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磊
-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icroRNA-20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验证microRNA-20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观察microRNA-203对膀胱癌细胞T24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膀胱癌组织和正常组织各20例,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microRNA-203的表达。通过转染上调microRNA-203在T24细胞中的表达,并通过PCR验证转染效率。再进一步通过CCK-8法检测microRNA-203上调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观察microRNA-203对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transwell法观察microRNA-203对膀胱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膀胱癌组织的microRNA-203表达明显降低(P<0,.05)。上调T24细胞microRNA-203表达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并且可观察到有凋亡现象发生。进一步的transwell法可观察到microRNA-203可明显抑制T24细胞侵袭。结论:microRNA-203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明显的抑癌作用。
- 李国灏郭永连昌磊陈琳
- 关键词:膀胱癌增殖
- 华蟾素在体外及体内诱导膀胱癌细胞系凋亡及其作用机制
- 昌磊石润林杨涛肖巍徐华叶章群
- 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引导的荧光腹腔镜在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LRP)+超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sePLND)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该显影技术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0年6月我院采用ICG荧光腹腔镜系统开展LRP+sePLND的5例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为前列腺癌,且常规影像学检查提示无远处淋巴结转移、骨转移及内脏转移。预先配制好浓度为25 mg/ml的ICG溶液术中备用。在PINPOINT荧光腹腔镜白光模式下充分分离、暴露出前列腺,用腹腔镜专用的G27注射针头抽取0.4 ml ICG溶液,在前列腺的2、3、9、10点方向向腺体内分别缓慢注射0.1 ml显影剂,片刻后淋巴结即可显示绿色荧光,采用常规与ICG引导相结合的方式行sePLND。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年龄62~75岁,平均69.4岁;体重指数19.3~26.2 kg/m2,平均22.6 kg/m2;初诊PSA值10.7~48.0 ng/ml,平均23.7 ng/ml;术前穿刺Gleason评分7~9分,平均7.6分;手术时间240~360 min,平均294 min;清扫的淋巴结数量14~23枚,平均17枚。所有患者均成功显影,其中淋巴结阳性1例,阳性淋巴结个数占清扫总数的5.9%(5/85)。5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出现淋巴漏。所有患者均未出现ICG相关的并发症。随访6个月,1例患者出现生化复发,均未出现临床复发。结论ICG引导的荧光腹腔镜在LRP+sePLND中能准确地实时定位可疑盆腔淋巴结,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少,该显影技术敏感度较高,但特异度有待提高。
- 柯鑫文陈博文韩伟伟万志华昌磊李忠远朱晨曦舒博
- 关键词:吲哚菁绿前列腺癌
- 前列腺导管内癌临床、病理特征及BRCA1/2基因突变状态分析(附15例报告)
- 2024年
- 目的探讨前列腺导管内癌(IDC-P)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分析BRCA1/2基因在IDC-P中的突变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137例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并IDC-P分为IDC-P组和非IDC-P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有无精囊侵犯、骨转移和淋巴结转移以及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分析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结节评分情况、临床T分期、Gleason评分并进行比较,同时统计BRCA1/2基因在IDC-P组中具有临床意义的突变情况。结果合并IDC-P患者15例,IDC-P在前列腺癌中的构成比为10.95%。IDC-P组具有更高的年龄(χ^(2)=29.57,P<0.05)、Gleason评分(χ^(2)=10.17,P<0.05)以及临床T分期(χ^(2)=15.20,P<0.05),更易发生骨转移(χ^(2)=4.20,P<0.05)和精囊侵犯(χ^(2)=12.83,P<0.05)。9例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的IDC-P患者术后BRCA1/2基因检测显示具有临床意义的突变均为阴性。1例根治术后的IDC-P患者出现了生化复发,并在治疗24个月后出现膀胱、直肠的侵犯;2例初诊时骨转移的患者治疗6个月内进展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结论IDC-P通常具有更强的侵袭性以及更差的预后,局限性IDC-P患者积极行根治手术辅以新型内分泌治疗可使患者有更好的临床获益。
- 谢汝昊陈博文章宏峰石玉香李学超徐长庚汪志顺昌磊宋正帅罗刚舒博
- 关键词:预后
- 万特普安在膀胱癌中的抑癌效应及分子机制研究
- 背景及目的
万特普安(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是一种含有甘露糖敏感血球凝集素菌毛(MSHA)的铜绿假单胞菌(PA),可以识别并结合细胞表面的甘露糖受体,抑制肿瘤细胞上EGFR受体的活化,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目前已有研究...
- 昌磊
- 关键词:凋亡膀胱癌
- 文献传递
- 膀胱癌与细胞死亡途径的FAS和FAS配体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细胞死亡途径基因FAS1377G〉A、670A〉G和FAS配体(FASL)844T〉c多态性位点与膀胱癌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74例膀胱癌患者和210例正常者的基因型,再进行人群相关分析。结果FASL-844TF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明显相关[比值比(OR)=1.69;95%可信区间(CI)1.11~2.57]。分析FAS基因型,可见携带2—4个突变位点的人群具有明显的膀胱癌易感性(OR=2.29;95%C11.19.4.40)。在分析FAS和FASL联合基因型时,可见携带4—6个突变位点的人群具有更高的膀胱癌易感性(OR=1.65;95%C11.08—2.54),并且在年龄大于55岁(OR=2.12;95%CI1.32~3.42)和吸烟(OR=2.54;95%CI1.36~4.73)的人群中,此易感性更明显。结论湖北省汉族人群中FAS和FASL基因多态性可能共同与膀胱癌的发生相关。
- 昌磊肖民辉杨桦管维郭小林李伟
- 关键词:FASFAS配体基因多态性膀胱癌
- 17β-雌二醇联合5-氮胞苷上调前列腺癌22RV1细胞p75NTR表达并促进凋亡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E2)联合DNA去甲基化试剂5-氮胞苷(5-AzaC)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22RV1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17β-E2和/或5-AzaC处理前列腺癌22RV1细胞,并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率以及雌激素受体2(ESR2)和p75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TR)的表达情况。结果 17β-E2或5-AzaC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抑制22RV1细胞增殖,17β-E2和5-AzaC 48hIC50分别是0.2μmol/L和4.0μmol/L。17β-E2(0.2μmol/L)+5-AzaC(4.0μmol/L)对22RV1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表现出协同作用,17β-E2或5-AzaC均能上调ESR2和p75NTR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且联合应用时效果更明显。结论联合应用17β-E2和5-AzaC上调ESR2和p75NTR的表达可能是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治疗的一个潜在的治疗策略。
- 胡卫锋郭永连陈琳李国灏徐长庚朱建宁昌磊万锋
- 关键词: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17Β-雌二醇5-氮胞苷P75N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