美国社会,其数量亦在急剧下降。而对严酷的现实,华人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内部团结和凝聚力,延续群体的存在,对抗挑战。
张涛
关键词:排华法案华人孔子内部团结人社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