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传昊
- 作品数:37 被引量:285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64例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及TKI类药物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分析肺腺癌患者EGFR 19、21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以及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对EGFT-TKI治疗的有效率。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科诊治的肺腺癌患者病理组织或体液标本264例,采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 19、21外显子突变情况。回顾性分析进行EGFRTKI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264例标本中有72例(27.3%)被检测出具有EGFR19缺失突变或EGFR 21 L858R外显子点突变,其中EGFR 19缺失突变率和EGFR 21 L858R点突变率分别是15.1%和12.1%。另发现EGFR 19 P753L、EGFR 21 L861Q和EGFR 21 L861P等少见突变。在接受EGFR-TKI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中,突变阳性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明显优于突变阴性患者(87.0%vs55.9%,P<0.01),EGFR 19缺失突变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也明显优于EGFR 21 L858R点突变患者(94.4%vs 60.0%,P<0.01),且TKI治疗毒性小,耐受性良好。结论 EGFR基因突变在肺腺癌患者中较为常见,其中以EGFR 19外显子缺失和EGFR 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最为常见,这类患者对TKI类药物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特别是EGFR 19缺失突变。
- 刘冰刘毅刘雪汤传昊李晓燕
- 关键词: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阿来替尼致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心动过缓的临床观察与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阿来替尼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心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肿瘤内科35例接受阿来替尼治疗的ALK阳性的NSCLC患者,分析其基线心率与治疗后心率的差异,比较基线最低心率与治疗后最低心率以及治疗后24 h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的差异。结果:35例患者中,8例发生窦性心动过缓,心动过缓发生率为22.86%,中位发生时间为服用阿来替尼6.65个月。8例患者的窦性心动过缓评级均为1级,无2级及以上心动过缓发生,所有患者均无心脏相关不适主诉,仍持续服用阿来替尼,未进行相关干预,持续动态观察。患者基线平均最低心率为65次/min,阿来替尼治疗后发生心动过缓者的平均最低心率为43次/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24 h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为57次/min(其中<60次/min的有5例,≥60次/min的有3例),与基线最低心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7);5例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60次/min患者的平均心率与基线最低心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9),但3例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60次/min患者的平均心率与基线最低心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33)。发生心动过缓患者的最佳反应率(87.50%,7/8)明显高于未发生心动过缓的患者(44.44%,12/27),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2);但发生心动过缓与未发生心动过缓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11)。结论:阿来替尼治疗ALK阳性的NSCLC患者,心动过缓发生率为22.86%,明显高于文献报道(6%~9%),中位发生时间为6.65个月,发生心动过缓并不影响药物的继续应用。将动态心电图监测平均心率作为监测该不良反应的措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安娟丁小胜化怡纯周莉莉张俊丽李晓燕汤传昊
- 关键词: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非小细胞肺癌心动过缓
- 稳定低表达CD147的人肺腺癌细胞系的建立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构建CD147慢病毒干涉载体,建立稳定下调CD147表达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观察下调CD147表达后人肺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方法将携带不同特异性干涉序列的3个DNA片段分别插入干涉质粒pSicoR中,构建pSicoR-siCD147慢病毒干涉载体(pSicoR-siCD147-1,pSicoR-siCD147-2,pSicoR-siCD147-3)。分别将构建好的载体转染入293FT细胞中,进行慢病毒包装。建立稳定下调CD147表达的细胞系。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与结论构建了pSicoR-siCD147慢病毒干涉载体,RT-PCR和实时PCR结果显示pSicoR-siCD147-2的干涉效率最高。建立了稳定下调CD147表达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A549-siCD147)。CCK-8法检测发现A549-siCD147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性下降(P<0.05),下调CD147的表达可以使人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
