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怀珠
- 作品数:16 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D_9单克隆抗体对人血小板膜纤维蛋白原受体调控特征研究
- 1999年
- 目的 研究两种 C D9 单克隆抗体( Mc Ab) H I117 和 S J9 A4 对人血小板膜纤维蛋白原受体功能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125 I标记人纤维蛋白原( Fg) ,观察 H I117 和 S J9 A4作用下血小板 Fg 特异性结合量,反映血小板膜上 Fg 受体的暴露情况,并观察无 Fg 存在条件下,由 H I117 和 S J9 A4 诱导的 Fg 受体暴露后的变化。结果 H I117 和 S J9 A4 均能显著诱导血小板与 Fg 特异性结合,而在无 Fg 存在时,两种 Mc Ab 诱导的 Fg 受体会很快“关闭”,失去结合 Fg 的能力;抑制蛋白激酶 C( P K C) 活性,应用 Aspirin 、 Apyrase 和( 或) P G I2 预处理血小板,能不同程度地抑制 H I117 和 S J9 A4 诱导的血小板膜 Fg 受体暴露。结论 H I117 和 S J9 A4 均能诱发血小板膜 Fg 受体暴露,两者诱发人血小板 Fg 受体暴露可能是三条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即二磷酸腺苷释放、血栓烷生成和环磷酸腺苷途径,而 P K C激活可能是三条途径的共同通路。
- 武怀珠李家增彭林刘汉芝武文杰侯庆明周玉玲孔德洪
-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CD9纤维蛋白原受体血小板膜
-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急性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 2001年
-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中国汉族AMI患者56例(男44,女12,平均年龄67±10岁)和正常对照组55例(男42,女13,年龄68±8岁)血浆PAI-1活性,并分析环境因素对PAI-1水平的影响。结果 (1)AMI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浆PAI-1水平分别为O.90±O.13Au/ml和O.72±O.13Au/ml,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2)吸烟、高血压病史、既往血栓性疾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TG)、血糖水平均与血浆PAI-1水平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家族史是血浆PAI-1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血浆PAI-1水平增加是心肌梗死(MI)的危险因素;(2)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为PAI-1水平的独立决定因素。
- 安向光韩忠朝武怀珠周毓玲王佩显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发色底物法发病机制
- 溶栓剂的改建
- 1992年
- 溶栓剂的临床应用已给心肌梗塞病人带来益处,但目前其作为治疗手段尚有出血等危险。为此,人们对溶栓剂分子进行改建。本文着重介绍分子生物学及蛋白工程技术在溶栓剂改建中的应用。
- 武怀珠
- 关键词:溶栓剂分子生物学
- PTA1单克隆抗体诱导人血小板活化聚集和胞浆Ca^(2+)水平的升高被引量:13
- 1998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和T细胞活化抗原1(PTA1)诱导人血小板活化聚集和对血小板胞浆Ca2+水平影响的机制。方法:血小板聚集与ATP释放试验及血小板胞浆Ca2+水平测定。结果:PTA1单克隆抗体(McAb)体外可诱导人血小板活化聚集,EGTA与PGI2可以完全抑制PTA1McAb诱导的血小板活化聚集,PTA1McAbF(ab′)2对CD9或CD41诱导的血小板活化聚集无明显影响。PTA1McAb促进血小板胞浆Ca2+水平升高。结论:PTA1McAb的刺激作用与血小板膜表面Fc受体和CD41/CD61(ⅡbⅢa)复合物有关,促进血小板胞浆Ca2+水平升高为胞外Ca2+内流与胞浆内Ca2+储存释放共同作用所致。
- 孙忱金伯泉刘雪松杨琨张婷婷董邦权李家增武怀珠彭林包承鑫武文杰
- 关键词:PTA1
- 抗体导向溶栓研究进展被引量:2
- 1992年
- 当前,心脑血管血栓梗塞性疾病仍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而溶解血栓恢复血流通畅是最终根治此类疾病的有效办法之一。但出血是多数溶栓药的常见副作用,也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为此,探索特异性溶栓法以减轻出血势在必行。
- 武怀珠李家增
- 关键词:抗体导向溶栓纤维蛋白血小板
-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01年
- 安向光韩忠朝王佩显周毓玲武怀珠油红文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血小板活化过程中膜糖蛋白Ⅱb/Ⅲa构象变化的研究被引量:7
