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盛林

作品数:39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细胞
  • 11篇干细胞
  • 8篇涎腺
  • 7篇胚胎
  • 7篇胚胎干细胞
  • 7篇腺样
  • 7篇囊性
  • 6篇蛋白
  • 6篇人牙
  • 6篇体外
  • 6篇涎腺腺样囊性...
  • 6篇腺样囊性癌
  • 6篇囊性癌
  • 6篇口腔
  • 6篇分化
  • 5篇毒性
  • 5篇牙周
  • 5篇人胚
  • 5篇人胚胎
  • 5篇人胚胎干细胞

机构

  • 32篇北京大学口腔...
  • 14篇北京大学口腔...
  • 5篇北京大学
  • 4篇新加坡国立大...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浙江大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9篇李盛林
  • 12篇俞光岩
  • 9篇葛兮源
  • 8篇王衣祥
  • 7篇刘鹤
  • 6篇傅嘉
  • 4篇孟焕新
  • 4篇张凤秋
  • 4篇邓旭亮
  • 4篇路璐
  • 4篇曹彤
  • 4篇章魁华
  • 4篇战园
  • 4篇唐岩
  • 4篇韩劼
  • 3篇武登诚
  • 3篇甘业华
  • 3篇任玉兰
  • 3篇唐军民
  • 3篇彭晖

