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平

作品数:7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涪陵师范学院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诗歌
  • 2篇后现代
  • 1篇道德
  • 1篇道德直觉
  • 1篇第三代诗
  • 1篇第三代诗歌
  • 1篇新诗
  • 1篇心灵
  • 1篇形而上
  • 1篇形而下
  • 1篇意境
  • 1篇直觉
  • 1篇人文
  • 1篇人文价值
  • 1篇审美
  • 1篇审美体验
  • 1篇诗歌理想
  • 1篇诗歌写作
  • 1篇品性
  • 1篇主体性

机构

  • 6篇涪陵师范学院

作者

  • 6篇梁平

传媒

  • 2篇四川教育学院...
  • 2篇涪陵师范学院...
  • 1篇重庆教育学院...
  • 1篇中外诗歌研究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直觉与文学的杂语性
2005年
杂语性是文学面对的语言现实 ,文学性的获得在于消除杂语对文学性的分解力 ,而文学性的心理基础在于创作主体的直觉能力。直觉对杂语具有统摄作用 ,并使之由实用语言转化为直觉语言。在文学创作中 ,直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梁平
关键词:直觉
后现代场景中的诗歌理想
2004年
技术的扩张加快了社会的图像化进程,压缩了文学特别是诗歌的活动空间,从而改变了一些人的文学观念和写作取向,”文学终结论”再度泛起。但诗歌内视审美的优越性是人类成长的动力和方向,它将穿越物象直达心灵,撑起一片精神空间。在后现代场景中坚持着这种理想诉求的诗歌写作,正是诗歌天然的人文本性与人文价值的体现。
梁平
关键词:诗歌理想后现代物象心灵诗歌写作人文价值
中国现代文化形态的可能走向
2004年
中国现代文化是一种正在发展尚未定型的文化。对于其形态特征的探讨,既要考虑中国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又要充分估计外来文化的影响力,作出确切结论为时尚早。人类在历史或地理上产生的差异已不再重要,社会将沿着合力性历史作用前进。心灵性是其间重要的因素。
梁平
关键词:文明文化
诗歌本位与道德直觉——新时期以来诗歌考察之一
2005年
诗歌本位和世俗化、商品化是新时期以来诗歌发展的两个向度。在前一向度上,诗歌表现出极端的文体自觉,追求不可能的纯粹的审美体验,割断了与物质现象界应有的现实联系;在后一向度上,诗歌表现出对世俗化、商品化的盲目认同,放弃诗歌天然的人文本性,造成审美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失落。唯有道德直觉因素的加入,才能激活诗歌在这两个向度上皆已枯萎的精神气象,使诗歌处于较理想的生存状态,并最终实现诗歌的超越价值。
梁平
关键词:审美体验道德直觉
自然审美的历史变异
2006年
自然审美是中国古代美学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积淀,从庄子到陶渊明到柳宗元再到现代社会,我们看到自然审美逐渐由形而上到形而下、由整体到个别、由理想状态到实体状态的历史变异,使得现代人在寻求人类心灵的整体解释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阻。
梁平
关键词:自然审美形而上形而下
主体的隐匿与意境的确立——一种可能的新诗品性
2004年
本文立足于“意境”的内在规定性的分析 ,结合王国维“境界说”的实质 ,指出了人们对“意境”的混乱认识。同时 ,由于主体性在中国新诗的发展过程中比较突出 ,从而导致新诗意境的长期失落。而第三代诗人放逐主体 ,其诗歌具备了后现代性质 ,并由于后现代性与对意境形成有密切关系的道家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 ,因而第三代诗歌也就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意境特质。这是以往“第三代诗歌”研究中留下的空白。在此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认为对意境的追求和确立是一种可能的新诗品性。
梁平
关键词:主体性意境后现代性第三代诗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