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鑫

作品数:48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38篇肝炎
  • 37篇乙型
  • 37篇乙型肝炎
  • 37篇疫苗
  • 24篇乙型肝炎疫苗
  • 17篇免疫
  • 13篇重组乙型肝炎
  • 13篇酶联
  • 13篇酶联免疫
  • 11篇重组乙型肝炎...
  • 11篇细胞
  • 11篇细胞免疫
  • 11篇免疫应答
  • 10篇酶联免疫斑点
  • 10篇酶联免疫斑点...
  • 10篇免疫斑点
  • 10篇免疫斑点法
  • 10篇斑点法
  • 8篇细胞免疫应答
  • 7篇乙肝

机构

  • 30篇中国食品药品...
  • 16篇中国药品生物...
  • 10篇北京大学
  • 7篇江苏省疾病预...
  • 3篇北京天坛生物...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生物制品...
  • 2篇北京民海生物...
  • 2篇长春生物制品...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安徽龙科马生...
  • 1篇北京科兴生物...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 1篇北京科兴中维...

作者

  • 47篇方鑫
  • 37篇梁争论
  • 34篇胡忠玉
  • 33篇邱少辉
  • 32篇何鹏
  • 11篇李河民
  • 8篇沈琦
  • 6篇朱凤才
  • 4篇庄辉
  • 3篇张瑞
  • 3篇李杰
  • 3篇张现臣
  • 3篇钟熙
  • 2篇王军志
  • 2篇郑直
  • 2篇汪华
  • 2篇潘红星
  • 2篇张然
  • 1篇王佑春
  • 1篇吴小音