传媒

  • 9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现代口腔医学...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第三次全国涎...
  • 1篇英国医学杂志...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武警医学
  • 1篇口腔正畸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第八届全国口...
  • 1篇2014全国...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1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乳牙和恒牙牙髓干细胞中唾液腺分泌相关分子的表达比较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人乳牙牙髓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the pulp of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SHED)和恒牙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的一般生物学特性及与唾液腺分泌相关分子的表达差异,为使用SHED或DPSC治疗唾液腺分泌功能低下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培养SHED和DPSC至第4、7代,使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下颌下腺上皮和间质细胞,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分别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长时间动态活细胞成像及数据分析系统IncuCyte ZOOM检测细胞增殖;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与分泌相关的分子表达。结果第4和7代SHED及DPSC均呈长梭形贴壁生长。4组细胞均阳性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73和CD90,阴性表达上皮干细胞标志物CD49f和CD117。4组细胞增殖无差异。与第4代SHED相比,第7代SHED中与水分泌相关的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1(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1,MR1)和MR3、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与蛋白质分泌相关的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drenoceptor,β1-AR)及分泌蛋白α-淀粉酶和黏蛋白5B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β2-AR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第4代DPSC相比,第7代DPSC中MR3、β2-AR和α-淀粉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R1、AQP5、β1-AR和黏蛋白5B表达降低(P〈0.05)。与1例同年龄段人的下颌下腺组织及其原代上皮细胞相比,第4和7代SHED中各分子表达均低。与同年龄段人的下颌下腺原代上皮细胞相比,第4代DPSC中AQP5表达显著降低(P〈0.05),其他分子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代DPSC中AQP5、β1-AR、α-淀粉酶和黏蛋白5B表达显著降低(P〈0.05),其他分子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和7代DPSC中各分子的表达均显著低于人下颌
杜志豪李盛林葛兮源俞光岩丁冲
关键词:干细胞乳牙牙髓干细胞唾液腺分泌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犬牙髓细胞的体外作用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检测比格犬静脉血制取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自体牙髓细胞(canine dental pulp cells,cDPCs)增殖和趋化的作用,探讨PRF作为自体来源生物材料在临床活髓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cDPCs;用Choukroun一步离心法制取PRF,将其浸泡于纯净的最小必需培养基α(minimum essential medium alpha medium,α-MEM)中,于第7天取浸出液,即为PRF浸出液。细胞增殖作用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对照组为含2%(体积分数)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的α-MEM培养基,实验组为含2%FBS的PRF浸出液,并按PRF浸出液浓度(体积分数)分为20%、40%、60%、80%、100%共5组,分别记为PRF1、PRF2、PRF3、PRF4、PRF5。趋化实验采用Transwell模型,实验组PRF浸出液浓度选择对增殖促进作用最显著的浓度,阴性对照组为不含FBS的α-MEM培养基,阳性对照组为含30%(体积分数)FBS的α-MEM培养基,各组上室均接种1×105个细胞。结果:PRF2组的光密度值(1.45±0.06)显著高于对照组(1.21±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RF1组、PRF3组、PRF4组、PRF5组光密度值分别为1.20±0.02、1.28±0.04、1.19±0.02、1.22±0.02,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02、0.084、0.726、0.779),即40%浓度的PRF浸出液对自体cDPCs的增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该浓度下,PRF组细胞迁移数目为55.89±18.42,与阴性对照组(6.52±1.9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与阳性对照组(59.25±2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0)。结论:PRF与cDPC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40%浓度的PRF浸出液可促进cDPCs的增殖、趋化作用,提示PRF可作为活髓治疗中牙髓修复的盖髓材料使用。
杨盼盼战园李盛林刘鹤
关键词:纤维蛋白牙髓坏死
epiregul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014年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regul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肺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SACC石蜡组织标本30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方法)检测epiregulin在SACC石蜡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1)Epiregulin广泛地表达于细胞质或细胞核。(2)SACC发生肺转移15例,阳性着色率86.7%(13/15),H-score(Hs)定量分析平均为1.26±0.65;未发生肺转移15例,阳性着色率33.3%(5/15),Hs为0.48±0.25。与Ⅰ+Ⅱ期相比,epiregulin在SACCⅢ+Ⅳ期表达显著升高。(3)Kaplan-Miere生存曲线分析未发现epiregulin的表达与SACC患者的预后相关。结论 Epiregulin的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有一定相关性,但仍需要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明。
郭晓葛兮源王衣祥傅嘉李盛林
关键词: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
人牙周膜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人牙周膜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探讨人牙周膜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用地塞米松、吲哚美辛、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和胰岛素诱导其向脂肪细胞定向分化。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形态结构的变化,采用油红O染色法进行鉴定。结果:经成脂诱导分化培养后6 d,人牙周膜细胞内有脂滴出现。随着诱导培养时间的延长,脂滴逐渐增多并融合成脂泡,细胞由梭形变为圆形和椭圆形,体积增大。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见脂泡。油红O染色显示细胞内有中性脂肪形成。结论:人牙周膜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
韩劼孟焕新唐军民唐岩张凤秋李盛林
关键词:人牙周膜细胞脂肪细胞诱导分化
Trx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迁移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Trx1 通过TGF-β1/Akt/GSK-3β信号通路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侵袭和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腺样囊性癌SACC-83 和SACC-LM 细胞系为研究对象.用TGF-β1(0,2,5,...
姜洋葛兮源丁冲黄明伟郑磊刘树铭张杰李盛林张建国
人牙周膜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的研究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人牙周膜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探讨人牙周膜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用地塞米松、吲哚美辛、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和胰岛素诱导其向脂肪细胞定向分化。倒置相差显微镜、透...
韩劼孟焕新唐军民唐岩张凤秋李盛林
关键词:人牙周膜细胞脂肪细胞诱导分化
文献传递
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角质形成细胞过程中标志物的表达特点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诱导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 ESCs)定向分化为角质形成细胞K-h ESCs(keratinocyte derived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并分析诱导过程中K-h ESCs不同标志物的表达特点。方法:运用含骨形成蛋白4、维甲酸和N2添加剂的上皮分化培养基直接诱导h ESCs分化为K-h ESCs,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K-h ESCs核型,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K-h ESCs在分化的不同时期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原代人牙龈上皮细胞(human gingival epithelial cells,HGECs)、人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human immortalized oral epithelial cells,HIOECs)、人永生化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的基因表达差异;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标志物在K-h ESCs的蛋白表达。结果:运用上皮分化培养基成功地诱导h ESCs分化为上皮样细胞K-h ESCs;K-h ESCs核型具有正常46条染色体,无结构异常;K-h ESCs中角质形成细胞标志物基因p63的表达明显低于Ha Ca T细胞(P<0.05),而与HGECs和HIOECs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上皮分化培养基可成功诱导h ESCs分化为具有正常核型的Kh ESCs;标志物的表达特点提示诱导h ESCs分化为K-h ESCs的过程是从h ESCs向单层上皮干细胞分化继而转向复层上皮终末分化发展的趋势,最终得到的K-h ESCs类似于单层鳞状上皮干细胞向终末分化初始阶段的角质形成细胞,该阶段的细胞由上皮干细胞静止状态被激活,处于分化初始高增殖活力阶段。
任玉兰战园路璐李盛林傅歆俞光岩曹彤刘鹤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角蛋白细胞核型分析上皮细胞
靶向药物的配伍问题:联合应用靶向药物阿瓦斯汀和西妥昔单克隆抗体及化疗药物顺铂治疗口腔鳞癌的实验研究
研究背景:随着越来越多的抗肿瘤靶向药物应用于临床,靶向药物之间的配伍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阿瓦斯汀和抗EGFR单抗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分别与化疗或放疗联合应用治疗肿瘤,均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联合应用抗血...
王衣祥董灵毕庆伟葛兮源张晓霞武登诚付嘉李盛林
八年制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验室管理问题探讨
口腔医学八年制作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口腔临床医学人才的学制教育,具有其更高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不仅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宽度深度掌握上、英语水平上和临床能力培养上要达到高于五年制和七年制的要求,且在科研上也要具备一定的独立开展科研的...
李翠英李盛林甘业华陈峰孙丽莎单艳华李铁军
文献传递
涎腺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被引量:23
2008年
Salivary gland tumors are a group of the most common tumors in the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They have features with complicated histopathologic classification and wide distribution. There is little knowledge on the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cs and clinical behaviors of salivary gland tumors of various locations and subtype. The management of salivary gland tumors is also contraversial. Biopsy is not suggested because of seeding of tumor cells. Therefore adjunctive methods are important for preoperative diagnosis. Since 1985, our research group has performed a series of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es on salivary gland tumors including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s and behavior, preoperative adjunctive diagnosis, mechanism,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tant metastasis of 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nd histogenesis of salivary gland tumor. These studies have improved our knowledge on the clinical, histopathological, cytological, imaging features, and biobehavior of different types of slivary gland tumors. We have also suggested related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modified the operative methods of benign tumor of parotid gland. Our efforts have raised the standard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alivary gland tumors.
俞光岩马大权高岩李盛林彭歆吴奇光孙开华黄敏娴李凤和郭传瑸
关键词:涎腺肿瘤外科手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