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世骐

作品数:54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天文地球
  • 37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1篇中新世
  • 14篇化石
  • 10篇临夏盆地
  • 8篇哺乳动物
  • 7篇地层
  • 7篇中中新世
  • 6篇动物群
  • 6篇新生代
  • 6篇英文
  • 6篇生物地层
  • 6篇青藏高原
  • 5篇中新统
  • 5篇晚中新世
  • 4篇地层学
  • 4篇新近系
  • 4篇头骨
  • 4篇年代地层
  • 4篇盆地
  • 4篇青藏
  • 4篇隆升

机构

  • 52篇中国科学院
  • 27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天津自然博物...
  • 5篇甘肃省博物馆
  • 4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重庆中国三峡...
  • 3篇西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南...
  • 3篇云南省文物考...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青海省地质调...
  • 1篇中国地质图书...
  • 1篇康普顿斯大学

作者

  • 52篇王世骐
  • 15篇邓涛
  • 10篇侯素宽
  • 9篇李春晓
  • 8篇孙博阳
  • 7篇史勤勤
  • 6篇张晓晓
  • 4篇颉光普
  • 4篇李强
  • 3篇陈少坤
  • 3篇叶捷
  • 3篇李雨
  • 2篇张骥
  • 2篇李录
  • 2篇李强
  • 2篇郑妍
  • 2篇卢小康
  • 2篇李强
  • 1篇刘善品
  • 1篇吴文裕

传媒

  • 10篇古脊椎动物学...
  • 8篇科学通报
  • 7篇古脊椎动物学...
  • 5篇地层学杂志
  • 5篇第四纪研究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化石
  • 1篇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科学世界
  • 1篇工程研究(跨...
  • 1篇地球科学前沿...
  • 1篇第四届全国地...
  • 1篇第十二届中国...
  • 1篇第十六届中国...

