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东 作品数:5 被引量:10 H指数:2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地高辛通过上调RGS2表达以减缓AngⅡ诱导小鼠高血压性心肌肥厚发生发展的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通过观察地高辛(Digoxin)干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ApoE-/-小鼠高血压性心肌肥厚模型后,对G蛋白调节因子2(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 2,RGS2)的影响,探讨地高辛治疗高血压性心肌肥厚的作用与可能的机制。方法 30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Ⅱ模型组和AngⅡ+Digoxin治疗组。所有小鼠从术前1d至术后处死前均接受0.5%二甲基亚砜或地高辛溶液腹腔注射治疗,并且在术后28d获取心脏组织,通过组织学检查、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分析技术评定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RGS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来评价地高辛的作用。结果与AngⅡ模型组相比,AngⅡ+Digoxin组全心重量、左心室壁厚度、心肌细胞直径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RGS2mRNA变化不明显,而蛋白表达增高(P<0.01),心肌肥厚明显减轻。同时检测小鼠在术前3d,手术当天,术后3、7、14、28d的血压,发现AngⅡ+Digoxin组与AngⅡ模型组比较,术后7d和14d血压下降(均P<0.05),术后28d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高辛可能通过上调ApoE-/-小鼠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RGS2的表达,有效减轻心肌肥厚,这说明地高辛可能在抑制心肌细胞肥大中起重要作用。 廖耀行 董念国 魏战杰 李华东 张沛 刘金平关键词:地高辛 心肌肥厚 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停循环技术的创新性改进 吴龙 张凯伦 蒋雄刚 刘隽伟 李华东 董念国c-Abl基因在Ang 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氧化应激中的作用 2017年 目的探讨c-Abl基因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方法构建c-Abl基因过表达和沉默的慢病毒载体,并利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构建c-Abl过表达和沉默的VSMCs。实验分6组:(1)对照组、(2)AngⅡ组、(3)STI571组、(4)lenti-control组、(5)lenti-cAbl-shRNA组、(6)lenti-cAbl组。(1)^(3)组为正常VSMCs,(3)组用STI571预处理,(4)^(6)组为分别利用lenti-control、lenti-cAbl-shRNA、lenti-cAbl转染VSMCs,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干预,其余实验组用AngⅡ(1×10-7 mol/L)干预30min,并用Western blot测定c-Abl和p-cAbl蛋白表达量;活性氧测定: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干预,其余实验组用AngⅡ(1×10-7 mol/L)干预36h,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其活性氧分子(ROS)、二氢罗丹明(DHR)、二氢乙啶(DHE)水平。结果 AngⅡ刺激后,与对照组比较,lenti-cAbl组的c-Abl和pcAbl蛋白表达最强,STI571组和lenti-cAbl-shRNA组p-cAbl蛋白表达最弱,而lenti-control组与AngⅡ组c-Abl和pcAbl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AngⅡ干预36h后,VSMCs氧化应激产物(ROS、DHE、DHR)均增加,但lenti-cAbl组氧化应激水平最高,lenti-cAbl-shRNA组、STI571组的氧化应激水平较AngⅡ组有所降低。结论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过表达c-Abl基因的VSMCs细胞系获得成功;c-Abl基因表达的增加与AngⅡ刺激下VSMCs的氧化应激程度呈正相关。 孙图成 周先吾 李华东 陈澍 许菲 蒋雄刚关键词:慢病毒载体 血管平滑肌细胞 氧化应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014年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及诊疗手段的不断改进与完善,ACS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文主要从手术适应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ACS中的应用、ACS手术方式选择、ACS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这4个方面简述外科在治疗ACS中的现状及进展。 董念国 李华东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状动脉搭桥术 抗血小板治疗 选择性脑灌注结合远端灌注与选择性脑灌注在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管理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通过比较与单纯顺行性选择性脑灌注(aSCP)技术在治疗Stand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体外循环管理内容,探讨aSCP结合远端灌注体外循环管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治疗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78例,根据体外循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辅助循环时间、停循环、脑灌注时间及术后清醒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用血量、术后并发症、胸腔纵膈引流量、术后在院时间。结果常规手术组出现3例术后死亡,改良组全部治愈出院,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常规组[(239.45±48.78) min],改良组[(233.69±53.61)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常规组[(131.73±24.05) min],改良组[(148.77±39.81) 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0.050)。术后清醒时间常规组[(42.65±9.67) h],改良组[(30.43±8.34) h]、气管插管时间常规组[(58.82±12.90) h],改良组[(46.33±11.82) h]、用血量常规组[(1 203.25±242.91) ml],改良组[(953.33±127.43) ml]、术后前2 d引流量常规组[(827.16±239.80) ml],改良组[(688.00±85.62) ml]、ICU停留时间常规组[(6.48±1.08) h],改良组[(5.80±0.94) h]及术后在院时间常规组[(23.95±1.94) d],改良组[(18.80±2.11) d],改良组明显好于常规组(P=0.029、0.050)。结论经右侧锁骨下动脉行aSCP结合远端灌注比单纯经右侧锁骨下动脉行aSCP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体外循环管理效果上有明显优势。 冯献卿 陈剑锋 吴龙 张凯伦 李华东关键词:体外循环 主动脉夹层 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