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南来
- 作品数:14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实证研究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宗教
- 2018年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宗教界已经成长为一支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面对新时期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复杂多元局面,宗教学术界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运用具有全球视野的宗教实证研究丰富我们对中国宗教发展的现实认知与理论解读。这需要研究者开展突破单一精神灵性范畴的跨学科整合式研究,将目光投向民间与地方社会的宗教,同时关注作为全球都市中认同与意义资源的宗教,如此才能推动全球化与中国化交织路径下的宗教实证研究,并有助于确立中国宗教的主体性地位。
- 曹南来
- 关键词:宗教学实证研究
- 流离与凝聚:巴黎温州人的基督徒生活被引量:3
- 2016年
- 遍布世界的"温商"已经不只是一个地区商人团体的代称,与家庭经营和坚守传统价值相伴生的是迅速扩张的商贸网络。在这股潮流中,海外温州人的宗教实践与信仰组织扮演着特殊的联结作用,对耶稣的虔诚为处于身份冲突、道德权变、代际变构中的移民群体提供了面对困境的精神慰藉,以及应付切实社会事务的解决之道。温州商人在这种家庭经济与离散型宗教的交互纽合中,诉说着他们的中国故事。
- 曹南来
- 关键词:温州人基督徒宗教实践温州商人
- 曹孚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早期探索被引量:1
- 2021年
- 清末民初之际,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开始导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它强调研究任何问题都应从既有的事实出发,并以联系的、运动的和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事物,从物质实践出发去解释、发展各种观念形态。这种发展着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并非剪裁历史与现实的公式,其真正价值在于提供了科学说明历史与现实的方法,而不是机械重复的教条。
- 曹燕南曹南来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 旅法华人移民基督教:叠合网络与社群委身被引量:8
- 2016年
- 全球化不仅指经贸关系上的世界一体化,也涉及宗教文化与道德观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流动。在这一背景下,移民宗教已经成为凝聚华商华侨的重要纽带。本文聚焦于旅法温州商业移民的跨国基督教网络及其扎根策略,运用人类学民族志个案研究揭示出温州人的网络经济、传统家庭观念与其基督教文化认同之间的社会空间联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反思北美移民宗教研究中的"同化"范式,强调宗教与移民的全球化和多向性发展趋势,而非西方强势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单向渗透与改造。
- 曹南来
- 关键词:民族志海外华人
- 当代中国基督教慈善文化与基督教中国化的主体性建构
- 2022年
- 宗教慈善团体的身份一般被表述为兼具宗教性与社会性的“双重身份”:一方面是基于信仰的“宗教身份”,一方面是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社会身份”。宗教慈善组织的宗教性身份与社会性身份之间的张力问题,始终是当代宗教慈善活动的“中国式困境”之一。①对这一关系的妥善处理,已被视为发挥宗教界与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以及促进公益慈善事业有序发展的关键。
- 曹南来雷蕾
- 关键词:主体性建构公益慈善事业当代宗教慈善团体
- 皈信与传统的再生:美国华埠移民教会的人类学研究
- 2017年
- 宗教皈信并不意味着扬弃文化传统,也包含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重新利用。该文基于作者收集的纽约华埠教会的人类学田野调查素材,探讨美国华人基督教的皈信与社会适应模式,并讲述一个移民教会如何在美国社会底层再生中国传统家庭权威的故事。在皈信的工人阶层青年华人中,华裔民族认同的强化与其向主流社会融入是并行不悖的。教会弥补了移民家庭资源不足与父母角色缺位的劣势,而华裔牧师的大家长角色重建并更新了传统中国家庭中的男性权威形象,为边缘化的新移民青年创造了有利于身份重组与社会适应的亚文化。
- 曹南来
- 关键词:基督教传统文化美国华人
-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基督教灵恩亚文化被引量:1
- 2015年
- 五旬节-灵恩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已经引起海内外基督教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还鲜有实证的学术研究关注这一运动对当代中国基督教的影响。与西方基督教中的五旬节-灵恩派不同,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中的灵恩倾向是以一种非制度化的区域性亚文化形态存在。本文通过一个人类学民族志个案来剖析改革时代中国基督教的灵恩亚文化如何适应市场理性与全球现代性的文化框架,并指出其快速扩散过程中所蕴含的矛盾的文化动力。
- 曹南来
- 当代中国宗教研究中的民族志取向:近十年来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 2020年
- 改革开放以来,宗教活动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点,引起海内外各界广泛的关注。海外传媒对中国宗教的讨论大多集中在对所谓人权与宗教自由问题的政治性关注。国内的学术界对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的研究相对薄弱,缺乏影响国际舆论的话语权。中国的宗教学一直定位为哲学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侧重宗教哲学与神学的研究,仅凭这种传统的基于历史文本与经典的方法难以胜任针对都市化、现代化与全球化背景下宗教发展的现状进行整合式研究。本文谨就近十年来在国内当代宗教研究领域兴起的民族志个案研究状况及走向作一回顾与展望,并探讨其对构建宗教学学科与宗教社会科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影响。强调目光向下、由内向外看世界的宗教民族志研究,着眼于在地宗教,又不局限于在地宗教,是联结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地方与全球,以及日常与神圣的桥梁。
- 曹南来
- 关键词:中国宗教当代宗教
- 作为俗世主义工具的宗教治理:法国反极端教派运动的个案被引量:1
- 2017年
-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反极端教派运动。本文讨论法国政府所采用的应对和治理措施,并分析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因素,即法国政教分离的俗世主义(la?cité)在这场运动中所扮演的角色。笔者指出法国对极端教派的治理本质上是对其俗世主义国家体制的捍卫,因此这也可以被视为一个俗世主义价值观的治理个案。总之,当代法国的反极端教派运动不仅仅是政府的法律制定和适用问题,世俗化的法兰西社会催生了一套特定的管控极端教派的手段,这些手段不仅仅旨在根除极端教派的组织力量,而是通过掀起一场社会运动来动员民众情感、整合社会,以达到维护法兰西核心的共和主义价值观的目的。
- 曹南来
- 中国宗教实践中的主体性与地方性被引量:18
- 2010年
- 中国的宗教徒既是文化知识的生产主体也是日常生活意义的建构者。对中国宗教的社会科学研究,不应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宗教设置的视角,而须进一步深入到宗教个体的日常实践当中,考察他们的主体性与地方性的建构过程,以实践而非个体信仰作为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
- 曹南来
- 关键词:中国宗教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