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怀东

作品数:37 被引量:362H指数:10
供职机构:牛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成年人
  • 9篇中国成年人
  • 7篇队列研究
  • 6篇体质指数
  • 6篇成年
  • 4篇腰围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患病
  • 4篇肌肉
  • 4篇肌肉质量
  • 3篇血压
  • 3篇影响因素
  • 3篇前瞻性队列
  • 3篇前瞻性队列研...
  • 3篇慢性
  • 3篇慢性病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疾病
  • 2篇膳食

机构

  • 37篇牛津大学
  • 36篇北京大学
  • 32篇国家食品安全...
  • 25篇中国医学科学...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8篇教育部
  • 3篇苏州市疾病预...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江苏省疾病预...
  • 2篇苏州市吴中区...
  • 1篇湖南省疾病预...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桐乡市疾病预...
  • 1篇北京诺华制药...

作者

  • 37篇杜怀东
  • 36篇李立明
  • 35篇陈铮鸣
  • 32篇余灿清
  • 32篇吕筠
  • 20篇裴培
  • 18篇郭彧
  • 16篇卞铮
  • 5篇谭云龙
  • 5篇陈怡平
  • 5篇杨玲
  • 2篇陶然
  • 2篇周金意
  • 2篇杨婕
  • 2篇苏健
  • 2篇周汇燕
  • 2篇武鸣
  • 1篇俞敏
  • 1篇谢开婿
  • 1篇秦晨曦