- 杨绍兴汤传昊王思涵宋三泰刘晓晴
- 关键词:CD147慢病毒属RNA干涉细胞增殖
- 二线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被引量:15
- 2015年
- 背景与目的小细胞肺癌是一种侵袭性非常强的肿瘤,其主要治疗方案是细胞毒化疗,尽管有较高的初始治疗缓解率,但大部分患者在一线治疗后会出现复发或进展。目前只有较少的证据证明二线治疗能给复发或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指南推荐药物较多,但临床多依据经验制定方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二线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指导临床医生更客观地选择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09例接受二线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157例患者进展后仅予最佳支持治疗,其余152例患者进行了二线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观察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和安全性分析。结果接受二线化疗的患者较二线仅接受最佳支持治疗的患者生存获益明显,两组患者自一线治疗开始的OS分别为11.5个月和6.0个月(P<0.001),并且前者无论何种复发类型,在二线治疗ORR、DCR、PFS和OS上均明显优于后者。接受二线化疗患者,其ORR为39.5%,DCR为59.2%,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3.3个月和5.3个月。据方案将二线化疗患者分组,敏感型复发患者由采用含VP-16方案的A组和采用含CPT-11方案的B1组组成,两组ORR分别为48.6%和35.3%,DCR分别为68.6%和58.8%,均无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264和0.400);两组二线中位PFS分别为4.0个月和3.0个月,无明显差异(P=0.432);两组中位OS分别为6.5个月和4.5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508)。耐药/难治型复发患者由其余含CPT-11方案的B2组、含PTX/DXL方案的C组和含TPT方案的D组组成。组间ORR、DCR、二线中位PFS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521、0.528和0.775);D组中位OS优于B2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
- 李治桦刘晓晴李俭杰高红军汤传昊李晓燕郭万峰秦海峰王伟霞曲莉莉陈健
- 关键词:肺肿瘤二线化疗缓解率安全性
- CD147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稳定转染A549细胞系的建立被引量:1
- 2012年
- 背景与目的 CD147是一类位于肿瘤细胞膜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可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本研究拟构建CD147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过表达CD147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观察过表达CD147后对MMP-9及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RT-PCR扩增CD147基因全长序列,将序列插入pEGFP载体,构建pEGFP-CD147慢病毒表达载体,随后转入293FT细胞中进行慢病毒包装,用获得的慢病毒毒液感染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建立稳定过表达CD147的A549细胞系。Real-timePCR检测MMP-9的变化情况,CCK-8及Transwell法检测人肺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及测序分析,成功构建了pEGFP-CD147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转染pEGFP-CD147慢病毒表达载体组的细胞,CD147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两个水平均增高,成功建立了A549-CD147细胞系。上调CD147的表达后,MMP-9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同时,A549-CD147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加(P<0.05)。结论成功构建CD147慢病毒表达载体和A549-CD147细胞系,过表达CD147可上调MMP-9的表达,增强人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 杨绍兴汤传昊王思涵宋三泰刘晓晴
- 关键词:CD147慢病毒载体转染
- 质谱技术在肺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2013年
- 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确诊的肺癌患者约161万例,占恶性肿瘤的12.7%;肺癌相关死亡约138万例,占癌症相关死亡的18.2%。我国每年约40万患者死于肺癌Ⅲ,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 安娟汤传昊秦海峰刘晓晴
- 关键词:肺癌质谱技术蛋白质组学
- 肺癌骨转移诊断标记物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8年
- 中晚期恶性肿瘤容易发生骨转移,随诊疗水平不断提升使其生存期得以延长,骨转移发生率亦随之增加。其中,肺癌是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晚期肺癌患者骨转移发生率为30%-40%。传统的肺癌骨转移诊断通常依据临床症状、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影像学及病理,基于血液标记物检测作为骨转移筛查与疗效评估的探索性研究近年多有报道。本文综述了肺癌骨转移诊断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 孟超汤传昊梁军
