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李艳超

李艳超

作品数:14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科
  • 3篇骨折
  • 2篇腰椎
  • 2篇植骨
  • 2篇入路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1篇弹簧
  • 1篇弹簧片
  • 1篇导热
  • 1篇底座
  • 1篇短节段
  • 1篇断钉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血功能
  • 1篇腰椎骨折
  • 1篇腰椎退行性
  • 1篇腰椎退行性病...
  • 1篇腰椎椎间

机构

  • 12篇宜宾市第一人...
  • 1篇川北医学院

作者

  • 12篇李艳超
  • 7篇郑海龙
  • 4篇徐显春
  • 4篇王学文
  • 4篇邓学海
  • 4篇魏立
  • 3篇魏祥科
  • 2篇倪红
  • 2篇齐保闯
  • 2篇钟涛
  • 2篇邱宇
  • 1篇何艳
  • 1篇唐强
  • 1篇何开莲
  • 1篇贾琳
  • 1篇郎颖
  • 1篇余启碧
  • 1篇刘勇
  • 1篇卿帅
  • 1篇盛冬梅

传媒

  • 2篇中华骨与关节...
  • 1篇中国骨伤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路不同固定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短期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8年
背景:胸腰椎骨折为骨科常见骨折类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为主要干预方式之一,但不同节段固定的选择尚存争议。目的:比较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共收治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在伤椎固定基础上,采用长节段(伤椎上、下各2个椎体固定)固定治疗的作为长节段组,采用短节段(伤椎上、下各1个椎体固定)固定治疗的作为短节段组。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种固定方法均显著矫正了伤椎前缘压缩度及Cobb角,随访过程中均发生矫正丢失。长节段固定较短节段固定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多、住院时间更长(P<0.05),但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的伤椎前缘压缩度及Cobb角均矫正更好、矫正率更高,且矫正丢失率更低(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长节段固定较短节段固定的手术损伤大,但短期随访具有更好的矫正疗效、矫正丢失率更低。
邓学海王学文李艳超郑海龙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长节段短节段
漏斗技术结合徒手椎弓根探针技术在椎弓根置钉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利用漏斗技术结合徒手椎弓根探针技术置人椎弓根钉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术前测量目标椎的e角、f角及椎弓根直径,选择准确的进针点:骶椎以下关节突左7点右5点为进针点,腰椎以人字嵴顶点作为进针点,胸椎按Kim推荐的人点进针。在椎弓根人口去皮质后据e、f角徒手推进椎弓根探针至椎体前缘,测量所需螺钉长度.再沿钉道扩孔、攻丝及置人相应直径与长度的螺钉;术后CT片按照椎弓根内侧壁穿透〈2mm。外侧壁穿透〈4mm作为安全评价标准。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6月~2012年1月利用该技术在184例中置人736枚椎弓根钉的情况。结果所有螺钉椎弓根内侧壁穿透〈2mm,外侧壁穿透〈4mm,总合格率100%;无一例出现神经根或脊髓损伤加重的表现,无一例出现脑脊液漏。结论利用合理的进针点,在个体化置钉的基础上,利用漏斗技术结合徒手椎弓根探针技术能成功置人胸腰椎椎弓根钉。
王学文李艳超郑海龙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椎弓根钉
一种骨科专用可调式椎板咬骨钳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科专用可调式椎板咬骨钳,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该骨科专用可调式椎板咬骨钳,包括下钳板,所述下钳板包括钳口、第一把手,下钳体、第一滑槽,所述下钳体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仓,所述调节仓远离钳口的一侧设置有第...
徐显春齐保闯何开莲郑海龙李艳超
一种用于股骨髓内钉的断钉取出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股骨髓内钉的断钉取出装置,包括由记忆合金材料压合而成的取出杆,所述取出杆前端分开形成断钉取出部,所述断钉取出部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支腿,所述支腿前端均设置齿钩。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
齐保闯贾琳何艳徐显春郎颖倪红钟涛魏立李艳超唐强余启碧盛冬梅
文献传递
一种骨科诊疗床用的架腿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科诊疗床用的架腿板,包括床架、床板、螺栓、水平调整模块、固定连接块和竖直调整模块,所述竖直调整模块包括有竖直框架、第二电机、竖直螺杆、竖直滑块和支撑杆,支撑杆上端固定安装在水平调整模块右侧底部,所述...
邓学海李艳超郑海龙魏祥科倪红
文献传递
损伤控制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并四肢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及疗效分析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骨科损伤控制理念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治疗的4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39.00±4.12)岁;ISS评分(25.36±10.81)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未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治疗的4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常规组)作为对照进行对比研究,常规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8.00±3.24)岁;ISS评分(26.56±11.44)分。术后按照Matta评价标准对复位进行评价,采用Majeed功能评分标准对术后功能进行评价。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手术后7 d凝血功能改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治疗后应用Matta评价标准对复位进行评价,治疗组(7.38±5.09)mm;常规组(10.11±6.53)mm(P<0.05)。Majeed功能评分:治疗组(86.12±6.84)分;常规组(77.53±8.30)分(P<0.05)。手术后第7天,治疗组的凝血酶原时间、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李艳超刘勇黄波
