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剑波
- 作品数:34 被引量:150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胎盘免疫调节因子治疗恶性肿瘤313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1999年
- 本研究应用胎盘免疫调节因子(PIF)辅助治疗恶性肿瘤313例,并以同期诊断相同的恶性肿瘤313例作对照,以观察其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疗组病人体重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01);CD+3;CD+4细胞、NK细胞活性和淋转率明显升高(P值均<0.001),CD+8细胞降低,但未达显著水平。CD+4/CD+8细胞比值治疗后比治疗前也有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无差异;IgG、IgM水平有明显提高(P<0.001),IgA水平有提高,但无显著差异。提示PIF是一种较好的免疫调节剂和免疫增强剂。
- 梁积恒张丽生张力图张力图黄少珍郭建霞胡晓桦黄少珍姚德生杨剑波张作军胡晓桦
- 关键词:恶性肿瘤免疫疗法胎盘免疫调节因子
- 多保留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多保留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行多保留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共清扫淋巴结485枚,颈淋巴结转移率66.0%(320/485);声音嘶哑2例;术后颈丛功能满意,颈部肌肉无僵硬萎缩,无肩下垂、抬肩无力及肩部疼痛,亦无耳后、肩部感觉障碍和面部水肿。均获随访,平均4(1~7)年;颈部复发1例,肺转移、全身多发转移各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多保留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作用确切,在彻底清扫颈淋巴结的同时能更好地保留患者颈部功能及外形,避免术后颈面部水肿及感觉异常。但对于颈部淋巴结广泛转移且淋巴结较大,肿瘤外侵明显的不在该手术考虑范嗣内。
- 杨剑波许坚韦正波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颈淋巴结清扫术
-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治分析被引量:12
- 2004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 2 0 0 2年间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 89例 ,时间 5~ 196个月 ,平均 6 8 9个月。复发 5例 ,无死亡 ,未发现远处转移。因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而发现微小癌 38例 ,另 5 1例术前怀疑为癌 ,经活检发现微小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4 0例 ,最多发生在颈深上、中组和气管食管沟组淋巴结。腺叶多发结节转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发结节。不同大小的原发肿瘤 (≤ 5mm ;>5mm)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其差异有显著性。是否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对局部复发率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术前触诊、B超检查、术中探查及冰冻组织切片对提高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断非常重要。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切除范围 ,疗效是同样的。建议区分两类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一类良性进展 ,应以保守性手术为主 ;另一类侵袭性进展 ,有不良预后 ,应行积极的手术方式。
- 许坚曾先捷杨荣宁莫立根杨剑波李伟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生物学行为
- P^(53)、bcl-2、c-fos基因在脑胶质瘤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 P5 3、Bcl- 2、c- fos基因在脑胶质瘤表达水平以及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染色法对 47例脑胶质瘤组织蜡块标本进行 P5 3、Bcl- 2、Fos蛋白的检测。结果 :47例脑胶质瘤中 P5 3、Bcl- 2、Fos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 48.9% (2 3/ 47) ;5 7.4% (2 7/ 47) ;46 .8% (2 2 / 47) ;其中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 P5 3蛋白阳性水平要高于星形细胞瘤 ,而 Bcl- 2蛋白阳性水平则是星形细胞瘤组显著高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结论 :P5 3、 Bcl- 2、 c- fos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而 P5 3、Bcl- 2的表达水平则与脑胶质瘤的恶性及分化程度有关 ,并可能使肿瘤细胞凋亡过程障碍。
- 曾先捷姚洁民邝晓聪莫立根许坚杨荣宁杨剑波李伟张哲颜献辉黄菊
- 关键词:脑胶质瘤P^53基因BCL-2基因C-FOS基因
