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高萍

作品数:177 被引量:731H指数:15
供职机构:防化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72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9篇电气工程
  • 43篇理学
  • 22篇化学工程
  • 20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6篇电池
  • 63篇电容
  • 54篇电化学
  • 52篇电容器
  • 34篇电极
  • 30篇电化学性能
  • 26篇超级电容
  • 25篇超级电容器
  • 24篇活性炭
  • 22篇离子
  • 20篇锂离子
  • 19篇电极材料
  • 19篇液流电池
  • 19篇锂离子电池
  • 19篇离子电池
  • 17篇负极
  • 15篇电化学电容
  • 15篇电化学电容器
  • 15篇正极
  • 14篇正极材料

机构

  • 162篇防化研究院
  • 18篇北京化工大学
  • 17篇北京科技大学
  • 7篇北京理工大学
  • 6篇北京航空航天...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3篇天津大学
  • 2篇浙江南都电源...
  • 2篇北京大陆太极...
  • 2篇江苏省宏观经...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沈阳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工程院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77篇曹高萍
  • 110篇杨裕生
  • 72篇程杰
  • 55篇文越华
  • 45篇张浩
  • 23篇徐斌
  • 22篇张文峰
  • 16篇王安邦
  • 14篇徐艳
  • 11篇王维坤
  • 8篇邱景义
  • 8篇苑克国
  • 7篇赵鹏程
  • 6篇吴锋
  • 6篇谢自立
  • 6篇孙世强
  • 5篇赵海雷
  • 5篇张世超
  • 4篇陆天虹
  • 4篇张立