年份

  • 6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夏盆地上中新统的年代地层划分与对比被引量:9
2013年
中国上中新统的陆相地层非常发育,其中在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黏土堆积富含三趾马动物群化石。甘肃临夏盆地的上中新统即是一套红黏土地层,其岩石地层单位名称为柳树组。已发现柳树组的大量化石地点,按其在剖面中出现的层位可以自下而上分为4个动物群,已根据代表性地点依次命名为郭泥沟、大深沟、杨家山和青卜山动物群。古地磁测年数据显示,柳树组涵盖了整个晚中新世的沉积,即包括上中新统下部的灞河阶和上中新统上部的保德阶。郭泥沟、大深沟和杨家山动物群属于灞河阶,青卜山动物群属于保德阶。灞河阶底界如与海相Tortonian阶一致,则这条界线(古地磁C5r.2n下界)存在于临夏盆地沉积序列中,年龄为11.6Ma,三趾马的首现位置略高于此界线,年龄为11.1Ma。保德阶底界如与海相Messinian阶一致,可以在柳树组和西藏吉隆的沃马组中准确划定这条界线的位置。由于山西保德是保德阶的命名地点,因此保德阶的底界层型应选择在保德县腰庄乡冀家沟剖面保德组靠近红黏土底部的古地磁C3Br.1r之内,年龄为7.25Ma,三趾马Hipparion forstenae的首现可作为其生物标志。
邓涛侯素宽颉光普王世骐史勤勤陈少坤孙博阳卢小康
关键词:年代地层陆相沉积界线层型中新统临夏盆地
甘肃秦安安湾的托氏原互棱齿象(Protanancus tobieni)化石及其剖面
2012年
详细记述了1976年甘肃秦安安湾剖面第三系地层中发现的一件托氏原互棱齿象(Protanancus tobieni)标本。该材料保存有完整的下颌并带有m3和下门齿,以及完整的左上门齿,与宁夏同心丁家二沟中中新世的托氏原互棱齿象具有相同的特征,可以归为同一种。托氏原互棱齿象的下颌联合部特别伸长;上门齿粗壮,向外分,具宽的釉质带;下门齿扁平,截面为双凹的同心层结构;m3副齿柱具三叶雏形,主副齿柱有初步的伪互棱齿(pseudo-anancody)特征。以上特征可以将其归为原互棱齿象属,而不是此前所认为的变齿象属。并且,其副齿柱三叶和主副齿柱伪互棱齿特征的发育程度比该属的已知各种都弱,又具有下门齿横截面双凹形这一自近裔特征,因而与已知的原互棱齿象各种均不相同,可以确定为一有效种。通过对秦安安湾剖面的考察,推测其可能发育有中新统的连续沉积。剖面以棕红色泥质粉砂岩和泥岩为主,中下段夹有砂砾岩、细砂岩、以及灰绿色泥灰岩透镜体,表明在新近纪的早期,该地区的沉积环境以洪泛平原的河漫滩与河道沉积为主,推测该地区在这一时期的环境较为湿润,含有大量水体。剖面的上段出现较多的钙质结核层,说明在新近纪的中期之后,该地区经历了多次干旱化的过程。
王世骐王多庆史勤勤
关键词:沉积环境
宁夏同心丁家二沟哺乳动物群生物地层学研究进展及青藏高原隆升背景被引量:5
2016年
宁夏同心丁家二沟哺乳动物群是中国中中新世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动物群,但长期以来,对这一动物群产出层位的认识处于模糊和混乱的状态。本文通过对丁家二沟一带新生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将出产丁家二沟动物群的彰恩堡组划分为下、中、上3个层位,其中下部和中部的层位分别产出两个时代不同的动物群:下部的印子岭动物群以Alloptox gobiensis-Protanancus tobieni-Caementodon tongxinensis-Turcocerus sp.1组合为代表,时代对应于欧洲陆相哺乳动物分期的MN5;中部的马二嘴子沟动物群则以Alloptox gobiensis-Platybelodon tongxinensis-Hispanotherium matritense-Turcocerus sp.2组合为代表,时代对应于欧洲陆相哺乳动物分期的MN6;而上部的地层则需要进一步研究划分。同时,丁家二沟地区彰恩堡组的下部层位的时代约为17~15Ma,跨越了中中新统的下界,可以考虑在这一地区重新建立中国陆相通古尔阶下界,使其与中中新统的下界相一致。此外,丁家二沟地区北部彰恩堡组与下伏清水营组成不整合接触,南部干河沟组中发育了生长断层,可能代表了这一地区对约20Ma和10Ma青藏高原两次强烈构造事件在东北部的远程响应。
王世骐宗立一杨卿孙博阳李雨史勤勤杨湘雯叶捷吴文裕
关键词:生物地层青藏高原
晚中新世甘肃黑犀(Diceros gansuensis)的食性——基于牙结石淀粉粒证据
2018年
古动物食性研究是动物系统演化过程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牙结石中的微体植物化石如淀粉和植硅体等是揭示古代动物食性的重要依据。分析了中国甘肃晚中新世最早期郭泥沟动物群发现的甘肃黑犀(Dicros gansuensis)牙结石中淀粉粒的形态及组合特征,并结合现生植物嫩叶淀粉粒形态对比,探讨了黑犀的食性及其环境意义。结果显示,晚中新世甘肃黑犀以进食灌木枝叶(如忍冬科的繁果忍冬和猥实)和一些乔木类嫩叶(如胡桃科的胡桃)为主,同时可能会涉及一些草本植物(如蓼科酸模和毛莨科耧斗菜),这一结论与之前形态学研究结果相一致,并有所补充。首次将淀粉粒的形态数据前推至距今11.6 Ma的晚中新世,扩展了牙结石研究的对象和时间范围,为有关哺乳动物食性的研究打开了新视野。
