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棠
- 作品数:11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再论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及其当代意义被引量:3
- 2009年
- 随着高度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运用马克思交往实践观来反思和把握人类社会的交往实践理论日益凸现成为当代哲学的主导趋势。马克思交往实践理论为当代多元文化共存提供了理论依据;交往实践是价值全球化的动力机制。
- 李显棠
- 关键词:交往实践观
- 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阻滞力因素及其对策
- 2011年
-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异质文化冲击、信息来源复杂、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领域矛盾的凸现等多方面的阻滞因素。同时,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接受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总会遇到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把握体、认相结合的原则;显、隐相结合的原则;受教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李显棠段鑫星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及其当代隐性意蕴被引量:2
- 2009年
-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实质上就是交往实践观,包含人与自然交往以及人与他人交往两重关系。在全球化时代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它将成为当代哲学的主导范式,具有丰富的当代隐性意蕴。它也将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作出科学解答,并为我国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理论指导。
- 李显棠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
- 论社会实践对德育模式的优化被引量:7
- 2011年
- 社会实践是道德发展的天然"关系场",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必然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通过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体验,能够更真挚、更鲜活地激发受教育者自我意识的觉醒,形成明确的自我引导和自我控制能力,最终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因此,高校必须优化德育模式,纠正对"灌输"模式的片面理解。高校德育并非道德原则的单向"灌输",而是做出理智的道德选择的逻辑基础,德育重在结合社会生活实践,唤醒个体自我对美德的向往和追求。
- 李显棠段鑫星
- 关键词:德育社会实践
- 浅谈我国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支持问题被引量:1
- 2009年
- 对于我国城市流动儿童这部分边缘群体,社会、政府、学校应从多个方面给予特定的关怀和教育支持。督促各地政府各部门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改革户籍制度;学籍实现全国统一管理;试验创新教育经费的发放方式———教育券;审慎对待民办民工子弟学校。
- 王二典李显棠
- 关键词:城市流动儿童教育支持弱势群体公平
-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范畴及其意蕴的深层变革被引量:1
- 2010年
- 马克思对"现实的个人"范畴的揭示,经历了从黑格尔主义的抽象的人转向费尔巴哈形式现实但内容抽象的人,进而转变为从事物质生产的现实的人,再发展到阶级逻辑中的具体的人,最终成为摆脱一切"非人"的束缚而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现实化、历史化历程。这一揭示历程也是马克思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其思维方式和哲学世界观变革的过程:从实体思维方式向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从"解释世界"向"改变世界"转变;从对人本质的抽象理解向实现人类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转变。
- 李显棠段鑫星
- “物质”概念在哲学中的理解命运
- 2008年
- 物质范畴是哲学的基本范畴,旧唯物主义对物质范畴主要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向度来规定:恩格斯和列宁继承了这个思维习惯,分别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向度来界定物质范畴,并在这种认识框架中把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进行了明确定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存在的问题,但同时也遮蔽了一些问题。马克思则提出了"实践"的物质观,真正实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 李显棠
- 关键词:本体论认识论
- 新型网络环境下用户与信息耦合机制的研究范式探讨
- 2016年
- 新一代网络环境下,用户与信息之间的交互耦合及其动态演化更加突出,并基于此形成了多样及多变的用户群组和信息群组。为了提高网络信息共享、传输及获取的效率,需要揭示用户与信息间的耦合及演化机制。本研究主要探讨其耦合机制的研究范式,尝试基于社会网理论揭示用户与信息间的耦合影响机制;基于概率图模型及多主体仿真揭示用户与信息间的关联演化机制;基于社会网理论构建用户群组和信息群组的模式识别模型。用户与信息间的耦合及演化机制的揭示,可丰富行为经济学、复杂性科学以及图书情报档案学等领域的相关理论,用户群组与信息群组模式识别模型的构建,有助于提高网络信息的社会化获取及个性化服务的效率。
- 李显棠李保珍段鑫星
- 关键词:研究范式
-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范畴的提出及其本质内涵被引量:1
- 2011年
-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范畴的提出有其内在的逻辑进程:从黑格尔主义的"抽象人"转向费尔巴哈的"生物人",进而转变为从事生产、生活实践的"现实人",再发展到阶级逻辑中的"具体人",最终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现实化、历史化历程。在这一探索历程中,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内涵实现了多维的革命性规定,在西方哲学史上实现了真正的哲学革命。
- 李显棠段鑫星
- 关键词:哲学变革
- “幸福悖论”的现代性根源探讨被引量:2
- 2013年
- 幸福是人们对一定时期"自身状况的满意"。然而在现代性思潮的影响下,幸福的追求演变成对物质财富的无止境占有和消费,致使幸福陷入了前提性的危机与困惑,即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却是压力的倍增,幸福感的疏离。究其根源,在于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物质化致使幸福"物化",在于工具理性的驱动下人之存在价值的迷失导致幸福的"工具化",以及技术理性的张扬加剧幸福的"虚无化"。
- 李显棠段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