传媒

  • 20篇电池
  • 11篇电源技术
  • 10篇高等学校化学...
  • 8篇物理化学学报
  • 8篇中国化学会第...
  • 7篇电化学
  • 5篇新型炭材料
  • 5篇化学进展
  • 5篇储能科学与技...
  • 4篇无机材料学报
  • 4篇第二十六届全...
  • 4篇第十一次全国...
  • 3篇电池工业
  • 3篇2009年第...
  • 2篇功能材料
  • 2篇材料导报
  • 2篇应用化学
  • 2篇科技资讯
  • 2篇2008中国...
  • 2篇第2届国际有...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9篇2015
  • 4篇2014
  • 15篇2013
  • 9篇2012
  • 18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13篇2008
  • 14篇2007
  • 18篇2006
  • 14篇2005
  • 11篇2004
  • 4篇2003
1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化学活化法制备新型电容炭—活性玻态炭
本文以1800℃高温炭化的玻态炭为起始物,采用恒电位电化学氧化法将其表面进行活化,并研究了表面活化层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文越华程杰徐斌曹高萍杨裕生
关键词:电容器电极材料
文献传递
多物理场耦合下锂离子电池组可靠性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4
2022年
近年来储能及电动汽车领域锂离子电池失效引起的安全事故频现,分析锂离子电池的失效诱发机制,从而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成为研究热点。锂离子电池失效行为呈现诱发因素多、形式种类多、危害损失大、评估探测难的特点,采用传统的失效机理分析方法需要对电池进行破坏性拆解,无法准确描述和预测电池失效,更无法描述电池组复杂的失效过程。基于多物理场失效仿真分析,从锂离子电池或电池组可靠性角度对事故发生可能性进行描述被认为是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方法。但是,电池组可靠性研究刚起步,也存在着不能考虑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误差较大等不足之处。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锂离子电池可靠性分析的内涵,介绍了锂离子电池可靠性建模和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锂离子电池组可靠性研究方法,进而提出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失效逐层级追溯结合多物理场耦合建模的失效分析策略,并对其存在的挑战进行了论述。
陈龙夏权任羿曹高萍邱景义张浩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组可靠性
高比能量超级电容炭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超级电容器由于具有比功率高、循坏寿命长、充放电时间短和使用温度范围宽等特点,在电动汽车、不间断电源、航空航天和高功率武器装备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电极材料是影响超级电容器性能的主要因归素.
刘洋彬张文峰曹高萍张浩刘琳杨裕生
高效能液流储能电池新体系探索研究年度报告
2016年
我国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形势严峻,需要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必须解决高效规模储能技术才能实现稳定供电。液流电池是规模蓄电的首选电源,在电网调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储能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其开发对于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弥补全钒液流电池体系面临的难题,该研究致力于研发液流电池新体系。该年度研究了全铅液流电池、锌镍单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及其材料性能,初步获得了液流电池新体系的设计规律。锌镍液流电池,研究了锌电极特性、正极衰减特性和电池模拟,研制了200 Ah的电池单体,组成了38V200Ah和38V600Ah电池系统,充放电能量效率分别达到79%和74%以上(约1/3C)。研究了倍率性能提升方法,80 m A/cm2电流密度下能量效率可到80%。研究了锌溴液流电池结构和性能,验证了1 kW/2 kW h电池系统,充放电能量效率达到75%(约20 m A/cm2)。研究了HBF4体系全铅液流电池性能,采用亚氧化钛、Ta C等改进了正极,循环稳定性得到提高。申请了10项专利,发表了6篇文章。该研究基本完成了预期计划内容,获得了重要的阶段性结果,为后续的研究推进和成果产出打下了较好基础。
曹高萍程杰
关键词:电池液流电池电极
双电层电容电解液稳定电位极限范围的判断方法
电解液的电化学稳定电位极限是器件最大可用电压范围的极限值。测试电解液的稳定电位范围一般采用惰性电极在电解液中的极化曲线表征。极化曲线方法需要根据截止电流判断分解电压,这种方法比较武断。对于多孔电极,表观的分解电流较大,而...
程杰张文峰文越华张浩曹高萍杨裕生
关键词:电化学稳定性活性炭电容电解液
文献传递
序言:庆祝杨裕生院士九秩华诞专辑
2022年
杨裕生,江苏如皋人,核试验技术专家、分析化学家、电化学专家。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60年底于苏联科学院地球化学与分析化学研究所留学回国。1963年奉调参加核试验基地研究所的筹建,历任该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所长、核试验基地科技委主任,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调任防化研究院研究员,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先生在核试验技术、放射分析化学等领域,开创了中国核爆炸烟云取样和分析研究,领导建立了我国的核烟云取样技术,在首次核试验中任取样队长,荣立二等功;在氢弹发展阶段,建立了高空火箭取样和无人机取样技术。
张浩曹高萍骞伟中张强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改性隔膜锂硫电池
人工智能在锂离子电池研发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锂离子电池已成为解决现代社会储能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然而,电池材料和器件开发都是复杂的多变量问题,传统的依赖研究人员进行实验的试错法在电池性能提升方面遇到了瓶颈。人工智能(AI)具有强大的高速、海量数据处理能力,是上述突破研究瓶颈的最具潜力的技术。其中,机器学习(ML)算法在评估多维数据变量和集合之间的组合关联方面的独特优势有望帮助研究人员发现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阐明材料合成和设备制造的机制。本综述总结了锂离子电池传统研究方法遇到的各种挑战,并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在电池材料研究、电池器件设计与制造、材料与器件表征、电池循环寿命与安全性评估等方面的应用。最重要的是,我们介绍了AI和ML在电池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并讨论了它们应用的缺点和前景。我们相信,未来实验科学家、数学建模专家和AI专家之间更紧密的合作将极大地促进AI和ML方法用以解决传统方法难以克服的电池和材料问题。
朱振威邱景义王莉曹高萍何向明王京张浩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池制造人工智能
一种采用电沉积法制备氢氧化镍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电沉积法制备氢氧化镍材料的方法,是采用电沉积一步成型直接把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沉积在基体上。其制备方法,第一步:配制电沉积溶液;第二步:除去基体表面的氧化层;第三步:将经第二步处理后的基体浸入第一...
于维平张世超刘兆喆曹高萍杨裕生程杰何业东
文献传递
超级电容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报告内容一、概述二、超级电容器的进展三、产业化现状四、超级电容器的应用情况五、电容炭在电池中的应用六、展望1.性能特点充放电能力强:可大电流快速充、放电,功率密度是普通二次电池的10-100倍.
曹高萍
活性炭-锰氧化物电化学混合电容器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以高性能活性炭作为负极材料、自制纳米锰氧化物干凝胶作为正极材料,组成电化学混合电容器,研究了此电容器在7 mol/L KOH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其最大充放电电压可以达到1.4 V,比能量和比功率分别达到6.5 Wh/kg和30 kW/kg。
程杰曹高萍杨裕生
关键词:活性炭电化学混合电容器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