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苗
-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一种硬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储能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硬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硬碳负极材料,包括聚多巴胺改性的过渡金属掺杂的生物质炭。本发明提供的硬碳负极材料,以生物质为有机碳源,材料易得,价格低廉,生产成本低,经过聚多...
- 石光陈雪邓静郑丹睿王玉海张苗
- 以石墨为母体的硅碳核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通过喷雾干燥和高温热解法,成功制备了不同有机碳源包覆的硅碳核壳复合负极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材料的组成和形貌;用恒电流充放电(CC)、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表征了硅碳核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柠檬酸、酚醛树脂和葡萄糖作为有机碳源包覆硅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相对于传统石墨材料都有明显改善,而葡萄糖为有机碳源制备的硅碳核壳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首次效率和容量保持率。
- 李敏侯贤华王洁张苗胡社军刘祥
- 关键词:锂电池喷雾干燥电化学性能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分子设计与新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对锂电池复杂材料体系进行量子力学的从头计算一直是材料和物理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主要总结了近年来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法对锂电负极材料进行分子设计方面的研究,同时也介绍了本课题组在金属合金类负极材料方面的理论计算研究。最后从应用的角度全面综述了常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包括碳类材料(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间相炭微球)、金属基合金材料(硅基、锡基等)和钛酸锂负极材料等。
- 侯贤华唐小琴张苗胡社军岳敏
-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分子设计负极材料
- 锂离子电池SiO/C负极材料制备与嵌锂性能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以沥青为有机碳源,利用高能球磨和高温热解法制备得到一种循环稳定性能和倍率性能均很优异的SiO/C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100mA/g电流密度下,SiO/C电极的首次放电、充电比容量分别为1223.1mAh/g、827.3mAh/g,30周充电比容量保持在748.1mAh/g。即使在500mA/g电流密度下,仍然保持有430mAh/g左右的可逆容量。
- 王洁侯贤华李敏张苗胡社军
- 关键词:SIO沥青热解锂离子电池
- 高容量型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硅基负极材料由于具有高容量而被广泛研究,该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低的循环寿命和初始库仑效率阻碍了其商业化应用.在作者多年从事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硅基负极材料的工作原理,回顾了Si负极在脱/嵌锂过程中的晶体结构、表面/界面的变化以及提高其电化学性能的方法,讨论了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前景.
- 胡社军张苗侯贤华王洁李敏刘祥
- 关键词:硅基材料负极材料
- 一种锂电池硅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硅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将有机碳源和纳米硅按(0.4~9):1的质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催化剂得到混合浆料,再通过闭式循环喷雾干燥得到前驱体,将所得的前驱体在300~70...
- 侯贤华王洁李敏胡社军张苗
- 文献传递
-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锂离子电池已成为二十一世纪重要的能源之一,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商业化石墨类负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仅为372 mA h g-1,这远远达不到高比容量型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要求。因此,高比容量型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 张苗
-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基锂盐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基锂盐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将一氧化硅与锂盐按质量比为1.2~2.4:1的比例混合研磨均匀后,再转移至管式炉中,在惰性气体气氛中于500~800℃反应6~24h,将反应产物、...
- 胡社军王洁侯贤华李敏张苗
- 文献传递
- Ag 在 Si 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优化了Ag原子在硅惯习面Si(111)和Si(220)晶面的最佳吸附位置,并计算了Ag/Si(111)和Ag/Si(220)体系的表面吸附能和表面态电子结构.研究表明:Si基表面Ag原子的最稳定吸附居于Si(220)晶面的穴位,此时的吸附能最低,其值为5.256 9 eV,属于强化学吸附;同时由于在Ag/Si(220)体系中,Ag-4d轨道和表面态Si-3s、3p轨道电子的强相互作用,以及Ag-4p轨道的电子云强偏向于Si-3s、3p轨道使得体系的能隙宽度变窄,导电性急剧增大.
- 张苗侯贤华王基蕴赵灵智胡社军汝强
-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