传媒

  • 36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年份

  • 7篇2024
  • 4篇2023
  • 7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ried表型和衰弱指数与死亡风险关联的比较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比较Fried表型以及由不同数量的疾病缺陷构成的衰弱指数(FI)对衰弱状态评价的一致性以及与死亡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第二次重复调查的23615名研究对象的数据,采用5种表型指标构建Fried表型,并分别纳入28个和40个疾病缺陷构建FI-28和FI-40。计算加权Kappa系数比较3种指标对衰弱状态分类的一致性。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衰弱指标与死亡风险的关联。结果采用Fried表型、FI-28和FI-40计算的衰弱率分别为5.4%、7.9%和4.0%。Fried表型与FI-28和FI-40的Kappa系数分别为0.357和0.408,FI-28与FI-40的Kappa系数为0.712。经过(3.9±0.5)年的随访,死亡755人。当采用Fried表型时,与无衰弱组相比,衰弱前期和衰弱组的死亡风险均增加,多因素调整后的风险比(HR)(95%CI)分别为1.60(1.32~1.94)和2.90(2.25~3.73);采用FI-28时,衰弱前期和衰弱组的死亡HR值分别为1.71(1.39~2.11)和2.52(1.95~3.27);采用FI-40时,衰弱前期和衰弱组的死亡HR值分别为1.98(1.60~2.44)和3.71(2.80~4.91)。衰弱状态与死亡风险的关联在不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在低年龄组中的关联强度高于高年龄组。结论Fried表型和基于不同数量的变量构建的FI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都能较好地预测死亡风险。
樊俊宁孙至佳余灿清余灿清孙点剑一郭彧杜怀东陈君石裴培吕筠杜怀东
关键词: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国人成年人
中国成年高血压患者达到强化收缩压控制目标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在中国成年高血压人群中,分析达到强化收缩压(SBP)控制目标(≤130 mmHg)与新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中成年高血压患者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达到强化和常规SBP控制目标的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达到强化和常规SBP控制目标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结果共纳入3628名自报连续服药控制血压的参与者,其中5.0%达到了强化SBP控制目标。在调整性别、年龄以及城乡后,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2.36,95%CI:1.32~4.04)、坚持健康膳食(OR=2.09,95%CI:1.45~2.96)、每日摄入新鲜水果(OR=1.67,95%CI:1.17~2.36)以及采用联合用药(OR=1.82,95%CI:1.03~3.09)的患者更容易达到强化SBP控制目标。随访(10.0±3.7)年后,复合心脑血管结局发生1278名。本研究未观察到达到强化SBP控制目标与常规目标者发生复合心脑血管结局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89,95%CI:0.63~1.25)。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随SBP控制水平的增强有降低的趋势(趋势检验P<0.05)。结论本研究观察到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随SBP控制水平增强而降低的趋势,但未观察到达到强化SBP控制目标相比于常规控制目标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显著保护作用。
杨海铭赵禹碹吕筠余灿清郭彧裴培杜怀东陈君石陈铮鸣孙点剑一李立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协作组
关键词: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
中国10个地区成年人骨骼肌质量和手握力的描述性分析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描述中国10个地区成年人骨骼肌质量和手握力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对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第2次重复调查的24533名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四肢和躯干的肌肉质量,通过Jamar手持握力计测量手握力来衡量肌肉力量水平,并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推荐的标准判断人群低肌肉质量和力量的比例。分地区和人群特征,报告肌肉质量和手握力的均值及标准误,以及低肌肉质量和力量的百分比。结果男性的四肢和全身肌肉质量分别为(22.0±0.02)kg和(49.7±0.05)kg,高于女性的(15.9±0.02)kg和(37.2±0.04)kg;男性手握力为(32.6±0.06)kg,高于女性的(19.9±0.05)kg。绝对肌肉质量和手握力均呈现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的地区差异(P<0.001)。而身高和体重调整的肌肉质量的地区差异规律相反。随着年龄的增加,肌肉质量各项指标和手握力均呈线性下降趋势(线性趋势P<0.001),且手握力下降幅度更大。进一步按照AWGS判断,低肌肉质量和力量的比例随年龄增加而不断上升,≥80岁的老年男性低肌肉质量和力量的比例分别达到56.2%和74.5%,女性分别达到35.7%和66.0%。结论中国成年人肌肉质量和手握力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差异,尤其以老年人低肌肉质量和手握力的比例最高。
吴曼魏玉虾余灿清杜怀东吕筠郭彧郭彧卞铮谭云龙裴培陈铮鸣陈铮鸣李立明
关键词:肌肉质量生物电阻抗分析法
