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光

作品数:35 被引量:204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5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高效液相
  • 10篇熊果酸
  • 10篇色谱
  • 10篇果酸
  • 8篇液相色谱
  • 8篇相色谱
  • 8篇高效液相色谱
  • 7篇色谱法
  • 7篇白桦脂酸
  • 6篇枣仁
  • 6篇酸枣
  • 6篇酸枣仁
  • 6篇细胞
  • 5篇液相色谱法
  • 5篇中药
  • 5篇肿瘤
  • 5篇高效液相色谱...
  • 4篇液相
  • 4篇色谱法测定
  • 3篇药物

机构

  • 27篇华中科技大学
  • 11篇江汉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第16...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6...

作者

  • 35篇杨光
  • 9篇杨昕
  • 5篇赖玲
  • 4篇相延英
  • 4篇陈晓青
  • 2篇项光亚
  • 2篇付向宁
  • 2篇涂胜豪
  • 2篇陈宝林
  • 2篇黄志勇
  • 2篇黄伟
  • 1篇吴熙瑞
  • 1篇杨光
  • 1篇杨辉
  • 1篇徐卉
  • 1篇李鸣真
  • 1篇田玉科
  • 1篇杨明炜
  • 1篇杨明炜
  • 1篇陈红波

传媒

  • 6篇医药导报
  • 4篇江汉大学学报...
  • 3篇药物分析杂志
  • 3篇中草药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9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枇杷叶中熊果酸的提取与分离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研究提取和分离枇杷叶中熊果酸的方法。方法用95%乙醇超声波提取3次,每次30 m in,回收乙醇,浸膏分别用石油醚、1%氢氧化钠溶液和水洗至洗出液无色,再用无水乙醇加热溶解,加活性炭回流脱色15 m in,滤过。用热乙醇反复洗涤残渣,放冷,静置,得白色片状结晶,用热甲醇重结晶,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晶纯度。结果从200 g枇杷叶原药材中得到0.85 g熊果酸结晶,所得熊果酸纯度为94.0%。结论该法可提取得到较纯的熊果酸结晶。
相延英杨昕杨光黄伟
关键词:熊果酸枇杷叶
肝硬化程度影响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病人肝切除术后预后:单中心倾向匹配分析
董可帅梁宾勇张二雷张尊义杨光黄志勇
不同靶控浓度反馈输注异丙酚的药效动力学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靶控反馈输注异丙酚的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寻求最佳靶控浓度。方法24例ASA Ⅰ~Ⅱ级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8例。术中行异丙酚反馈靶控输注。三组靶浓度分别为3.0 μg/ml(A组)、3.5μg/ml(B组)、4.0μg/ml(C组)。术中监测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分别于诱导前、异丙酚输注后1、2、3、4、5min、插管后、10、15、20、30、40 min、唤醒时、拔管时抽取桡动脉血,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 麻醉诱导期间,A组BIS下降与B组、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异丙酚诱导剂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麻醉维持期间,A组用药量少于B组和C组(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MAP、HR的波动明显大于B组、C组(P<0.05)。麻醉诱导期C组患者的MAP下降幅度大于B组(P<0.05)。各点实测血药浓度(Cm)低于预测血药浓度(Cp)。B组Cm、Cp的曲线波动均较C组小。三组BIS与Cp均良好负相关。结论 在LC术中3.5μg/m1靶控浓度为异丙酚靶控反馈输注静脉麻醉的推荐浓度。
徐卉田玉科杨辉杨光
关键词:异丙酚药效动力学药物投与系统剂量效应关系
运用生物信息学及分子对接探讨熊果酸治疗宫颈癌的分子机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及分子对接术探讨熊果酸治疗宫颈癌的分子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DrugBank数据库检索熊果酸的疾病潜在靶点。在GeneCards及GEO数据库检索疾病“cervical cancer”,限定物种为“Homo sapiens”,通过分析筛选,得到GSE63514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综合筛选得到熊果酸治疗宫颈癌的潜在靶点共39个。通过Cytoscape3.8.0软件下BisoGenet及CytoNCA插件创建靶点基因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药物与疾病基因的GO和基因-KEGG通路分析。利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预测熊果酸和疾病核心靶点的结合度,利用PyMOL软件绘图。结果熊果酸治疗宫颈癌共39个潜在靶点,GO功能1171条,KEGG通路172条,筛选出与肿瘤相关的主要信号通路有:pathways in cancer、TNF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p53 signaling pathway、apoptosis等。成功验证熊果酸小分子与RELA、JUN、CDKN1A、ICAM1、STAT3、NFKBIA基因的分子对接。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等方法,揭示熊果酸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及抗炎等相关基因及通路发挥多靶点和多通路的抗宫颈癌作用。
杨光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分子对接宫颈癌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氯芬酸钠栓含量的研究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双氯芬酸钠栓的含量 ,并与紫外分光光度法 (UV)测定结果相比较。方法 :HPLC法用反相YWG———C18柱 ,流动相为甲醇 pH7.8磷酸盐缓冲溶液 ( 70 :30 ) ,检测波长为 2 5 4nm ,选用二苯胺为内标 ;UV法采用氯仿溶解药栓 ,pH 7.8磷酸盐缓冲液萃取的方法 ,检测波长 ( 2 76± 1)nm。结果 :HPLC的平均回收率 99.8% ,RSD =0 .96 % ,系统适用性好 ,可将基质与双氯芬酸钠很好地分离 ;UV法测得平均回收率 10 1.3 % ,RSD =0 .5 4%。结论 :HPLC法能完全去掉基质干扰 。
