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英
- 作品数:11 被引量:31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检测被引量:5
- 2006年
- 朱见文何俊瑛高玉林张美英
- 关键词:脑缺血发作短暂性颈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巨细胞病毒
- 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性动脉粥样硬化被引量:1
- 2007年
- 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尤其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文章就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做一叙述。
- 邸卫英高玉林张国华张美英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动脉粥样硬化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6
- 2007年
- 张美英高玉林何俊瑛李震中邸卫英
-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脑梗死HCMV感染微生物感染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被引量:6
- 2005年
-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文章就人巨细胞病毒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依据和机制做了综述。
- 张美英高玉林何俊瑛
-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动脉粥样硬化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斑块类型及病变程度。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及对照组114例,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颅外颈动脉。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86.5%,对照组18.4%。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率>50%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2.5%,1.8%,P<0.05)。斑块性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不稳定斑块检出率31.9%,对照组11.8%(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具有临床意义。
- 邸卫英高瑞丽高阳张美英高玉林张国华
-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颈动脉超声检查
- 膦甲酸钠治疗脑动脉硬化症19例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疗效。方法:19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经检测外周血白细胞HC-MV-PP65抗原证实呈HCMV活动性感染状态,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所有患者应用膦甲酸钠(PFA)抗病毒治疗,每次3.0克,每日一次,静脉点滴。结果:疗效显著,有效率达89.5%(17/19),治疗10~18天后复查HCMV-PP65抗原转阴率78.9%(15/19),治疗结束后均转阴。6例复查颈动脉超声,4例软斑消失,1例软斑较前略变小。结论:抗病毒药物应用为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 高玉林张美英高阳邸卫英何俊瑛
- 关键词:膦甲酸钠
- 人巨细胞病毒相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头MRA检查分析
- 目的:探讨HCMV活动性感染相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头MRA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影像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HCMV-PP65作为HCMV活动性感染指标,将研究对象分为两...
- 张美英高玉林何俊瑛李震中
- 文献传递
- HCMV活动性感染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类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 2005年
- 近年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程度不再是单一的预测脑血管病发生的指标,颈动脉硬化斑块结构、组成和不稳定性在脑卒中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尽管目前尚无统一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诊断标准,但B型超声检查成为颈动脉斑块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根据斑块回声的一致性和回声强度,使B超在诊断动脉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方面有了参考的指标.自从1978年Fabricant等[1]用禽类疱疹病毒诱导火鸡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以来,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备受关注[2].本文将入选病例分为HCMV活动性感染组与非活动性感染组,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的有无和斑块类型,初步探讨HCMV活动性感染与颈动脉斑块类型的相关性.
- 高玉林鲍继奎何俊瑛张美英
- 关键词:HCMV活动性感染颈动脉硬化斑块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脑梗死患者头颅MRA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
- 目的:脑梗死的发病呈现年轻化和逐年递增趋势,寻找其病因或促发因素并开展针对性的防治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是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微...
- 张美英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MRA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