中国人群成年期体重变化现况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队列人群的成年期体重变化状况及其地区和人群差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电子问卷进行面对面基线调查,收集调查对象25岁体重以及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等信息,并测量调查对象当前体重。本研究剔除基线自报患有慢性病、重要变量缺失、年龄<35岁或者>70岁的个体,最终纳入360903名研究对象。成年期体重变化定义为当前体重与25岁时体重的差值。结果研究对象成年期平均增重4.9kg。城市地区人群增重高于农村地区,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10个项目点中,青岛项目点成年期平均增重量最大(9.3kg),甘肃项目点最低(1.5kg)。出生年代越早者,25岁BMI较高。成年期增重量在45~50岁组最高。在调整了年龄和地区后,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体力活动水平、吸烟情况人群的成年期体重变化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5岁时BMI水平越高者,成年期增重量越小;当前BMI水平越高者,成年期增重量越大(趋势P<0.001)。结论CKB项目10个地区研究人群成年期体重变化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差异。
周密祝楠波余灿清杜怀东吕筠郭彧卞铮谭云龙裴培陈君石陈铮鸣李立明代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协作组
关键词:体质指数体重变化
中国10个地区中老年人尿失禁的描述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描述中国10个地区中老年人尿失禁患病率的人群和地区分布特征。方法对完成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2020-2021年第三次重复调查的24913名45~95岁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员面对面询问了解研究对象发生尿失禁的情况,进一步区分单纯压力性尿失禁、单纯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分性别、年龄、地区等特征报告尿失禁及其亚型的患病率,并描述患者严重程度和接受治疗情况。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65.4±9.1)岁。以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年龄标化后,女性自报尿失禁标化患病率为25.4%,男性为7.0%。男性中单纯压力性尿失禁、单纯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的标化患病率依次为1.7%、4.2%和1.2%,女性中对应的标化患病率依次为13.5%、5.8%和6.1%。男性尿失禁及各种亚型的患病率、女性尿失禁及除单纯压力性尿失禁以外的各亚型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01)。调整年龄后,农村男、女性尿失禁患病率均高于城市(P<0.001)。男性和女性尿失禁患者自报接受治疗率分别为15.4%和8.5%。结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尿失禁患病率较高,且女性高于男性,而尿失禁患者的治疗率较低。
胡景岑丁银圻庞海玉余灿清孙点剑一裴培杜怀东杜怀东陈铮鸣陈铮鸣朱兰吕筠李立明
关键词:尿失禁患病率
中国10个地区成年人腌制蔬菜摄入情况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队列10个地区不同种类腌制蔬菜摄入的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CKB项目分别在2004-2008年、2008年和2013-2014年开展了基线调查、第一次和第二次重复调查。根据10个地区第二次重复调查对象的咸菜和酸泡菜平均摄入频率,将调查地区分为摄入咸菜为主地区、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和几乎不摄入腌制蔬菜地区。然后分别在前两组地区中运用logistic回归描述腌制蔬菜摄入的时间变化趋势和人群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他膳食特征的分布情况。结果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包括青岛、哈尔滨、苏州、浙江项目点,而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包括甘肃、四川项目点,两类地区分别纳入204036和105573名基线调查对象。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在基线调查、第一次和第二次重复调查腌制蔬菜的平均摄入频率分别为3.1、3.3、1.8 d/周;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相应的频率为2.8、2.7、1.6 d/周,均呈下降趋势(P<0.001)。基线调查时两类地区的已婚、文化程度较低者腌制蔬菜摄入频率均更高;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年龄较大者腌制蔬菜摄入频率更高,而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相反(P<0.001)。随着腌制蔬菜摄入频率的增加,两类地区经常摄入辣食、口味偏咸等人群比例也呈增加趋势(P<0.05)。结论CKB项目人群的腌制蔬菜摄入种类和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摄入频率呈下降趋势,且与其他膳食特征存在相关。
喻唯兰勇兵吕筠孙点剑一裴培杜怀东陈君石陈铮鸣李立明余灿清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协作组
关键词:腌制蔬菜咸菜酸泡菜
客观测量身体行为的大型人群队列研究进展与实践
2024年
受限于传统自我报告问卷测量方法的信、效度,身体行为(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的准确测量受到很大限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度计等客观测量设备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测量身体行为相关特征,并逐渐为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所用。然而,我国乃至亚洲人群尚缺乏采集身体行为客观测量数据的大型队列研究。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在第三次重复调查(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使用Axivity AX3腕式三轴加速度计测量研究对象的日常活动及睡眠情况,最终共纳入全国10个项目地区20370名研究对象,其中女性占65.2%,年龄(65.4±9.1)岁,不同项目地区研究对象的身体行为活动水平具有较大差异。CKB项目开展的身体行为客观测量数据为描述我国中老年人24 h身体行为特征、探究身体活动、久坐行为、睡眠的健康效应以及其与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科研资源。
