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志 作品数:18 被引量:101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文化科学 更多>>
米老排人工林种子雨时空动态特征及其采伐更新设计 2019年 【目的】以带状皆伐后米老排人工林为对象,研究其保留带和皆伐迹地种子雨及沉水种子的时空动态,旨在为米老排人工林更新采伐设计及促进天然更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米老排人工林带状皆伐后,分别在保留带和皆伐迹地内各布设3个固定样地,连续2年观测种子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对不同样地的种子雨组成进行分析。采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及其对数转化函数模型,建立皆伐迹地内种子雨及沉水种子密度随离开林缘距离变化的分布预测模型。【结果】种子雨散落的起始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高峰期在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消退期在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在保留带内,种子雨密度及沉水种子密度的空间异质性不明显,年际差异也不显著;在皆伐迹地内,部分离林缘等距离样点间的种子雨密度与沉水种子密度的空间异质明显(P<0.05),年际差异也显著(P<0.05);在皆伐迹地,种子雨的沉水种子百分比随离林缘距离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保留带的种子雨及沉水种子在林缘外皆伐迹地扩散的空间分布可用指数函数转换的线性模型较好描述,其最远扩散距离分别为25和20 m。【结论】成熟米老排人工林用于天然更新的种源充足,不存在限制;如果米老排人工林采伐时间是从12月至翌年1月底,因种子已散落且足够,故在满足国家有关人工林采伐政策的前提下,可用皆伐或不受宽度限制的带状皆伐;若在不是种子集中散落期且种子活力已丧失的时间采伐,如在6~9月,宜用带状采伐,且其适宜宽度及最大带宽为35与40 m。 唐继新 贾宏炎 贾宏炎 李武志 雷相东 曾冀关键词:米老排人工林 种子雨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下生物炭和氮添加对桉树红锥混交林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阐明不同林地清理方式下(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生物炭和氮添加对桉树红锥混交林土壤养分的影响,为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林地的桉树红锥混交林中,设置生物炭和氮添加的控制实验,研究生物炭和氮添加对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有效磷(AP)和有效钾(AK)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林地清理方式下,生物炭和氮添加对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存在差异:与对照相比,人工清理林地时,添加生物炭显著增加了20~40cm土层的AP含量;氮添加极显著增加了0~10cm土层的SOC、TP、AP含量和C∶N;10~20cm土层的SOC、AK含量,20~40cm土层的AP和AK含量也显著增加;而0~10cm土层的N∶P则极显著降低。林地清理方式为火烧清理时,生物炭添加极显著增加0~10cm土层的TP含量,而0~10cm、10~20cm土层的SOC和AK含量,0~10cm土层的C∶N,10~20cm的AP∶TP、C∶P以及0~10cm、10~20cm、20~40cm土层的AK∶TK显著降低,0~10cm土层的AP含量、AP∶TP、C∶P和N∶P更是极显著降低。氮添加显著降低10~20cm土层的N∶P以及0~10cm土层的AP∶TP,0~10cm土层的AP含量以及10~20cm的TN含量下降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人工清理林地条件下,实施生物炭和氮添加有利于提高桉树红锥混交林的土壤养分。 陶彦良 周晓果 温远光 温远光 陆艳仙 朱宏光 赵明威 蔡道雄 贾宏炎 李武志 蔡道雄关键词:桉树 红锥 混交林 土壤养分 土壤理化性质对红锥人工林生长及心材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土壤理化性质与红锥人工林生长及心材形成的相关性,以期为红锥人工林的立地选择和高价值心材定向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凭祥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红锥中龄林和近熟林内设置9块20 m×30 m的样地,选取样地内优势木进行解析,分析其生长和心材特征,并采集0~20、20~40、40~60、60~100 cm 4个土层的土样,分析其理化性质,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对红锥人工林生长及心材形成的影响。[结果]2个龄组红锥心材直径比分别为24.27%和49.33%,高度比分别为44.99%和45.99%,材积比分别为6.88%和14.94%。灰色关联分析表明:近熟林的胸径、树高和材积与土壤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的关联度最高,而中龄林的这些指标与非毛管空隙度和全磷含量的关联度最高。中龄林和近熟林心材特征与速效钾、全钾和有效磷含量的关联度最高。[结论]土壤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是影响红锥人工林生长的主要因子,土壤速效钾、全钾和有效磷含量是心材形成的主要影响因子。 刘光金 贾宏炎 贾宏炎 徐建民 曾冀 曾冀 朱茂锋 李武志关键词:红锥 土壤理化性质 灰色关联分析 连栽桉树人工林及其林下植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10年 介绍了桉树人工林的发展现状,初步综述了连栽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研究进展以及群落结构复杂性和植物功能群的研究进展,并对连栽桉树人工林的研究提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展望。 