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朋

作品数:41 被引量:174H指数:8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1篇骨折
  • 8篇胫骨
  • 7篇外固定
  • 7篇关节
  • 6篇股骨
  • 5篇髓内
  • 5篇髓内钉
  • 5篇细胞
  • 5篇内固定
  • 5篇复位
  • 5篇闭合复位
  • 5篇ILIZAR...
  • 4篇愈合
  • 4篇缺损
  • 4篇下肢
  • 4篇骨干骨折
  • 4篇骨缺损
  • 3篇引流
  • 3篇牵引器
  • 3篇微创

机构

  • 4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堪萨斯大学

作者

  • 41篇李朋
  • 33篇张锴
  • 29篇杜刚强
  • 20篇杨淑野
  • 19篇王志刚
  • 18篇贾龙
  • 13篇张德刚
  • 12篇刘栋
  • 9篇王兆林
  • 8篇张新军
  • 5篇王辉
  • 5篇马明亮
  • 4篇张德春
  • 3篇梁斌
  • 2篇孙建
  • 2篇王超
  • 2篇梁强
  • 1篇王黎明
  • 1篇衡德峰
  • 1篇盛玉国

传媒

  • 9篇中国组织工程...
  • 6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滨州医学院学...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足踝外科电子...

年份

  • 1篇2025
  • 7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牵引床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2024年
[目的]评价新型牵引床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2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6例术中应用新型牵引床(新型组),36例应用传统牵引床(传统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结果。[结果]新型组体位摆放时间[(5.9±1.5)min vs(13.6±3.3)min,P<0.001]、麻醉时间[(101.5±13.2)min vs(137.3±18.7)min,P<0.001]、术中透视次数[(34.1±4.1)次vs(38.2±5.5)次,P<0.001]显著优于传统组,两组闭合复位时间、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Harris评分、髋伸-屈ROM、髋内-外旋ROM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评级、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股骨颈干角(femoral neck-shaft angle,FNSA)均显著减小(P<0.05),而顶尖距(tip-apex distance,TAD)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FNSA、TA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牵引床能够有效减少体位摆放时间与透视次数,并且不会增加手术时间与闭合复位时间,减少了麻醉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
孙鸿朔张治博李孟奇杜刚强李朋姜建浩贾龙张锴王志刚杨淑野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
Morel-Lavallée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Morel-Lavallée损伤(Morel-Lavallée lesions, MLLs)是一种由剪切暴力造成的皮肤软组织脱套损伤,其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容易被漏诊或延误诊疗。Morel-Lavallée损伤的治疗方法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治疗难度,经过治疗后病变复发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主要难题。本文就Morel-Lavallée损伤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Morel-Lavallée损伤提供参考。
衡德峰李朋周楠王志刚
关键词: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经皮克氏针横行固定与微型钢板置入治疗第五掌骨干骨折的比较被引量:1
2024年
背景:第五掌骨干骨折在临床上常见,手术治疗多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但术后大多数患者要求取出内固定物,需二次住院治疗。经皮克氏针横行固定具有创伤小、切口小、不需再次住院手术取出等优点,但对第五掌骨干骨折的应用效果不明确。目的:对比分析经皮克氏针横行固定与微型钢板置入治疗第五掌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在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第五掌骨干骨折并行手术治疗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钢板组30例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置入治疗,克氏针组30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横行固定(其中5例小切口切开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等级、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握力、第五掌指关节活动度等,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指关节总活动度法评估患者的手指功能。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等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克氏针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均小于钢板组(P<0.05),钢板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克氏针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末次随访时,依据手指关节总活动度法评估疗效,克氏针组优良率为87%,钢板组优良率为9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末次随访的第五掌指关节活动度、握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克氏针组术后有1例发生钉道感染,周围略有红肿,给予碘伏加强换药后感染得到控制;1例出现针尾刺激皮肤症状,拔除克氏针后症状消失;钢板组有12例因个人原因于术后12个月以后住院行钢板取出术,克氏针组全都在门诊取出;钢板组出现3例第五掌骨远端背
