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洪文

作品数:24 被引量:123H指数:7
供职机构:成都动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圈养
  • 6篇繁殖
  • 5篇饲养
  • 4篇毛冠鹿
  • 3篇人工饲养
  • 3篇环境丰容
  • 3篇白鹇
  • 2篇大紫胸鹦鹉
  • 2篇育雏
  • 2篇育幼
  • 2篇生长发育
  • 2篇饲养管理
  • 2篇人工育幼
  • 2篇节律
  • 1篇大熊猫
  • 1篇行为节律
  • 1篇熊猫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生理
  • 1篇养殖

机构

  • 24篇成都动物园

作者

  • 24篇李洪文
  • 18篇刘选珍
  • 13篇吴孔菊
  • 11篇毛杰
  • 7篇王强
  • 3篇余建秋
  • 3篇余星明
  • 3篇甘静
  • 2篇陈红卫
  • 2篇江华
  • 2篇邓家波
  • 2篇徐珍
  • 2篇鄢平
  • 2篇吴旭东
  • 2篇莫凡
  • 2篇郑涛
  • 2篇刘芳
  • 1篇刘际红
  • 1篇万世东
  • 1篇陈维刚

传媒

  • 12篇四川动物
  • 4篇野生动物
  • 3篇野生动物学报
  • 2篇经济动物学报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四川畜牧兽医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199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境丰容对普通鵟(Buteo buteo)行为影响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2014年3月6~12日(第1期,丰容前),2014年3月27日~4月2日(第2期,丰容后)和2014年5月9~14日(第3期,丰容1月后),采用目标动物瞬时扫描法对成都动物园救护的7~12只普通鵟环境丰容前后的行为变化进行了观察和记录。结果发现:丰容前普通鵟昼间的休息行为所占的比例最高(65.2±14.6)%,其次为警戒行为(26.4±13.5)%。但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丰容后,第2期),警戒行为发生比例(73.6±23.8)%显著升高(P<0.01),并远超过休息行为比例(24.9±22.8)%。丰容1个月后,休息和警戒行为与第1期(丰容前)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运动行为显著低于第1期(P<0.01)。普通鵟在不同丰容设施上停留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80%以上的时间停留在巢箱和栖架上。普通鵟昼间休息行为高峰期(3个时期行为峰值基本没有变化)为16:00~17:00,低谷期是9:00~10:00和12:00~13:00;警戒行为的高峰期为9:00~10:00,次高峰为12:00~13:00,低谷期为16:00~17:00;运动的高峰期是13:00~15:00,低谷期是10:00~11:00;修饰行为的高峰期为15:00~16:00,低谷期为9:00~10:00和11:00~12:00。总之,圈养普通鵟在观察时间段不活跃,很机警,但通过扩大圈舍面积,升高高度,搭建适宜的丰容设施(栖架和巢箱),可以降低它们的紧迫感,提高它们的福利。
鄢平李洪文徐珍林清珍刘选珍
关键词:环境丰容行为节律
圈养蓝鹇和白鹇繁殖行为的时间节律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瞬时取样法对圈养的2对蓝鹇和2组白鹇繁殖期行为的时间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别选择蓝鹇和白鹇繁殖行为较为明显的时期,各记录15 d,即蓝鹇为2008年3月30日~4月15日(12、13日因故未观察),白鹇为2008年4月16~30日;每天观察12 h,即从7:00~19:00。结果表明第一组蓝鹇和白鹇的繁殖行为都明显少于第二组蓝鹇和白鹇,蓝鹇和白鹇的繁殖行为的发生次数随日期出现波动,两物种繁殖行为的高峰多在早晚时段。蓝鹇和白鹇的产蛋周期分别为3~4 d和1~3 d;两物种雌性个体在产蛋前均有较多繁殖行为发生;两物种的繁殖对配对个体日间发情的同时性要求均不高,白鹇的繁殖与配对个体繁殖行为发生的绝对频次多少也无关,蓝鹇的繁殖与配对个体繁殖行为发生绝对频次多少的关系尚不明确。
刘选珍李洪文毛杰袁梨甘静刘芳
关键词:白鹇繁殖行为产蛋
兽舍绿化在松鼠猴馆、环尾狐猴馆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要创建一流水平的动物园,使动物的生活环境趋于生态化、行为自然化、福利提高至关重要。通过对松鼠猴及环尾狐猴馆舍的绿化配置,达到了增加动物活动量、改善动物福利、提高动物繁殖和增强游客观赏性的目的。
李洪珠刘际红钟培成吴孔菊陈莉张刚陈菁雯李洪文
关键词:绿化