- 1999年
- 目的 对血小板活化过程中膜糖蛋白( G P) Ⅱb/ Ⅲa 构象变化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分别用供体荧光( F I T C) 与受体荧光( T R) 标记识别 G PⅡb/ Ⅲa 上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抗。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活化血小板在530 nm 处的荧光强度值,并计算荧光供受体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值( F R E T V) 。结果 不论何种单抗作为荧光供体,静息态血小板均可被测得一低而稳定的 F R E T V( 平均5 .5 % ) 。血小板被激活时 F R E T V 会有显著升高,表明 G PⅡb/ Ⅲa 内的亚单位间发生了位置或( 和) 方向上的变化,该变化也可因胞外钙离子的清除而发生,但不依赖于纤维蛋白原与其受体的结合。结论 血小板活化时 F R E T V 的升高可定性反映出荧光标记单抗所结合的 G PⅡb/ Ⅲa 内部亚单位间所发生的重新排列,这种构象的改变可最终导致纤维蛋白原受体的表达。
- 彭林李家增武怀珠王美健武文杰侯庆明
-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膜糖蛋白类蛋白质构象
- 抗纤维蛋白-抗尿激酶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体内外溶栓效果的研究被引量:5
- 1998年
- 目的研究抗纤维蛋白-抗尿激酶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在体内外的溶栓效力。方法通过分泌抗纤维蛋白单抗的杂交瘤细胞(变异株)与尿激酶免疫小鼠的脾细胞融合,获得分泌双特异性单抗(bsMcAbs)杂交-杂交瘤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该bsMcAbs与纤维蛋白和尿激酶的结合力。用131I血浆-血浆凝块溶解率法测定体外溶栓效力。用兔血栓模型测定体内溶栓效力。结果获得8株分泌抗纤维蛋白-抗尿激酶双特异性单抗的杂交-杂交瘤细胞。ELISA实验证明bsMcAbs与纤维蛋白和尿激酶均有很强的结合力。体外溶栓实验证明bsMcAbs可使尿激酶的溶栓效力增强15.5%。体内溶栓实验证明bsMcAbs的溶栓效力为尿激酶的1.6~2.1倍。结论单抗导向溶栓剂具有高度特异性和局部溶栓效力强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 袁洪卫林汉朱锡霞张一泉张一泉褚丽萍张晓蓉赵明辉武怀珠
- 关键词:尿激酶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纤维蛋白
- 凝血机理的研究被引量:1
- 1995年
- 血液凝固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机制之一。凝血机理的研究一直是倍受人们重视的课题,从本世纪初Morawitz提出的经典凝血理论,为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到60年代(1964年)Davie和Ratnoff及Macfarlane分别提出凝血机理的瀑布学说,奠定了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基础。人们对凝血机理的认识经历了一曲折又是逐步深入的过程。60年代以来,人们对凝血机理的认识又得到了进一步补充和发展,逐步形成了日臻完善的凝血理论。综合研究结果,可将机体正常凝血途径列于附图。现就近几年该领域内的主要研究成果介绍如下。
- 武怀珠李家增
- 关键词:凝血因子组织因子途径辅因子TFPI止血机制
- 山莨菪碱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白细胞变形力的影响被引量:13
- 1998年
- 为观察山莨菪碱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病人白细胞变形能力(LD)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药改善微循环的机制。将16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病人均分为实验、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后60分钟静脉注射山莨菪碱0.2mg/kg。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60、给药后30、60分钟采外周血,测定白细胞变形力。结果显示,CPB术后60分钟两组白细胞变形力均明显降低(P<0.0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给药后30分钟LD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仍低于术前(P<0.01),给药后60分钟实验组LD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PB术后LD降低,山莨菪碱对微循环的改善除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及内皮外。
- 王奇朱朗标余翼飞余翼飞武怀珠
- 关键词:山莨菪碱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