关键词:骨科损伤控制骨盆四肢骨折凝血功能
后内、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临床报道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髁骨折采用后内、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至2014年38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其中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21~70岁,平均42.3岁;左侧肢体16例,右侧肢体22例。单纯后内髁骨折15例。所有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无血管神经损伤。根据骨折部位分别行后内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及后内、后外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所有的病人均获得随访,按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估:优20例,良14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9.5%.结论:采用后内、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操作简便、复位满意、固定可靠,软组织并发症少,术后疗效满意。
李艳超刘锋王学文
关键词: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后外侧入路骨折固定术
一种骨科治疗用的冰敷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科治疗用的冰敷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冰敷块、连接块、上固定板、转轴和下固定板,所述冰敷块内部设置有若干组冷却部,相邻的冷却部之间通过连接管进行连通,所述冷却部包括有冷却舱、降温块、降温管道和导热网,...
郑海龙邓学海李艳超徐显春魏祥科
文献传递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影像学评估在腰椎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被引量:4
2019年
背景:腰椎椎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经典手术方式之一,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OLIF)因其采用解剖入路,手术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可行性。目的:探讨OLIF联合影像学评估在腰椎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及其间接减压机制。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行OLIF治疗的4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31例,女12例;年龄38~74岁,平均(54.2±11.5)岁。记录患者术前及随访过程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指标评分。结果:手术时间为34~70 min,平均(46.0±11.5)min;术中出血量为25~110 ml,平均(58.0±22.7)ml;术中未出现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分别记录腰痛VAS、腿痛VAS、ODI、JOA和SF-36的数据。腰痛VAS、腿痛VAS、ODI在随访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P均<0.05);JOA和SF-36在随访过程中均呈上升趋势(P均<0.05)。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指标评分,椎间隙背侧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内径及椎管面积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并发症5例(11.6%),随访或二次手术后均缓解。结论:OLIF通过间接减压的方式达到缓解患者症状的目的,其手术可行性高,疗效好,并发症少、可控,为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提供新的手术思路。
邱宇魏立向前生李艳超魏祥科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病变影像学
打压植骨结合结构性植骨重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性骨缺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中应用打压植骨结合结构性植骨在重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dysplasiaofhip,DDH)性骨缺损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成人DDH11例患者,发育不良按Crowe分型为Ⅱ型5例,Ⅲ型6例:骨缺损按美国骨科医师学会分类术前均为Ⅲ型混合型缺损。3例用同种异体股骨头,8例用自体股骨头进行结构性植骨。均用2、3枚螺钉固定。1例用骨水泥型带加强环的臼杯,10例用非骨水泥型带螺旋臼杯压配固定。均取股骨侧髓腔或自体髂骨碎粒打压植骨。术中不同程度松解髋周组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感染。经6~48个月的随访,未发现关节疼痛、臼杯松动。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9.7分(18~52分)提高到术后末次随访时的平均85.7分(52—96分)。结论:结构性植骨及合适的臼杯能提供髋臼骨缺损的结构性即时支撑,打压植骨颗粒能提供充足的骨量支持从而促进臼杯与骨床的融合。
王学文魏立李艳超郑海龙钟涛
关键词:髋关节骨缺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