小熊猫的人工育幼被引量:2
1995年
本文记载了成都动物园人工哺育小熊猫幼仔的经验.结果表明育幼的温度及正确饲喂方式是成功的关键.
李洪文王行亮
关键词:小熊猫育幼人工养殖
圈养大熊猫食物丰容对其行为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于2006年3、4、7、8月选用成都动物园圈养的两只雄性大熊猫进行了3种以食物不同投喂方式的丰容试验,即在其生活环境中分别加入装有食物的PVC管和轮胎以及冰冻食物,采用瞬时取样法对其行为变化进行观察,并对所有刻板行为采取行为取样法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表明,冰冻食物丰容显著增加了大熊猫与运动相关的行为,而轮胎和PVC食物丰容对大熊猫的日常行为影响不显著,但是3种丰容方式对减少刻板行为发生频次有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
王强吴孔菊莫凡刘选珍郑涛李洪文
关键词:大熊猫刻板行为
巨蜥的人工饲养初探
2009年
对2001~2007年先后饲养于成都动物园的4条巨蜥的食性、行为和疾病等进行了观察分析。发现巨蜥生性胆小,白天很少活动;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以自主采食鲫鱼、青蛙和小白鼠等活的动物,也可自主采食牛肉、精猪肉和鹌鹑蛋;常患寄生虫、感冒并继发肺炎等疾病。人工饲养的适宜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50%~90%;安全越冬的基础温度为20℃,相对湿度60%~90%。人工饲养的难度较大。提出了人工饲养条件下巨蜥饲养环境配置、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越冬和越夏的饲养管理等建议。
毛杰王强吴孔菊刘选珍余星明左智力李洪文
关键词:巨蜥人工饲养饲养管理环境调控
蓝鹇等3种雉鸡的饲料和营养摄入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2008年11月20日~12月20日(冬季)和2009年2月24日~6月14日(春季)期间,对成都动物园圈养的2对蓝鹇、5只白鹇和5只白腹锦鸡每天的饲料和营养摄入量进行了记录和分析。结果显示:白腹锦鸡的饲料摄入量显著低于白鹇和蓝鹇(P<0.01);3种雉鸡冬季的饲料摄入量显著低于春季(P<0.01);光照度高的圈舍内雉鸡饲料摄入量较高。统计分析表明,除铜和锰外,每只雉鸡春季的其他营养摄入量极显著高于冬季(P<0.01);光照对雉鸡的营养摄入量有显著的影响(P<0.01)。根据雉鸡的产蛋量和受精率情况,我们认为本研究中的饲料搭配和营养供给比较适宜,能够满足雉鸡的健康和繁殖需要。
刘选珍李洪文余建秋毛杰甘静
关键词:雉鸡饲料营养光照度
圈养条件下鸳鸯的自然繁殖被引量:4
2005年
本文对成都动物园圈养条件下鸳鸯的自然繁殖和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巢箱要求放置不是太高,只要光线较暗或比较隐蔽即可;声音对圈养条件下鸳鸯的繁殖干扰不大;在发情和育雏期间应适当增加动物性蛋白饲料;断翅后的鸳鸯受精率略低于未断翅鸳鸯。
吴孔菊李洪文费立松陈红卫
关键词:鸳鸯圈养自然繁殖
圈养毛冠鹿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被引量:9
2007年
本文采集了8只不同年龄段毛冠鹿的14个血液样品,并检测和分析了样品中的血细胞、血蛋白、电解质、生化酶类等44项指标的含量。初步建立了圈养毛冠鹿的血液学生理生化指标参考值,为今后加强毛冠鹿的人工饲养及繁育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吴孔菊邓家波刘选珍李洪文毛杰
关键词:毛冠鹿血液生理值
蓝鹇和白鹇繁殖与非繁殖期间的日常行为比较被引量:6
2013年
2008-03-30-2008-04-30和2008-07-23-2008-08-05采用目标动物瞬时扫描法分别对2对蓝鹇(2♀2♂)和3只白鹇(2♀1♂)繁殖和非繁殖期间的日常行为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种雉类比较,蓝鹇繁殖期间的运动行为显著高于非繁殖期,休息行为和其他类行为极显著低于非繁殖期(P<0.01)。白鹇繁殖期间的运动行为和梳理行为高于非繁殖期,观望和休息行为低于非繁殖期。不同动物间比较,蓝鹇非繁殖期的运动行为极显著低于繁殖期间的白鹇(P<0.01),显著低于非繁殖期间的白鹇(P<0.05)。蓝鹇非繁殖期的的休息行为极显著高于繁殖期间的白鹇(P<0.01),显著高于非繁殖期间的白鹇(P<0.05)。不同性别动物间比较,雄性雉类的运动行为、观望行为高于雌性,它们的梳理、采食行为低于雌性。梳理和休息行为对不同时间段总体方差分析差异显著(P<0.05)。7:00-9:00时,繁殖期雉鸡的采食行为明显高于非繁殖期间的动物,9:00-17:00时,动物繁殖期间的运动行为明显高于非繁殖期间。
刘选珍李洪文毛杰
关键词:白鹇繁殖非繁殖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