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肇元
- 作品数:24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济南市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SDF-1在拔牙创软组织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分布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拔牙创软组织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l(SDF-1)的表达及分布,为促进拔牙创愈合提供新思路。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10组,每组3只,分别拔除左侧下颌第一磨牙。于拔牙后1、2、4、7、10 d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技术观察SDF-1在创缘软组织内的分布及表达变化情况。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拔牙早期创口周围牙龈组织内SDF-1表达增强,染色部位主要分布于牙龈上皮的棘层及基底层细胞胞质与细胞间。越靠近基底层细胞,染色越明显。拔牙后4 d,阳性染色部位主要位于基底细胞层,新生肉芽组织内可见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和增殖活跃的成纤维细胞阳性表达。拔牙后7 d,牙龈上皮细胞层染色变得均匀,固有层可见少量阳性染色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拔牙后10 d,牙龈上皮染色特点基本与正常牙龈相似。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SDF-1m RNA的表达水平在拔牙后1 d达到最高(P<0.01),第2天开始下降(P<0.05),拔牙后4 d出现第2次峰值(P<0.01),7 d后其表达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10 d时恢复正常水平(P>0.05)。结论:SDF-1参与拔牙创软组织的早期愈合过程,可能对拔牙创的愈合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 李蕾崔军霍媛媛戎志诚张强李肇元
- 关键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拔牙创
- 口腔溃疡双层膜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观察
- 2005年
- 李肇元马春亮赵仪云王月莲
-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
-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牙冠切割方式的选择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 探讨拔除下颌智齿手术时不同的牙冠切割方式对手术时间及术后创伤的影响.方法 按智齿阻生方式将患者180例分为垂直阻生组、水平阻生组、近中阻生组,每组60例.每组依据拔牙方法再分为两个亚组,垂直阻生组分为传统拔牙亚组与牙冠远中切割亚组;水平阻生组分为牙冠T形切割亚组与牙冠三段切割亚组;近中阻生组分为牙冠T形切割亚组与冠根切割亚组.记录每个亚组手术时间、张口度、肿胀、疼痛度.结果 各组的手术时间、肿胀、张口受限、疼痛度数据如下:垂直组中传统拔牙亚组依次为(14.0±2.7) min、(18.2±1.9) mm、(9.7±3.6) mm和6.9±2.3;牙冠远中切割亚组为(8.2±2.5) min、(14.7±2.0) mm、(3.9±2.4)mm和3.4±1.8;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组中牙冠T形切割亚组为(14.0±2.0) min、(19.2±3.9) mm、(9.5±2.5) mm和5.6±1.7;牙冠三段切割亚组为(18.0±3.1) min、(23.6±3.5) mm、(9.8±2.7) mm和8.5±2.3;手术时间、肿胀、疼痛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口受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中组中牙冠T形切割亚组为(10.2±2.6) min、(18.4±2.9) mm、(6.4±2.5)mm和4.8±1.8;冠根切割亚组为(15.0±3.5) min、(18.9±3.0) mm、(7.0±3.7) mm和7.6±2.3;手术时间、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口受限、肿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牙冠的切割方式需根据智齿的阻生方式设计,垂直阻生选用牙冠远中切割的方法,水平阻生选用牙冠T形切割法,近中阻生可根据角度及深度分别采用牙冠T形切割法或冠根切割法,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创伤.
- 李大鲁魏竹亮张文美李肇元
- 关键词:拔牙口腔外科手术
- 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Osx基因活化材料促进种植体周围骨再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建立Beagle犬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模型,构建含有质粒pcDNA3.1 flag-Osx的基因活化基质,并与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混合,观察Osx基因活化技术对种植体周围骨的形成和矿化的作用。方法:术前抽取Beagle犬骨髓,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扩增质粒pcDNA3.1 flag-Osx。雄性Beagle犬15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5只,第1组为4周组,第2组为8周组,第3组为12周组。每只动物拔除左侧下颌第2、4前磨牙及右侧第2前磨牙,于拔牙创颊侧制备骨缺损,植入奥齿泰GSII种植体3枚,分别填入A组:倍骼生;B组:倍骼生+BMSCs+空载体pcDNA3.1flag;C组:倍骼生+BMSCs+pcDNA3.1flag-Osx。应用GBR技术,在材料表面覆盖Bio-gide胶原膜。分别于4、8、12周后处死动物,取出标本,应用影像学、组织学、组织形态计量学等手段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单因素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硬组织观察:骨缺损处均有新骨形成。C组最多,B组其次,A组最少。2、Micro-CT数据结果显示:第1组:除骨体积分数(BVF)外,其余指标B组与A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骨小梁间隙(Tb.Sp.)、骨小梁数目(Tb.N)、BVF、骨小梁的体积(BV)C组与B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指标C组与A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第2组:除BVF外,其余指标B组与A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Tb.Sp.、骨小梁厚度(Tb.Th)、Tb.N.、BV C组与B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各指标C组与A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第3组:各指标B组与A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除BVF外其余指标C组与B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指标C组与A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与Osx质粒构成的基因活化材料,有明显的骨诱导作用,与不含Osx基质的对照组相比成骨速度更快,新生骨量更多,明显促进了骨组织再生。
- 李大鲁黄国倩李肇元
- 关键词:OSX骨髓基质干细胞MICRO-CT骨缺损种植体
- 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手术探讨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腮腺混合瘤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51例发生于腮腺浅叶的多形性腺瘤,采用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并经过2~8年的随访.结果经随访无1例复发,5例出现涎瘘,3例出现暂时性面瘫,均在3月内恢复.所有病人局部凹陷畸形小,面形恢复较好.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省时,面神经损伤、面部畸形并发症少.