张政张岱捷李朋
关键词:微型钢板掌骨骨折内固定
不同磨损颗粒对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背景:人工关节置换后正常的行走活动会产生大量的钛铝钒合金(Titanium6Aluminium4Vanadium,Ti6Al4V)、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MolecularWeight-Polyethylene,UHMWPE)、钴铬合金(Chromium-Cobalt Alloy,Co-Cr)等磨损颗粒,激活单核细胞释放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诱发骨溶解和形成假性肉芽肿等一系列生物学级联反应,最终导致假体发生无菌性松动。目的:探讨Ti6Al4V、PMMA、UHMWPE和Co-Cr颗粒对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及诱导骨溶解引起无菌性松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的Ti6Al4V、PMMA、UHMWPE和Co-Cr颗粒进行共培养,72 h后提取细胞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水平,观察各种颗粒浓度和理化性质对外周血单核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各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存活率均大于95%,仅有Co-Cr组颗粒/细胞比值为1 000时单核细胞存活率降至87%;(2)当颗粒/细胞比值为10,100,1000时,活化的单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与原始幼稚单核细胞(颗粒/细胞比值为0时)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3)Ti6Al4V组、PMMA组和UHMWPE组中随颗粒浓度增加,单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强。Co-Cr组中当颗粒/细胞比值达到1 000时却出现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水平降低;(4)在骨溶解过程中Ti6Al4V颗粒的功能生物学活性最强,其次是Co-Cr和PMMA颗粒,UHMWPE颗粒最低弱;Ti6Al4V、PMMA、UHMWPE和Co-Cr颗粒在骨溶解过程中对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影响存在剂量依赖性。
李朋杨淑野张锴贾龙杜刚强刘栋张新军张德刚王志刚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无菌性松动骨溶解单核细胞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
长骨骨不连的发病率及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2024年
骨不连是骨折并发症之一,其发病部位及病因多样化,治疗方式也不完全相同。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使之成为临床骨科医师棘手的难题。多数骨不连发生在长骨骨折后,以锁骨、肱骨、前臂、股骨、胫骨为主。临床治疗中,存在多种手术方式可供选择。笔者就近年来长骨骨不连的发病率及手术治疗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骨不连手术治疗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李孟奇李朋杜刚强孙鸿朔张锴
关键词:骨不连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发病率
案例及任务驱动教学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案例教学联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骨科的实习生2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对照组(n=110)采用常规方法教学,观察组(n=110)采用案例教学联合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然后观察实习生理论知识(分)、操作技能(分)、实习表现。结果观察组实习生带教后理论知识(92.47±1.26)分、操作技能(95.56±1.89)分、实习生参与度95.45%、学习兴趣92.73%、积极性89.09%、教学方法满意度(90.47±1.78)分。对照组实习生带教后理论知识(80.12±1.73)分、操作技能(79.08±2.50)分、实习生参与度73.64%、学习兴趣71.82%、积极性59.09%、教学方法满意度(78.63±2.90)分。结论将案例教学联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骨科临床带教中,能够有效增强实习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且能够提高实习生的教学参与度、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对科室临床带教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杨淑野夏振娟杜刚强李朋贾龙王志刚张锴朱锴
关键词:教学教学法骨科临床带教
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技术进展
2024年
儿童股骨干骨折是儿童中常见的骨折类型,占全部儿童骨折的1.4%~1.7%。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量、骨折类型、受伤方式等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采用非侵入性固定治疗(如Pavlik吊带、髋人字石膏),学龄儿童采用内固定治疗,内固定治疗方案包括钢板、弹性髓内钉、锁定髓内钉。外固定治疗则通常只适用于复杂创伤等特殊情况。本文就儿童股骨干骨折的各种治疗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孙鸿朔张治博李朋杜刚强姜建浩杨淑野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儿童保守治疗外固定闭合复位