- 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在颅前底缺损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在颅前底肿瘤术后颅底缺损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经额颅内入路手术或颅面联合手术前颅底肿瘤患者采用帽状腱膜骨膜瓣重建颅底缺损,不带游离皮肤、骨片、钛网。修复最大缺损3cm×5cm。结果术后全部病例临床症状改善,1例术后第4天出现脑脊液漏,自然恢复,无手术死亡、脑膜脑膨出、颅内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1年至11年。存活1年以上者18例。3年以上者11例,5年以上者7例。死亡8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8/21(85.7%)、11/17(64.7%)、7/13例(53.8%)。结论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具有柔软、血供好、强度大等优点。可以有效分隔颅腔和鼻腔,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前颅底重建方法,可用于较大颅底缺损的重建。
- 莫立根许坚曾先捷杨剑波李伟韦正波
- 关键词:颅底帽状腱膜显微外科手术
-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的诊治经验,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5例首诊时误诊为其他疾病。3例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9例行B超检查,1例行ECT检查,5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2例行脑血流图检查,仅3例手术前行颈动脉压迫试验。7例采用单纯瘤体切除,1例行瘤体与颈外动脉切除,1例行瘤体与部分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外动脉一同切除,未做颈动脉重建,1例瘤体切除同时行部分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外动脉切除,并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结果本组术后无死亡、偏瘫和失明病例,1例出现患侧口角歪斜,2例出现霍纳综合征,2例出现声嘶、呛咳,2例出现吞咽困难,3例出现舌歪。9例获随访,时间1~12年,无复发病例。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颈动脉体瘤的认识,注意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免误诊;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肿瘤暴露和手术技巧、精心的术后护理是治愈该病、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 韦正波许坚莫立根杨剑波
-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大隐静脉移植
- 原发性甲状腺结核误诊1例
- 2013年
- 患者,男,20岁,因发现颈前肿物2个月于2012年10月23日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颈前肿物,初如花生米大小,有轻微吞咽疼痛感,无发热、盗汗、腹泻、吞咽及呼吸困难等局部压迫症状,否认有心悸、多汗、易怒、多食易饥、手颤等甲亢症状,近2个月来肿物明显增大。既往无结核病史及与疑似结核患者接触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 何柏杨剑波李伟
- 关键词:甲状腺结核甲状腺肿瘤误诊
- 头颈部鳞癌与甲状腺癌颈清扫术的选择方式及其效果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头颈部鳞癌与甲状腺癌颈清扫术选择方式 ,对比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80例颈清扫术临床资料 ,其中头颈部鳞癌组 35 7例 ,甲状腺癌组 2 2 3例。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和转移淋巴结浸润程度有显著性差异。根治性颈清扫术治疗两组的 5年、10年生存率及功能性颈清扫术治疗两组的 10年生存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功能性颈清扫术治疗两组的 5年生存率无差异。选择同一术式的两组例数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的分区性颈清扫术无显著性差异 ,但清扫点不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转移淋巴结浸润程度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因两种癌生物学特性不同 ,颈清扫术时不能按照临床分期一视同仁 ,对头颈部鳞癌的清扫术应比甲状腺癌的清除范围要扩大。
- 许坚李伟杨荣宁曾先捷莫立根杨剑波韦正波
- 关键词:功能性颈清扫术头颈部鳞癌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显著性差异
- 声带神经束膜瘤1例报告被引量:1
- 2016年
- 1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因声嘶11年,发现右声带肿物8 d入院。查体:声嘶明显,无呼吸困难,喉外形正常,无骨摩擦感和气管移位。间接喉镜检查见右侧声带肿物,约1 cm×1 cm,灰白色,乳头状。入院行喉部、副鼻窦及胸部CT检查:右侧声带可见软组织肿块影,截面约2.1 cm×2.2 cm,边界尚清,增强扫描未见明确强化表现。
- 罗永标杨剑波许坚曾先捷李伟李富波
- 关键词:喉肿物
- 颈段气管袖状切除术改进的探讨
- 目的:探讨在颈段气管袖状切除术中,如何在游离颈段甚至胸段气管时,利用健康甲状腺组织提供或维持气管的血液供应,保证气管吻合口的顺利愈合及游离气管的良好生长,防止吻合口的开裂。材料与方法:收集近20年来的颈段气管袖状切除术1...
- 许坚曾先捷杨剑波莫立根杨荣宁李伟韦正波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