杨光詹学锋沈明昭
关键词:双氯芬酸钠栓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药物含量测定
熊果酸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与体外溶出度测定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提高制剂中熊果酸(UA)的溶出度。方法选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作为载体,用溶剂法制备熊果酸固体分散体;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度;并进行差动分析以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和药物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使用HPLC法测定UA的溶出量,结果准确可靠、稳定、无载体的干扰。制备成固体分散体能显著地提高UA的体外溶出速度。结论可以选择PVP-K30作为载体制备UA固体分散体,有效地提高UA溶出速度。
赖玲杨光杨昕
关键词:熊果酸聚乙烯吡咯烷酮固体分散体溶出速度高效液相色谱法
靶向叶酸受体的熊果酸脂质体制备及其对人口腔肿瘤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构建新型靶向性熊果酸脂质体,并考察其对人口腔肿瘤的靶向抑制作用。方法:以新型叶酸靶向材料叶酸-聚乙二醇-胆固醇的半琥珀酸盐作为靶向分子,再用m PEG-DSPE对脂质体表面进行结构修饰,以熊果酸为抗癌药物,利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载熊果酸的PEG修饰靶向熊果酸脂质体(F-PEG-L-UA);并对该脂质体进行表征;考察其对人源性口腔表皮癌KB细胞及其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结果:与普通熊果酸脂质体(PEG-L-UA)相比,本研究所制备的熊果酸主动靶向脂质体粒径、分散系数、包封率及电位等理化性质无显著差异性,粒径约150~160 nm、颗粒分散均匀、呈负电性,熊果酸包封率大于85%。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F-PEG-L-UA表现出良好的肿瘤细胞靶向性、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和促肿瘤细胞凋亡效应。体内药效学实验证实与被动靶向脂质体相比,F-PEG-L-UA能够显著抑制口腔肿瘤的生长。结论:本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靶向熊果酸脂质体,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证实其具有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将有利于体内肿瘤的靶向治疗效果。
杨光张涛陈晓青
关键词:熊果酸脂质体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片中雷公藤甲素含量的改进方法
<正>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片(雷公藤的醋酸乙酯提取物片剂)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明显的一种药物。雷公藤甲素(tripotolide,...
涂胜豪陈红波杨光
文献传递
常用中药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被引量:61
2004年
目的 :测定多种中药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筛选提取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原料。方法 :采用RP HPLC法同时测定中药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选用ODSC1 8色谱柱 ,流动相 :甲醇 水 冰乙酸 三乙胺 (90∶ 1 0∶ 0 .0 3∶0 .0 6 ) ,检测波长 :2 1 0nm ,流速 :0 .6mL·min-1 。结果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分别在 0 .4 0 0 0~ 2 .0 0 0 μg(r =0 .9997)和0 .4 0 80~ 2 .0 4 0 μg(r =0 .9998)范围内呈线性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 0 2 .7%和 1 0 1 .3%。RSD分别为 2 .1 2 %和 1 .78%。结论 :该法准确 ,快速 ,灵敏。可用于药材质量比较及控制。
相延英杨光
关键词:中药齐墩果酸熊果酸
靶向熊果酸脂质纳米粒抗宫颈癌的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靶向熊果酸脂质纳米制剂抗宫颈癌的作用效果。方法利用新型靶向性功能材料叶酸-CONH-聚乙二醇-NH-胆固醇合成靶向熊果酸脂质纳米粒,采用MTT法对比靶向熊果酸脂质纳米粒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宫颈正常鳞状上皮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的差异性;用流式细胞术考察其促细胞凋亡作用;应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Bax、Livin及Caspase-3的蛋白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检测基因表达,探索靶向熊果酸脂质纳米粒抗宫颈肿瘤的作用机制。初步考察靶向熊果酸脂质纳米粒在荷瘤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结果靶向熊果酸脂质纳米粒对HeLa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增殖抑制及促细胞凋亡作用;使细胞中Livin、Bcl-2基因或蛋白表达增加,Caspase-3、Bax基因或蛋白表达减少;体内抑瘤效率高于普通熊果酸脂质纳米粒。结论靶向熊果酸脂质纳米粒可有效传输药物至肿瘤组织,抑制细胞的增殖,促使其凋亡,具有一定的体内抗肿瘤效果。
杨光陈晓青陈中强
关键词:熊果酸宫颈癌HELA细胞抗肿瘤叶酸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