陈媛媛柯雅蕾吕筠孙点剑一潘烺裴培杜怀东陈君石陈铮鸣李立明Aiden Doherty余灿清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协作组
关键词:队列研究
中国10个地区成年男性Y染色体嵌合缺失流行病学分布及其与肺癌的前瞻性关联研究
2024年
目的描述和分析中国10个地区成年男性Y染色体嵌合缺失(mLOY)携带者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并探究mLOY与肺癌的前瞻性关联。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基线调查(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体格指标等)、遗传分型及随访监测(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健康结局),采用嵌合染色体变异工作流检测识别mLOY携带者,分年龄、地区、基线生活方式及疾病特征描述其流行病学分布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LOY的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究mLOY和肺癌的前瞻性关联,在不同年龄段及不同吸烟状况人群中进行分层研究,并采用乘积分布法分析mLOY在吸烟与肺癌关联间潜在的中介作用。结果研究纳入42859名成年男性,共检出2458名mLOY携带者(检出率为5.7%),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5),城市地区检出率(7.3%±0.2%)高于农村地区(4.7%±0.1%),吸烟可能是mLOY检出的危险因素(OR=1.49,95%CI:1.36~1.64)。经过平均11.1年随访,共累计观察到1041名肺癌新发病例,mLOY携带者新发肺癌的风险增加了24%(HR=1.24,95%CI:1.01~1.52),扩增性mLOY携带者(携带mLOY细胞分数≥10%)肺癌发生风险增加了50%(HR=1.50,95%CI:1.13~2.00),未发现年龄或吸烟状况的修饰效应作用(交互作用P>0.05)。mLOY在吸烟和肺癌关联中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的点估计值(95%CI)为0.09(0.01~0.17)。结论我国10个地区成年男性mLOY检出率存在明显的社会人口经济学及生活方式分布差异,携带mLOY尤其是扩增性mLOY会显著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且mLOY可能在吸烟与肺癌的关联中起中介作用。
赵禹碹宋明钰吕筠余灿清裴培杜怀东杜怀东陈铮鸣陈铮鸣李立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协作组
关键词:流行病学分布肺癌
中国10个地区成年人午睡行为特征及其与慢性病的相关性分析
2022年
目的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10个地区人群午睡行为的分布特征,探索我国成年人午睡习惯与主要慢性病的关系。方法剔除基线调查时自报患有肿瘤的个体后,采用logistic回归描述调查对象午睡习惯的地区和年龄分布,分析午睡习惯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肝病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510145名研究对象,其中39.9%有夏季午睡习惯,20.8%有常年午睡习惯。夏季午睡和常年午睡的分布存在城乡差异,农村地区及苏州市项目点以夏季午睡为主,比例在32.9%~73.3%之间;海口市和柳州市常年午睡率较高,分别为60.4%和63.3%。常年午睡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趋势P<0.001),以70岁组最高(31.9%)。夏季午睡与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慢性肝病呈正相关,OR值(95%CI)分别为1.10(1.07~1.14)、1.03(1.02~1.05)、1.07(1.02~1.12)和1.07(1.00~1.14),常年午睡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慢性肝病均呈正相关,OR值(95%CI)分别为1.33(1.29~1.37)、1.11(1.09~1.13)、1.39(1.33~1.45)、1.33(1.26~1.41)、1.12(1.08~1.16)和1.27(1.18~1.37)。结论CKB项目的人群在午睡习惯上存在地区及年龄差异,午睡与主要慢性疾病呈正相关,且常年午睡与慢性病相关性更高。
温俏睿朱蕴卿吕筠郭彧裴培杨玲杜怀东陈怡平陈君石余灿清陈铮鸣李立明
关键词:年龄差异慢性病
中国儿童肥胖的遗传易感性与成年期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的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儿童肥胖的测量学指标BMI相关基因序列变异与发生缺血性心脏病(IHD)、急性冠心病事件(MCE)的关联。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中6.9万余名具有全基因组遗传数据的样本,剔除基线时患有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的个体,最终纳入64454人。采用既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显著性遗传位点构建儿童BMI遗传风险评分,并根据其五分位数进行分组,最低五分位组为低遗传风险组,最高五分位组为高遗传风险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儿童BMI的遗传风险评分与IHD、MCE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研究对象平均随访10.7年,期间新发IHD 7073例,MCE 1845例。调整了性别、年龄、地区及前10个遗传主成分后,与低遗传风险组相比,高遗传风险组发生IHD、MCE的HRs值(95%CIs)分别为1.10(1.02~1.18)、1.10(0.95~1.27)。遗传风险评分每增加一个标准差,IHD的发病风险增加4%(2%~6%)(线性趋势P=0.001)。进一步调整基线BMI后,高遗传风险组与低遗传风险组的效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遗传风险评分与IHD发病风险间仍具有线性趋势(P=0.019)。结论成年人IHD风险随儿童肥胖遗传易感性的增加而增加,提示儿童肥胖是发生IHD的危险因素。儿童肥胖作为一个容易识别的特征,应定期关注其变化情况,实现成年人IHD的早期干预。
王文秀黄宁浩吕筠余灿清郭彧裴培杜怀东陈君石陈铮鸣黄涛李立明
关键词:儿童肥胖缺血性心脏病遗传易感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