- 赵仪云李肇元王月莲
- 关键词:腮腺多形性腺瘤区域性切除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复合生物膜体外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 2023年
- 目的利用温敏凝胶制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壳聚糖(chitosan,CS)/β⁃甘油磷酸钠(β⁃sodium glycerphosphate,β⁃GP)复合生物膜并观察其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制备CS/β⁃GP溶液并添加SDF⁃1混匀,观察其37℃时凝胶时间的变化。将凝胶铺膜、干燥形成SDF⁃1/CS/β⁃GP复合生物膜,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特征。将复合生物膜置于含细胞培养液的六孔板,静置6、12、24、36、48、60 h后提取上清液(n=3),测定溶液SDF⁃1浓度变化。将Transwell小室上室中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下室置入复合生物膜,分为4组(n=3):M0组即对照组(CS/β⁃GP膜);M1、M2、M3组均为SDF⁃1/CS/β⁃GP膜组,分别含100、200、400 ng/mL SDF⁃1。分别于6、12、24 h对膜下细胞Giemsa染色观察和MTT法测定光密度(OD)值计算细胞增殖率。采用SPSS 19.0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S/β⁃GP溶液加入一定量的SDF⁃1后其凝胶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SDF⁃1/CS/β⁃GP溶液在37℃条件下铺膜、干燥后形成多孔隙结构的半透明生物膜;SDF⁃1/CS/β⁃GP复合生物膜缓释SDF⁃1的体积质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P<0.01);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BMSCs定向迁移的数量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P<0.01),随着复合膜负载SDF⁃1体积质量增高而增加(P<0.01);MTT实验,迁移细胞OD值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P<0.01),随着复合膜负载SDF⁃1体积质量增高而增加(P<0.01)。结论SDF⁃1/CS/β⁃GP复合生物膜具有多孔隙结构并能趋化BMSCs定向迁移,是一种有应用潜力的引导组织再生膜。
- 张凯奇董建勇张雅杰何彦亭霍媛媛霍媛媛李肇元
- 关键词:壳聚糖温敏凝胶引导组织再生膜
- 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在治疗下颌骨折中的应用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在治疗下颌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6 2例下颌骨折患者切开复位 ,根据骨折部位和骨折线情况选用钛板置于下颌骨折线上内固定。结果 :6 2例应用此项技术取得了满意疗效 ,较好地恢复了咬牙合功能。结论 :下颌骨折小型钛板内固定操作简单 ,固定可靠 ,可缩短颌间固定的时间。口内切口面部无疤痕 ,无面神经损伤的危险 。
- 赵仪云李肇元孙广平
- 关键词:下颌骨折骨折固定术钛板
- 牙种植体与许旺细胞联合培养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被引量:1
- 2012年
- 背景:许旺细胞很可能是促进骨整合种植牙周围神经再生的有效因子。目的:观察许旺细胞与牙种植体复合培养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分析牙种植体与许旺细胞的相容性。方法:取成年犬发生Wallerian变性的坐骨神经,用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相结合培养许旺细胞,以1×108L-1浓度接种于喷钛砂酸蚀的牙种植体表面和培养皿。分别在细胞培养的第1,3,6,8,11天,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许旺细胞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许旺细胞与牙种植体复合培养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趋势与许旺细胞单独培养时相同,呈单峰型;但两种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许旺细胞单独培养组,且达到表达峰值的时间较早。提示喷钛砂酸蚀表面的牙种植体能够促进许旺细胞的基因表达,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 孙兰英李肇元葛文章王其宝王浩
- 关键词:牙种植体许旺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
- 固位沟用于后牙牙冠大面积缺损修复的探讨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探讨在后牙牙冠大面积缺损修复中增加固位沟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124颗牙冠大面积缺损的后牙,制备洞型并垫底及作梯,然后在剩余牙体组织或洞底及梯上做固位沟,分别用银汞合金和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复查1~3a后统计成功率及失败病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年总成功率为74.52%,银汞合金组76.92%,光固化复合树脂组69.5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增加固位沟可有效提高固位力及抗力,从而提高后牙牙冠大面积缺损的修复成功率。
- 黄敬春李肇元孙广平
- 关键词:固位沟后牙牙冠大面积缺损
- 穿刺抽吸疗法治疗颌面脓肿
- 2003年
- 目的:穿刺抽吸疗法治疗颌面脓肿的疗效。方法:采用穿刺抽吸治疗方法,对85例颌面脓肿患者(1995~2003年)进行治疗。结果:取得了痛苦小,不留疤痕的良好效果。与传统的颌面脓肿切开引流术相比在不留疤痕和缓解痛苦上有了较大的改善。结论:对于临床推广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 董海营李肇元黄敬春
- 关键词:疤痕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