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怀诚

作品数:58 被引量:18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留学经费择优支持回国工作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医药卫生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天文地球
  • 47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孢子
  • 21篇盆地
  • 20篇孢粉
  • 19篇塔里木盆地
  • 14篇植物
  • 13篇化石
  • 10篇石炭
  • 10篇孢粉组合
  • 9篇生物地层
  • 9篇泥盆世
  • 8篇二叠纪
  • 7篇晚泥盆世
  • 6篇地层
  • 6篇植物群
  • 6篇化石研究
  • 6篇二叠世
  • 5篇地层意义
  • 5篇泥盆纪
  • 5篇区系
  • 5篇孢粉植物群

机构

  • 58篇中国科学院南...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塔里木石油勘...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青海省区调综...
  • 1篇中国科学院兰...
  • 1篇湖北省十堰市...
  • 1篇新疆石油管理...

作者

  • 58篇朱怀诚
  • 13篇欧阳舒
  • 10篇刘锋
  • 7篇王怿
  • 6篇赵治信
  • 5篇王启飞
  • 5篇李军
  • 4篇黄智斌
  • 3篇方宗杰
  • 3篇罗辉
  • 2篇廖卫华
  • 2篇耿良玉
  • 2篇高琴琴
  • 2篇倪寓南
  • 2篇陈丕基
  • 2篇陈金华
  • 2篇周志毅
  • 2篇张师本
  • 2篇刘静江
  • 2篇黎文本

