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平

作品数:29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诗歌
  • 5篇文学
  • 4篇写作
  • 3篇新诗
  • 3篇诗性
  • 3篇诗意
  • 2篇直觉
  • 2篇中国诗歌
  • 2篇散文
  • 2篇文化
  • 2篇国诗
  • 1篇当代诗
  • 1篇当代诗坛
  • 1篇党组
  • 1篇党组织
  • 1篇党组织建设
  • 1篇地方主义
  • 1篇地理特征
  • 1篇新诗史
  • 1篇新时期诗歌

机构

  • 22篇长江师范学院

作者

  • 22篇梁平
  • 1篇周全胜

传媒

  • 10篇长江师范学院...
  • 3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小说评论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当代文坛
  • 1篇芒种
  • 1篇黄冈师范学院...
  • 1篇四川教育学院...
  • 1篇涪陵师范学院...
  • 1篇中学语文教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诗:语言的散化与诗意的凝结
2012年
从历史语境和新诗实践看,新诗语言的散文化是与新诗体式相伴而生的一种语言形态,人们把新诗散文化带来的弊端归于胡适有失公正。新诗语言必然也必须散文化,但散文化的诗歌语言需在诗意的统摄下保持诗化特征。语言运用与诗意凝结有共生性,但诗意乃诗之本性,因而尤为重要。正确处理两者关系是实现新诗良性发展的关键。
梁平
关键词:新诗诗歌语言散文化诗意
形象诗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
2010年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所引发的生活的艺术化形态。但它要求的不是艺术的内蕴,而是艺术的形式,因此,导致了文学作品的物质化、平面化和猎奇化倾向。这样的文学作品缺乏对日常生活的穿越和提升,缺乏对文学内部机制的深刻把握,也缺乏对文学超越品格的追求。文学形象是内视形象,是人们确立自己心灵存在的最好方式。
梁平
关键词:直觉
象征言说的公共化与私人性
2006年
本文立足于对象征在中西诗歌中生成、发展的梳理,揭示象征的本体性意义,并运用精神分析学原理指出象征的公共化与私人性在心理基础上的差异,以及由此造成的文本价值的区别。进而从读者角度出发,主张在象征的公共化与私人性之间求取一种平衡。
梁平
关键词:公共化无意识
生活真相与普世价值——毕飞宇推拿的两个文学穴位被引量:1
2012年
毕飞宇是一位沉稳而有品味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青衣》《玉米》《平原》《推拿》等。他曾获得“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国内外文学奖,作品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发行,在文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读者中享有广泛声誉。特别是他的《推拿》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后,更是成了研究家和读者群关注的焦点。这是对他文学成就的高度认可,
梁平
关键词:推拿普世价值《哺乳期的女人》穴位真相
平面勘测与深度钻探——评周航《中国诗歌的分化与纷争(1989年—2009年)》
2016年
艾略特说:"在任何时代里,真正艺术家之间,我认为有一种不自觉的联合。"1这种联合,应该是基于对艺术本质的探索与坚守,但如果受到外来诸多因素的影响,或者将个人企图与小团体的私心考虑得太重,这种联合就必然以更隐约的方式存在。哪怕依然站在本质附近,艺术家之间也会出现分化甚至纷争,因为本质有不同侧面的表现,这些侧面在常态下一般可以相安无事,彼此映照,在变态中则极易显出相对、相反,
梁平
关键词:中国诗歌艺术本质诗歌精神新诗史当代诗坛亲密度
“地方主义诗群”:一场涣散的集体暴动
2016年
2014年4期《诗歌月刊》刊发了《中国地方主义诗群大展》专号。但"地方主义诗群"这场集结并不成立,不仅仅因为"地方主义诗歌"这个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其诗群内部也缺乏一致性,甚至相互对立。在"暴动"成为新时期以来诗坛惯常作法并带来诸多混乱之时,我们应当对此保持足够的冷静,并进行深刻的反思。
梁平
关键词:语言乌托邦
形式对内容的形而上制约
2008年
传统的形式内容"二分法"倍受质疑,但依旧是人们言说文学时隐含的知识背景。后现代场景中文学的低俗化和无意义性不仅仅是社会转型的产物,也是形式的形而上地位动摇带来的结果。坚持形式的形而上观念,坚持形式对内容的形而上制约,才能揭示当下文学的病症,才能凸现文学的整体性和普遍性。
梁平
关键词:文学形而上
身体写作:人性的褊狭与世界的虚拟
2011年
身体写作已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谈的程度,既是市场的热俏货,也是评论家追赶的潮头,还是读者层时尚的话题。但身体写作抛开人的社会属性,偏于自然属性一端,显然不是对人性全面和完整的表述,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性表达,并形成了一种反社会性,造成了实际的不良后果。这与马克思"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文艺观是相违背的,我们应对此进行反思和反拨。
梁平
关键词:身体写作
“叙事”:中国新诗的自性生长
2012年
诗歌"叙事"是新诗发展过程中从隐含到显露再到繁荣的一种诗歌方式,无论从它的合法性、诗意呈现还是意境重建来看,它都是中国新诗的一种自性存在。它不仅与现代汉语。
梁平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中国新诗诗意呈现中国诗歌个人心理
往返天地的神性思虑——靳晓静《我的时间简史》阅读印象
2010年
靳晓静的写作是别致的、特出的,相对于目前浑浊、闭塞、泥实的诗坛,自有一种清远、深邃而通透的品格。她总是把现实提到形而上的高度加以思虑、追索,思绪往返于天地之间,通达前生来世,给人以立体的开掘、支撑和邈远的想象、塑造。这种功效,源于神性的观照。她的诗歌,在做人、写作和宇宙意识等方面都给人丰富的启示,在当今这个物质高度发展,精神极度受挫的时代,其意义更是显得重要和深远,是值得珍视和借鉴的。
梁平
关键词:宗教意识神性写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