传媒

  • 12篇中国生物制品...
  • 4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中国疫苗和免...
  • 2篇微生物学免疫...
  • 2篇中国病毒病杂...
  • 2篇中国药物评价
  • 2篇2010年中...
  • 1篇中国药事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2010年中...
  • 1篇第九次全国生...
  • 1篇2013中国...
  • 1篇2010年中...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小鼠后早期免疫相关因子的反应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乙肝疫苗免疫后早期小鼠体内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转录调节因子等多种免疫相关因子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反应,寻求早期评价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指标。方法采用皮下免疫方式,每只BALB/c小鼠注射含2μg HBs Ag的汉逊酵母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后3 h、24 h、48 h、96 h、168 h收集处理小鼠脾细胞和血清,使用Luminex方法测定多种免疫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和血清中蛋白类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脾细胞中IFN-α1、IFN-β1、IFN-γ、IL-2、IL-5、IL-6、IL-12p40、CCR1、CCR5、CCL3、CCL4 mRNA在免疫后3 h检测无表达,之后逐渐升高,在24 h达到表达高峰。CXCL10、IRF7 mRNA在免疫后3 h即出现表达,至24 h时达到表达高峰,分别为对照组的6.09倍和9.01倍。血清中CXCL10免疫后3 h即可检测,在24 h达到表达高峰。IFN-γ在96 h开始分泌,168 h时分泌水平最高。IL-12p70的分泌趋势与IFN-γ近似,在96 h之前的3个时间点分泌水平较低,168 h时达到分泌高峰。结论汉逊酵母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后3 h到168 h可检测到多种免疫相关因子表达,为早期评价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提供了指标。
邱少辉张然方鑫何鹏梁争论郑直胡忠玉
关键词:乙型肝炎趋化因子免疫效果
细胞免疫和遗传因素对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比较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后不同体液免疫应答高危儿童的细胞免疫反应特点,进一步探讨母婴阻断失败、无应答的机理。方法124名母亲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新生儿按常规乙肝的免疫程序接种重组CHO和酵母乙肝疫苗,于第1针免后3、7、12月检测HBsAg和抗-HBs,判定免疫成功或失败的新生儿,首针后60~120月(平均80月)再次检测HBsAg和抗-HBs指标,选取8名免疫重组乙肝疫苗母婴阻断失败儿童、4名免后无应答抗体反应的儿童和11名母婴阻断成功的儿童采集静脉血样,分离淋巴细胞,应用ELISPOT方法检测产生IL-2斑点形成细胞的数量,并对斑点数和表面抗体滴度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同时分析HLA-A、-B、DRB1和DQ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结果(1)124名研究对象中有77.4%的儿童可产生保护性表面抗体,成功阻断母婴传播;13.7%的人免疫失败,感染乙肝;8.9%的儿童则对乙肝疫苗呈无应答状态。(2)免疫成功组产生IL-2细胞数(55.2±42.22)显著高于免疫失败组(3,75±3.24)和抗体无应答组(6.75±3.59),P<0.01。(3)儿童免疫乙肝疫苗后的表面抗体滴度与经乙肝疫苗诱导产生的特异性分泌IL-2的T细胞数量呈显著性正相关(r =0.601,P<0.01)。(4)HLA-B*48在对酵母乙肝疫苗无应答的儿童中占有25%的频率,显著高于免疫成功(2.2%)和失败的儿童(0%),P<0.05。对CHO疫苗无应答儿童的HLA-DRB1*15的频率显著高于免疫成功和失败的儿童(P<0.05)。结论乙肝疫苗母婴阻断失败和免后抗体无应答儿童的细胞免疫应答显著低于阻断成功的儿童,并且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廖雪雁梁争论李艳萍李荣成刘建源吴小音张瑞方鑫农艺黄月奎张华远李河民
关键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HLA细胞免疫ELISPOT
壳聚糖纳米粒在乙型肝炎疫苗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比较包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壳聚糖纳米粒与常规铝佐剂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差异,并对壳聚糖佐剂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20、30及40μg/ml的包裹乙肝疫苗的壳聚糖纳米粒溶液,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粒径和多分散系数,BCA法测定包封率;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铝佐剂对照组、空白纳米粒对照组、常规疫苗组和壳聚糖疫苗组,肌肉注射免疫小鼠,2μg/只,隔周免疫1次,共2次。采用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仪对小鼠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制备的载乙肝疫苗壳聚糖纳米颗粒粒径为(262.7±10.8)nm,与空白壳聚糖纳米粒粒径相比,略有减小,多分散系数为(0.228±0.016);随着抗原浓度升高、4℃放置3个月及反复冻融,纳米粒的包封率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可达80%左右;壳聚糖疫苗组在小鼠体内产生的表面抗体滴度最高可达1∶80 000以上,并从第8周起,与常规疫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壳聚糖纳米粒作为新型疫苗佐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任慧梅李娜吴星方鑫曾令冰曾明
关键词:壳聚糖纳米粒乙型肝炎疫苗抗体
人用疫苗佐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与传统疫苗相比,新一代疫苗特别是亚单位、合成疫苗,其免疫原性有所下降。使用佐剂增强这些疫苗的免疫原性,是加强疫苗保护性免疫效力的必要策略。佐剂的研究是现代亚单位疫苗发展的重要环节。迄今为止,除了铝佐剂,已有多个新型人用疫苗佐剂(MF59、AS04)批准进入临床应用。本文对人用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对佐剂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并对疫苗佐剂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方鑫梁争论
关键词:佐剂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中细胞免疫应答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现有铝佐剂乙肝疫苗不同加强免疫程序及检测时间时细胞免疫的差异。方法:采用三种疫苗剂量,两种加强免疫程序,即初免后14天加强免疫和初免后28天加强免疫,分别于加强免疫后7天和14天分离小鼠脾单个核细胞(MNC),...