- 关键词:肺肿瘤骨转移标记物
- 既往吉非替尼治疗获益的晚期NSCLC患者再次使用EGFR-TKI的选择:原药还是换药?被引量:3
- 2013年
- 背景与目的既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inhibitor,EGFR-TKI)治疗获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再次给予TKI治疗,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本研究旨在探讨二次TKI治疗时,原药或换药,哪一种选择更为合理。方法回顾晚期或术后复发的NSCLC患者,既往吉非替尼治疗疗效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或稳定(stable disease,SD),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3个月,病情进展后,间隔时间至少1个月,分别接受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就两组患者的疗效、优势人群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有61例患者入组,其中吉非替尼组30例,厄洛替尼组31例,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基本平衡。吉非替尼组与厄洛替尼组疗效比较,有效率(response rate,RR)(10%vs 22.6%,P=0.300,6)、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al rate,DCR)(60%vs 74.2%,P=0.237,8)、中位PFS(3.0个月vs 3.5个月,P=0.494,5)、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8.3个月vs8.5个月,P=0.140,8)均未见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示:首次吉非替尼PFS≥6个月(HR=0.317,95%CI:0.102-0.984,P=0.046,9),两次TKI间隔时间≥3个月(HR=0.224,95%CI:0.071-0.713,P=0.011,3)的患者疾病进展风险降低。而两次TKI间隔时间≥3个月(HR=0.262,95%CI:0.097-0.705,P=0.008,0)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结论既往吉非替尼治疗获益的晚期NSCLC患者再次TKI治疗,无论选择吉非替尼还是换用厄洛替尼均可获益,这种获益与首次TKI的PFS、以及两次TKI的间隔时间相关。
- 汤传昊李晓燕郭万峰李俭杰秦海峰王伟霞曲莉莉安娟高红军刘晓晴
- 关键词:吉非替尼厄洛替尼
- 第二原发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特点与临床分析
- 2011年
- 目的为第二原发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规范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1995-01至2010-10期间收治的44例第二原发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及临床病理特点,分析第二原发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44例第二原发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男24例,女20例;第二原发肺癌的发病中位年龄为54岁;同时性癌12例,异时性癌32例,两次原发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28个月。肺部新发结节表现为"毛刺、分叶及纵隔淋巴结融合肿大"等影像学特征及TTF-1(+),CK7+/CK20-等病理学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第二原发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与初诊肺癌相同,根据分期选择治疗手段,目前有19例患者仍存活,最长生存期86个月;12例患者在不同的治疗阶段接受EGFR-TKIs治疗,中位生存期达26.5个月,优于未接受EGFR-TKIs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P=0.038)。结论第二原发非小细胞肺癌的确诊依赖于病理学诊断,治疗原则及预后与原发性肺癌相同,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李晓燕高丽珍王维威汤传昊郭万峰高红军刘晓晴
- 关键词:生物标记物预后
-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2003年9月至2006年11月期间,57例65岁以上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药口服吉非替尼250mg 1次/d。应用方差分析、t检验、Kaplan-Meie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31例,女26例;年龄65~86岁,中位年龄71岁;Ⅲ期10例,Ⅳ期47例。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1例(1.8%),部分缓解(PR)14例(25.5%),有效率(CR+PR)27.3%;疾病稳定(SD)24例(43.6%),疾病控制率(CR+PR+SD)70.9%;疾病进展16例(29.1%);症状改善率63.6%,症状改善中位时间为8d(3-17d),症状改善持续中位时间为5.8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3个月(27d至24个月),中位生存期7.8个月(18d至34个月),1年生存率33%。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42.1%、腹泻31.6%,大部分腹泻患者为轻度,经对症处理后可缓解,仅1例患者因腹泻停药。皮肤瘙痒4例(7.3%),皮肤干燥4例(7.3%),口腔疼痛伴溃疡1例(1.8%),还有1例(1.8%)患者因出现双足皮肤干燥、脱皮和趾甲皲裂而影响行走。结论吉非替尼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患者耐受性好。
- 刘晓晴汤传昊鲍云华高红军李俭杰王维威李晓燕
- 关键词:吉非替尼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