急性自发性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诊疗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自发性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acute spontaneous isolated visceral artery dissection,AVAD)的发病特点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AVAD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随访结果。结果25例AVAD病人(男性100%),平均年龄54.5岁(28~74岁)。初始行腔内治疗(裸支架置入术)的病人1例;开放手术治疗1例;初始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病人共23例,其中16例病人保守治疗1周后腹痛症状明显改善,保守治疗有效率为70%(16/23)。随访期间有5例病人出现夹层进展,转行腔内治疗,1例病人因长期反复的慢性腹痛转行腔内治疗,1例病人发现夹层动脉瘤转为腔内治疗。5例病人在随访期间经历了短期的餐后腹胀情况,后渐缓解。其余病人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症状复发,CT血管造影(CTA)随访结果示76%(19/25)病人夹层假腔血栓化,真腔血供改善。结论抗栓药物的非手术治疗应是AVAD的一线治疗方案,当怀疑肠缺血或夹层病变进展时,腔内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弥漫性腹膜炎出现时,应及时手术治疗。
王辉高秀娟马佩李朋陈刚韩新强盛玉国徐英江
关键词:内脏动脉夹层腹痛
SNHG11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促进骨肉瘤细胞增殖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在骨肉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10对骨肉瘤组织标本,利用qRT-PCR方法检测SNHG1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实验检测SNHG11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证明SNHG11对骨肉瘤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最后,利用western blot筛选SNHG11可以调控的信号通路。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SNHG11在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n=10,t=3.16,P<0.01);沉默骨肉瘤细胞中SNHG11的表达,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scramble组第1天,(0.69±0.03),第6天(2.11±0.19);siRNA1组,第1天(0.72±0.03),第6天(1.41±0.15);siRNA2组,第1天(0.67±0.07),第6天(1.53±0.28);siRNA-1,P<0.01;siRNA-2,P<0.01],而过表达SNHG11,结果相反[NC组第1天(0.25±0.04),第7天(1.83±0.16),SNHG11组第1天(0.27±0.03),第7天(2.55±0.23),P<0.01];SNHG11可以通过诱导骨肉瘤细胞周期进展促进细胞增殖,并且其可以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加速骨肉瘤细胞的增殖。结论 SNHG11在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其可以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增殖。
王辉马明亮张德刚张锴贾龙刘栋杜刚强李朋吴虹
关键词:WNT信号通路骨肉瘤细胞增殖
骨膜缺如对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节段性骨缺损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骨膜缺如对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节段性骨缺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6年4月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54例下肢节段性骨缺损患者资料。根据术中观察干骺端截骨处骨膜分布情况分为两组。骨膜缺如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3~57岁,平均(38.20±9.90 )岁;股骨3例,胫骨7例;非感染性骨缺损4例,感染性骨缺损6例;节段性骨缺损范围4.0~14.0 cm,平均(6.85±2.87)cm。骨膜正常组44例,男32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38.90±10.10)岁;股骨9例,胫骨35例;非感染性骨缺损12例,感染性骨缺损32例;节段性骨缺损范围4.0~9.0 cm ,平均(6.09±1.54)cm。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对骨搬移过程中疼痛进行评价。使用牵开指数、骨愈合指数、外固定指数评估两组患者牵张成骨愈合及矿化情况。应用Paley骨搬移治疗骨缺损肢体功能评价系统评估肢体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28.50±5.70 )个月。两组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均得到满意的修复,肢体恢复原有长度,骨缺损均愈合。末次随访时,骨膜缺如组牵开指数[(12.29±1.04)d/cm ]、骨愈合指数[(39.00± 3.96)d/cm ]、外固定指数[(51.25±3.69)d/cm ]、VAS评分[(3.30±1.77)分]分别与骨膜正常组[(11.67±0.96)d/cm、(38.07± 4.22)d/cm、(49.74±4.25)d/cm、(3.36±1.66)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Paley骨搬移治疗骨缺损肢体功能评价:骨膜缺如组,优9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10/10);骨膜正常组,优39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7.7%(43/4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1)。骨膜缺如组:钉道感染1例,对接点愈合不良1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0.0%(2/10)。骨膜正常组:钉道感染2例,肢体力线不良3例,对接点愈合不良6例,足下垂畸形1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7.3%(12/44 )。两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6 )。结论干骺�
李朋刘栋王兆林王志刚杜刚强袁昊龙蒋昇源宫智浩张锴
关键词:下肢骨膜伊利扎罗夫技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