邱少辉方鑫何鹏胡忠玉梁争论
关键词:乙肝疫苗免疫ELISPOT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无/低应答影响因素及对策的研究进展
2013年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有效措施。但有1%~10%的人群在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出现无/低应答,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探讨无/低应答的机制及对策,对乙型肝炎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无/低应答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张军楠方鑫梁争论
关键词:疫苗乙型肝炎抗体
氢氧化铝佐剂对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诱导的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氢氧化铝佐剂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诱导的早期固有免疫反应和加强免疫后获得性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单针免疫,分为4组,每组15只:经BALB/c小鼠背部皮下注射重组乙型肝炎抗原(2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10μg/0.5 ml)、氢氧化铝佐剂(0.5 mg/ml),100μl/只,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于免疫后3、24、48、96、168 h,收集处理外周全血及血清。加强免疫,分为2组,每组9只:相同方法免疫疫苗及抗原,1μg/(100μl·只),于初免后第14天,按照相同剂量加强免疫1次,于加强免疫后24、48、168 h,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清。使用Luminex方法测定全血中相关因子的m RNA表达及血清中蛋白类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单针免疫后24 h,3个免疫组多种细胞因子m RNA表达达到高峰,其中IRF7在铝佐剂和乙肝疫苗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乙肝抗原组(P<0.05)。加强免疫后,乙肝疫苗组IL-5、IL-6和IL-12p70在24 h时分泌水平最高,之后逐渐下降;CXCL10、IFNγ和MIP-1α则随时间持续升高;乙肝抗原组中细胞因子分泌量及持续时间均低于乙肝疫苗组。结论氢氧化铝佐剂可单独或协同抗原,共同增强乙肝疫苗诱导的早期固有免疫反应,加强免疫后,铝佐剂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
邱少辉方鑫张然何鹏梁争论郑直胡忠玉
关键词:氢氧化铝佐剂乙型肝炎疫苗细胞因子
新型CpG佐剂——BW006协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活化小鼠B、T淋巴细胞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新型CpG佐剂BW006协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对小鼠B、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以BW006和(或)HBsAg体外刺激小鼠脾单个核细胞,检测B细胞膜表面分子CD80、CD86和T细胞早期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水平。小鼠免疫BW006和(或)HBsAg后24h取脾,无菌分离单个核细胞,检测CD80、CD86和CD69的表达水平。结果 40μgHBsAg+5μg BW006体外刺激24h时,B细胞CD80、CD86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7.36%±1.77%vs 10.41%±0.72%;98.92%±0.09%vs 74.85%±5.13%,P均<0.01),T细胞CD69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2.47%±3.31%vs 7.15%±1.37%,P<0.01)。4μg HBsAg+20μg BW006联合免疫后,小鼠脾B细胞CD80的阳性率显著高于BW006免疫组(12.26%±2.33%vs 9.80%±1.17%P<0.05)和生理盐水免疫组(12.26%±2.33%vs 8.50%±1.34%,P<0.05),CD86阳性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免疫组(63.84%±1.48%vs 56.69%±1.33%,P<0.05),T细胞CD69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BW006组(33.97%±2.17%vs 31.32%±2.78%,P<0.05)和生理盐水组(33.97%±2.17%vs 27.77%±2.51%,P<0.05)。结论 BW006佐剂能有效辅助HBsAg活化B和T细胞,上调B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及T细胞早期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
何鹏张现臣胡忠玉方鑫邱少辉梁争论
关键词:CPG淋巴细胞
我国病毒性肝炎疫苗的研发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总结我国病毒性肝炎疫苗的研发进展。方法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已应用的病毒性肝炎疫苗及正在研发的疫苗(包括预防性和治疗性)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与结论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全球性传染病,为我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接种疫苗是预防肝炎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手段。目前我国正在开发多个新型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笔者综述国内病毒性肝炎预防性及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分析疫苗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策略,并对病毒性肝炎疫苗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方鑫梁争论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疫苗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本发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首次建立同时检测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中40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方法。本方法实现了残留抗生素高通量筛查,具有高速、准确...
刘颖尹利辉杨青姚尚辰许明哲张庆生胡忠玉方鑫陈国庆冯艳春田冶张夏朱俐崇小萌马步芳赵瑜江志钦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