明安刚 温远光 李武志关键词:连栽 桉树人工林 林下植被 基于土壤三组分重构模型的导热系数研究 被引量:4 2018年 土壤导热系数是土壤温差发电系统设计和优化等研究过程中最基本的参数,其具体数值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能够有效预测不同因素下土壤导热系数的模型。在结合土壤自身多孔介质特性和固液气三相组成的基础上,构建土壤三组分随机混合重构模型,提出一种根据土壤干密度和质量含水率来计算土壤有效导热系数的方法。同时利用Hot Disk热常数分析仪实际测量32个不同含水率、不同干密度土壤样本的导热系数,对新建立的导热系数预测模型进行了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导热系数预测结果平均误差为3.05%,最大误差为10.82%;利用预测模型与前人研究实验值进行对比,平均误差为10.31%,最大误差为19.26%。结果证明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土壤导热系数。结合预测模型研究了土壤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得到导热系数与干密度和质量含水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并发现土壤在冻结状态下,导热性能明显增强。 陈臣 徐道春 李武志 李文彬 姚立红 张保卫关键词:干密度 新时期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人员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4 2022年 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持续加大,新时期科研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越来越强,这对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科技管理在科研项目申报、中期管理和结题验收等工作经验,针对科研管理人员存在综合能力不足、晋升空间狭窄、管理模式单一等问题,提出了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建全科研管理人员考核机制和创新科研管理模式等意见和建议,为新时期科研院所进一步提高科技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韦菊玲 李武志 邓硕坤 王庆灵 吴方成 杨文娟光皮桦优良家系育苗试验初报 被引量:4 2011年 以前期收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林朵林场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 H.Wink.)优树成熟种子为材料,进行光皮桦优良家系育苗试验。通过统计分析42个优良家系4个月苗龄的苗高、地径2个生长性状指标的差异,发现各家系苗期分化明显,苗高、地径差异显著,经苗期评价,初选30、39、17、35、19、32、20、2、7、27、42这11个为优良家系,其苗高分别超过了群体平均值的49%、46%、29%、28%、24%、22%、23%、21%、20%、20%、17%;地径分别超过了群体平均值的22%、4%、3%、18%、8%、19%、17%、11%、19%、16%、10%。这个结果可为广西地区发展光皮桦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 刘光金 王小宁 李武志关键词:光皮桦 家系 苗期 蒜头果种质资源及其研究利用现状 被引量:14 2019年 蒜头果(Malania oleifera Chun et S.Lee ex S.Lee)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极小种群稀有濒危植物,仅桂、滇少数县市有分布,其作为木本油料树种开发应用价值极高。文中对当前蒜头果的资源分布及数量、开发利用价值、育苗及造林情况和濒危原因等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和分析,并从资源保存和育种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研究思路,以期为蒜头果种质资源保存和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李洪果 李武志 邓硕坤 潘启龙 蔡道雄 安宁关键词:蒜头果 麻栎种源间苗期生长性状及遗传稳定性差异分析 被引量:4 2012年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在我国分布广泛,麻栎苗木生长和遗传稳定性与育苗地点的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密切相关。该研究用36个麻栎种源在3个试验点进行育苗试验,对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及其遗传稳定性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麻栎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在种源间和试验点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源×试验点互作上也表现为互作效应极显著,说明开展种源区域试验是必要的;根据苗木生长量的平均数、回归系数和回归离差的统计结果,可以将36个种源分成4种类型,即高产稳定型、高产不稳定型、低产稳定型和低产不稳定型。 刘志龙 方升佐 虞木奎 唐罗忠 陈厚荣 李武志关键词:麻栎 种源 苗期生长 热带珍稀树种铁力木资源可持续经营对策 2019年 铁力木为我国的一级珍贵保护树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具有非常优越的发展潜力。对铁力木资源进行有效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可持续经营的对策措施。 陈建全 黄婷 马小峰 李武志 农瑞红关键词:铁力木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