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兴玉

作品数:39 被引量:32H指数:2
供职机构: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文学
  • 11篇哲学宗教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伦理
  • 7篇史剧
  • 7篇文学
  • 5篇历史剧
  • 4篇郭沫若历史剧
  • 3篇哲学
  • 3篇社会
  • 3篇生存论
  • 3篇视域
  • 3篇文艺
  • 3篇文艺学
  • 2篇叙事
  • 2篇学科
  • 2篇研究综论
  • 2篇灾疫伦理学
  • 2篇知识
  • 2篇植物
  • 2篇生境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理性

机构

  • 34篇乐山师范学院
  • 5篇辽宁大学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作者

  • 39篇杨兴玉
  • 2篇唐代兴

传媒

  • 5篇湖南科技学院...
  • 4篇阴山学刊
  • 3篇吉首大学学报...
  • 3篇玉溪师范学院...
  • 2篇四川戏剧
  • 2篇郭沫若学刊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河北学刊
  • 1篇齐鲁学刊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大学学报...
  • 1篇天府新论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鄱阳湖学刊
  • 1篇中国美学研究
  • 1篇2007年全...
  • 1篇第二届(20...

年份

  • 3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学研究中的边缘化论争被引量:1
2009年
由于指称对象和价值立场等关系,看似浅近的"边缘化"在文学研究中成了极为含混的能指。尽管争鸣文章数以百计,但边缘化所涉的基本维度却相当有限。朝向自主性的边缘化,是对新时期文学/文艺学地位的合理判断;指涉文学衰落的边缘化,意在守护精英文学价值,但有以偏概全的疏失;指认理论危机的边缘化,凸现了文艺学之现实属性的重要性;指称跨学科研究的边缘化,不能消解跨学科研究的现实价值。
杨兴玉
关键词:文学边缘化指称对象价值立场
全民环境教育:迷思与出路被引量:1
2016年
当代社会面临环境问题的悬崖化危机,但现有治理模式因为民众缺位而收效甚微,其解决之道在于推行全民环境教育,发展民众的环境认知能力与环境行动能力,重塑和优化国家环境实力。全民环境教育的实践前提,在于教育与政治协同合力。全民环境教育的行动路径,在于推进环境教育立法,构建整体的教育平台和社会激励机制,并以学校教育为支点,优化全民的环境意识,唤醒公民的生态良知。
杨兴玉唐代兴
生态良知说的思想本源被引量:1
2016年
阿尔多·利奥波德所提出的生态良知,是环境伦理主体得以审美化生成的心灵根基。但是,他出于对生态叙事的偏好,并未对生态良知概念进行严格界定。在中、西方文化中,均可寻获生态良知说的本源。前者源出儒家典籍《孟子》,该书不仅是中国良心说的渊薮,并且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后者以黑格尔、海德格尔的论述最为精深,一方面,黑格尔凸显了中西良知说的分野,其开启了良知的生存论阐释;另一方面,黑格尔哲学不乏生态意蕴,而海德格尔思想对于环境伦理学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生态良知说有望得以深度建构。
杨兴玉
关键词:环境伦理生态良知生态叙事
伦理与文学的纠葛——郭沫若史剧研究综论
2014年
作为本体论根据,"真实"问题构成了郭沫若史剧研究的逻辑起点。研究者不能拘泥于历史真实,而应考量艺术真实,进而思考其文化真实。郭沫若史剧的艺术真实融汇了失事求似、诗意特征、表现主义等多种艺术特质,因此难以框范于单一的戏剧范型内。郭沫若史剧的文化真实呈现为政治与人道的伦理纠葛,后者的艺术效应尤为深远。研究者对郭沫若史剧生命充盈或匮乏的揭橥,具有叙事伦理批评的意蕴。
杨兴玉
科际整合的现代性意蕴被引量:3
2011年
科际整合有助于解蔽不同学科的潜在关联。所谓学科,既是一种知识分类,又是一种社会建制,同时还隐含着话语规训的权力机制。现代性话语具有多元意蕴,其内在精神体现为一种思维方式或价值观念,其外在表征则展开为世俗化、理性化和专业化的社会进程。现代学科制度对于世俗化、理性化、专业化的追求,在拓展人类知识域限的同时,却加剧了现代社会的价值困境。科际整合旨在克服学科制度造成的现代性困境;与此同时,其反思性特征同样是现代性意蕴的重要表征。
杨兴玉
关键词:学科制度科际整合
郭沫若戏剧研究的生态图景被引量:1
2012年
学术界对郭沫若史剧研究已有较详备的综述,由此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学术接力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以生态论为视域,初步描述郭沫若戏剧研究史的基本图景。郭沫若史剧研究的生态图景在表层上呈现为阶段生成性与话语空间性;在深层上展现为研究话语的交互、层累与还原。相关的研究实绩,集中体现为对郭沫若史剧的历史考辨与理论阐释。在诸多著述的众声喧哗中,可能留存下少数经典文献,这就是郭沫若历史剧的一种研究生态。
杨兴玉
关键词:郭沫若历史剧层累
边缘性整合:当下文艺学的现代性被引量:1
2010年
新时期以来,国内文艺学研究呈现出边缘性整合的态势。在此之前,并不存在科际整合或者边缘化的可能。政治与学术的正常化,促成了文艺学的边缘化。这种边缘化本身又伴随着科际整合,由此具有边缘性整合的特征。科际整合如果过分依从工具理性,将很难摆脱其方法论困境。因为工具理性对学科自主性的绝对诉求,将最终取消科际整合的可能。有别于此,文艺学的边缘性整合,却可能超越现代学术研究的碎片化症候,并由此构成中国文艺学的现代性特征。
杨兴玉
关键词:边缘化文艺学
美学课程:走向澄明之境
2017年
为追求可接受性而展开美学课程改革,不应牺牲课程的知识内核。美学课程不限于知识体系或者教学目标,更包含学习者个体生命的意义生成。美学课程可能从三个层面促成个体生命的审美亲证:在微观层面上,促使个体如其所是地面对事物本身;在中观层面上,为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行动策略;在宏观层面上,走出当下生存困境,重建人类精神家园。
杨兴玉
关键词:美学课程核心知识
佯谬或洞见:环境伦理主体的美学之思被引量:1
2016年
作为一个开放的问题域,环境伦理主体可能借助去蔽、境域、体验等美学方法而得到诠解。首先,对于自然主体地位的认可,不仅是超越人类沙文主义的观念进步,也是对于被遮蔽的古希腊罗马思想的美学去蔽。其次,美学的"境域生成"方法,有助于超越实体主义思路而朝向环境伦理主体的真意。复次,只有穿越片面的认知主义,才能在环境体验中实现环境伦理主体的审美亲证。
杨兴玉
关键词:环境美学进化主义实体主义认知主义
伦理教育的生境之路——《生境伦理的教育道路》刍议
2016年
生境伦理学以生境为内在尺度,探寻当代伦理学的重构。人类所面临的灾疫、道德、精神等生境难题,有待伦理学、教育学的有效介入。是故,生境伦理学始于人性论重建,而终于伦理教育。后者不止于成才教育,而应臻于成人教育。原初的中西方教育思想,以不同形态闪烁着人性论光芒。生境伦理学汲取了古代教育思想再造人性的智慧,主张构建人、社会、自然一体的认知平台,由此不仅指向一种道德教育,更朝向一种伦理化育。
杨兴玉
关键词:伦理教育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