传媒

  • 13篇古生物学报
  • 9篇地层学杂志
  • 8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地球学报
  • 1篇“九五”全国...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科协20...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6篇2002
  • 3篇2001
  • 5篇2000
  • 5篇1999
  • 7篇1998
  • 4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3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外显微成像技术在高成熟度、高碳化孢型化石研究中的应用:以印支板块云南绿春中志留世水箐组隐孢子和三缝孢研究为例
中越边境云南绿春县小米角附近出露了一套厚度约4066 m 的黑色粉砂质泥质板岩。由于缺少相应化石证据,对于其地层时代至今仍有争议。经过对这段地层的系统孢粉学分析,笔者在该段地层的中上部发现了大量碳化程度很高的孢型化石。由...
刘锋欧阳舒王怿朱怀诚
塔里木盆地北部东河塘组孢子化石被引量:15
1999年
描述了塔里木盆地北部草2井东河塘组5990-6022m井段的孢子化石11属13新种、1新联合:Raistrickiaretiformissp.nov.,R.platyraphiasp.nov.,Dibolisporitesbulbiformissp.nov.,Hystricosporitestriangulussp.nov.,Foveosporitesdistinctussp.nov.,Stenozonotriletesrobustussp.nov.,Cymbosporitestarimensesp.nov.,C.belussp.nov.,Grandisporauniformissp.nov.,Spelaeotriletesradiatussp.nov.,Valatisporiteseleganssp.nov.,V.solidussp.nov.,Ancyrosporabaculatasp.nov.和Dictyotriletescancelothyris(Waltz)comb.nov.。
朱怀诚
关键词:孢子化石塔里木盆地
新疆南部巴楚组晚泥盆世孢子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西部玛扎塔格地区玛5井巴楚组下泥岩段下部首次发现了晚泥盆世的孢子化石,据此建立了Auroras pora—Cymbos porites(AC)孢子组合;生屑灰岩段产 Verrucosis porite...
朱怀诚高琴琴王启飞黄智斌杜品德
关键词:孢子晚泥盆世
文献传递
新疆大湾沟晚奥陶世疑源类被引量:4
2007年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大湾沟剖面晚奥陶世地层发现保存良好的疑源类组合。该组合包括17属27种,以棘刺类(特别是Baltisphaeridium)占优势;其次为梭形类,以Navifusa为代表。大湾沟疑源类组合与世界其它地区同期组合对比表明,在晚奥陶世时疑源类古生物地理分区性减弱,不及早—中奥陶世明显。该组合中有13个种仅分布于“Caradoc”—“Ashgill”期,地理分布广泛,因而颇具生物地层学潜力。
李军Reed WICANDER燕夔朱怀诚黄智斌唐鹏
关键词:疑源类晚奥陶世生物地层学古生物地理学塔里木盆地
“二叠纪末真菌事件”质疑——兼论二叠-三叠纪过渡孢粉植物群被引量:2
2007年
作为二叠纪末植物集群灭绝的重要证据,目前国际上流行着"二叠纪末真菌事件"的说法,甚至将其作为划代的一个时间界面,但无论是植物属性、分布时代、是否真的是一个"事件",都很成问题。所谓腐生"真菌"属Reduviasporonites实际上很可能是藻类(绿藻?),而且在前寒武纪已经存在,所谓高峰事件在区域岩石地层对比上也许有一定意义,但在年代地层上无全球对比价值。南阿尔卑斯、以色列、东格陵兰(海相)和南非(陆相)的P/T过渡剖面,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不太适宜用于探讨二叠纪末植物的集群灭绝问题。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Hind-eodus parvus带之上早三叠世青龙组与新疆大龙口陆相的锅底坑组上部-韭菜圆组下部的P/T过渡孢粉组合代表分子惊人地相似,而锅底坑组-韭菜圆组-烧房沟组更是至今在北半球甚至全球广泛分布的、不同程度的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植物群中,发现孢粉最丰富多彩、连续性最强者,也是二叠纪末陆生植物95%以上的种皆灭绝的主张者难以克服的障碍,即使将富产水龙兽的韭菜园组全部划归二叠纪,仍然如此。
欧阳舒朱怀诚
关键词:前寒武纪孢粉植物群
云南曲靖中泥盆世大孢子形态特征和超微结构研究
云南曲靖下中泥盆统非海相地层出露良好,分布范围广,是我国研究早中泥盆世陆生维管植物起源和演化的重要区域。近年来,笔者从区内中泥盆统吉维特阶上双河组获得了大量保存完好的异孢石松类大孢子化石。通过运用显微荧光、扫描电镜和透射...
彭辉平刘锋朱怀诚
关键词:大孢子超微结构中泥盆世古地理
文献传递
孢子花粉与植物大化石:地质记录的差异及其古植物学意义被引量:6
2005年
分散孢粉与植物大化石地质记录的不一致是常见现象,基本上是受孢粉的高产量及其外壁的较强抗腐蚀性,以及沉积环境的影响所致。主要根据我国古、中生代孢粉及植物化石资料,举例说明其地质记录的差异和其导致的不同解析和结论,及其古植物学意义。涉及的问题包括:1.新疆北部石炭二叠纪和塔里木盆地二叠纪的植物区系性质,2.我国古、中生代的主要成煤植物,3.古植代/中植代界线和植物在二叠纪末有无群体灭绝,4.某些植物类群的最早化石记录或起源,5.某些地层的地质时代问题。本文对此等问题提出的与古植物学家不甚一致的结论,如塔里木自早二叠世已属亚安加拉区,我国古、中生代主要成煤植物是真蕨类尤其是树蕨,而非鳞木类、科达类,或中生代裸子植物;如果将盾籽类作为中植代植物,则古植代/中植代界线在亚安加拉区要下降到Bashkirian之内或Bashkirian Moscovian之交,等等,是否正确,有待检验。
朱怀诚欧阳舒
关键词:地质记录大化石孢子花粉成煤植物石炭二叠纪区系性质
塔里木西南早三叠世早期孢粉组合及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研究被引量:12
1997年
塔里木盆地西南皮山、和田一带有一套巨厚的陆相地层,关于这套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时代确定,长期以来争论很大.早年被称为叶尔羌系,依据所产植物化石将其划归上二叠统到中、下侏罗统.1962年,斯行健等将叶尔羌系易名为叶尔羌群,并将涵义限制于这套地层上部的侏罗纪含煤地层.其下部原归上三叠统的部分因发现晚二叠世动、植物化石,遂改属上二叠统,后被另名为杜瓦组(新疆石油管理局编表组,1977).因此,本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缺失三叠系.1988年,刘淑文研究了李永安等在皮山县杜瓦地区采得的一批叶肢介化石,再次认为三叠系在这一地区存在,侯静鹏研究了该地区的晚二叠世孢粉.但这一地区二叠系和三叠系的接触关系以及杜瓦组的确切时代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难题.本文依据对皮山杜瓦地区杜瓦组19块样品分析出的孢粉所进行的研究,首次发现了该区早三叠世最早期地层的存在,论证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在该区为连续过渡.
朱怀诚
关键词:孢粉组合三叠系地层划分
塔里木板块二叠纪构造演化的古植物群(大植物、孢粉)响应被引量:4
2001年
塔里木板块二叠纪的构造演化导致板块古地理位置、古地貌和古环境的演变 (包括气候条件的改变 ) ,相应地塔里木板块的植物群在区系性质方面发生了重要变更。该板块二叠纪植物群演替历史分为 3个演化阶段 :①欧美植物群阶段 (阿赛尔期 罗德期 ) ;②欧美 安加拉混生植物群阶段 (沃德期 吴家坪期 )早期 ;③安加拉植物群阶段 (吴家坪期中晚期 长兴期 )
朱怀诚
关键词:古植物群二叠纪塔里木板块
塔里木盆地二叠系孢粉组合及生物地层学被引量:4
1998年
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塔里木盆地二叠系孢子花粉,讨论了盆地各地层分区孢粉组合特征,建立了从早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早期的6个孢粉组合带,阐述了各组合带孢粉学特征。依据对盆地二叠纪孢粉植物群组成分子的分析及其与国内外相关孢粉组合的比较研究,将盆地孢粉植物群分为3个发展阶段,即:早二叠世早、中期的欧美型植物群,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的安加拉欧美混生型植物群和晚二叠世中、晚期的安加拉型植物群。文中还从孢粉地层学角度论述了沙井子组、杜瓦组和普司格组的地质时代以及二叠/三叠系界线等问题。描述孢粉25属33种(含2新种)。
朱怀诚
关键词:孢粉组合生物地层学二叠系塔里木盆地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