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梅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评价被引量:12
- 1999年
-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评价溶栓治疗对梗塞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对28例首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于梗塞后第4周和第12周进行超声心动图观察。所测参数有:左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DVI,LVESVI)及射血分数(EF)。结果急性心肌梗塞患者LVEDVI、LVESVI均明显增高(P<0.01,P<0.05);溶栓组LVEDVI,LVESVI无明显变化(P>0.05),EF升高(P<0.05);未溶栓组LVEDVI、LVESVI明显增高(P<0.05);前壁梗塞组LVEDVI、LVESVI明显增高(P<0.01);下壁梗塞组LVEDVI、LVESVI及EF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第4周和第12周的检查结果作组间比较发现,溶栓组LVEDVI,LVESVI均小于未溶栓组(P<0.05),EF高于未溶栓组(P<0.05);前壁梗塞组LVEDVI、LVESVI均高于下壁梗塞组(P<0.01),EF低于下壁梗塞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左室形态改变,溶栓治疗能有效地阻抑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室的扩张。超声心动图动态评价心梗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
- 刘望彭王宏宇李玉梅康春松陈武李天亮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心肌梗塞心室功能
- 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应用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国人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对 15例心肌梗死、39例心绞痛或可疑心绞痛、6例风湿性心脏病共 6 0例 ,其中男 41例、女 19例 ,平均年龄 ( 5 6± 13)岁 ,采用经皮穿刺桡动脉途径行 Judkins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16 0例全部造影成功。采用 6 F导管者 31例 ,5 F者 2 9例。左侧桡动脉入路 46例 ,右侧 12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由股动脉入路 1例。 1例左侧入路完成右冠状动脉造影后桡动脉严重痉挛改由股动脉入路完成。 2 0例同时完成了左胸廓内动脉造影。 2并发症 9例。 1例手术过程出现肘部血肿 ,2例术后桡动脉搏动消失 ( 3.4% ) ,6例术后桡动脉搏动明显减弱 ( 10 .2 % )。桡动脉并发症女性 5例 ,高于男性 3例 ( P<0 .0 5 )。 6 F导管组 6例 ,高于 5 F导管组 2例 ,但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血管超声显示为桡动脉内血栓形成、管腔狭窄、血流速度减弱等。结论 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痛苦小 ,易止血 ,同时易于行胸廓内动脉造影等优点 ,特别适应于股动脉狭窄及不能持续平卧的患者 。
- 李学文马锋吕吉元张水旺贾永平李天亮靳春荣高宇平赵太生刘向东吴萍王群李玉梅王陆建闫晓梅刘卓敏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术适应证
-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的评估
- 1999年
- 为了评价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对36 例首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于梗塞后4 周和12 周进行了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其中溶栓治疗组21 例,未溶栓组15 例,前壁梗塞组19 例,下壁梗塞组17例。所测参数有: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L V E D V I) ,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 L V E S V I) ,射血分数( E F) 及多普勒血流参数。36 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总体分析结果显示 L V E D V I、 L V E S V I 均明显增高,分别从(555 ±118)ml/ 升高至(678 ±92)ml/ ( P< 001) ,从(297 ±68) ml/ 升高至(343 ±61) ml/ ( P< 005) ; E F 值无明显变化,由0468 ±0101 升高至0429 ±0123( P< 005) 。多普勒血流参数与左室结构和功能改变密切相关。结果表明36 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总体分析心肌梗塞后 L V E D V I, L V E S V I均明显增高,显示心肌梗塞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左室形态改变。多普勒血流参数可帮助我们了解心梗后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由此表明。
- 王宏宇刘望彭王珍李玉梅李志明
-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室功能超声心动图
- 射频消融术治疗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一例
- 2001年
- 李学文马锋吕吉元贾永平尚美生刘向东王群吴萍赵太生李玉梅
- 关键词: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