陈鹤王世骐陶大卫夏秀敏陈善勤吴妍
关键词:晚中新世牙结石淀粉粒
中国陆相下中新统山旺阶下界层型的选择被引量:2
2019年
山旺期是中国陆相新近纪地质年代中的一个时段,代表了古老哺乳动物类群式微、现代化的哺乳动物类群滥觞的全新时期。山旺期大体与全球海相的布尔迪加尔期(Burdigalian)对应,开始的时代大约在20 Ma (百万年)左右。但长期以来,中国代表山旺期开始时段的地层中,很少有哺乳动物化石发现,因而学术界对这一重要时期的哺乳动物演化面貌知之甚少。这也使得相对应的陆相年代地层单位山旺阶的下界迟迟难以确定。近年来对内蒙中部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在苏尼特左旗敖尔班地区发现了含有谢家—山旺时期丰富哺乳动物化石的连续剖面(敖尔班组),为以上困难的解决提供了一切有利条件。敖尔班组的沉积连续,从下往上哺乳动物群经历了明显的变化,下部的下敖尔班动物群中含有双柱鼠类(distylomyids)、拟速掘鼠(Tachyoryctoides)、中华鼠兔(Sinolagomys)、基干有角类(basalpecoran)等原始类群;而上部的上敖尔班动物群中,上述类群已完全绝灭,出现了巨尖古仓鼠(Megacricetodon)、古仓鼠(Cricetodon)、跳兔(Alloptox)等新类群,鹿科(Cervidae)开始适应辐射,并出现了从非洲迁移而来的嵌齿象类(gomphotheres)和从美洲迁移来的安琪马(Anchitherium)。动物群的特征反映出下敖尔班动物群很可能还处于谢家期的末尾而上敖尔班动物群已进入了山旺期。古地磁数据显示敖尔班组的时代大约在21~17.5 Ma之间,可以包含海相布尔迪加尔期开始的时间点。本文推荐以最原始的冠群鹿科双叉鹿亚科(Dicrocerinae)在敖尔班剖面上的首现作为山旺阶下界的标志,该层位恰位于古地磁极性带C6n的底界,时间为19.722Ma。在中国地区,其它包含山旺阶下界的剖面还包括甘肃兰州盆地的对亭沟剖面、青海西宁盆地的谢家剖面、新疆准噶尔盆地的铁尔斯哈巴合剖面等,与上述剖面相比,敖尔班剖面在20~18 Ma之间的哺乳动物群
王世骐邓涛王洪江李春晓江左其杲李春晓
关键词:年代地层早中新世
中国新近纪哺乳动物群的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被引量:17
2015年
新近纪哺乳动物的起源、辐射、扩散、绝灭等方面反映了气候环境的重大变化,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形成对东亚地区哺乳动物的演化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高原的隆升使自然环境发生改变,环境的变化又导致动物组成和分布的分异,以及动物对环境适应性的调整。中国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研究的结果不仅表明哺乳动物群的组成和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而且中国还是一些代表性门类的起源扩散中心,也是哺乳动物洲际迁徙的关键通道。青藏高原新近纪晚期的哺乳动物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在随之而来的第四纪冰期中这些寒冷适应性动物获得了优势地位,由此成为现代动物地理区系和多样性的基础。通过以点带面的综合研究,将能够全面地认识新近纪动物地理区系对重大气候事件的响应,更准确地判断青藏高原隆升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邓涛王晓鸣王世骐李强侯素宽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地理区系新生代陆地生态系统
临夏盆地中中新统维曼嵌齿象(Gomphotherium wimani)(长鼻目,嵌齿象科)的头骨及颊齿被引量:5
2017年
嵌齿象是真象的基干类群,其研究历来受到重视,同时也存在很多争议。维曼嵌齿象(Gomphotherium wimani)是中国的一个特有种,之前仅有一些牙齿和破碎下颌的报道,研究者对其形态特征和演化地位的认识一直比较模糊。本文报道了发现于甘肃省临夏盆地的维曼嵌齿象的新材料,包括上沟地点一件未成年头骨和倒黑沟地点属于同一个体的部分颊齿。通过研究对比,认为维曼嵌齿象是嵌齿象中一个比较进步的种,具有如下独有特征:颊齿的主齿柱前后中心小尖分裂并成嵴状,副齿柱趋向于分裂,发育有弱的副齿柱中心小尖,齿谷中等开阔,齿冠相对较高。对过去发现的维曼嵌齿象材料的厘定表明,该种最初建立时产于泉头沟地点的一颗m3实际上是葛氏铲齿象(Platybelodon grangeri)的M3;而西宁吊沟地点发现的维曼嵌齿象的一件M3极有可能属于铲齿象类(amebelodontids)。对厘定后的维曼嵌齿象地点的研究表明,维曼嵌齿象分布于中国甘肃、青海的几个中中新统地点,其时代基本上可以与MN6-MN7/8早期相对比,时代跨度估计为15~13 Ma。
杨湘雯李雨王世骐
关键词:临夏盆地中中新世
准噶尔盆地北缘的早期原互棱齿象和皇冠鹿的化石记录及其对中国山旺阶的地层学意义(英文)被引量:2
2019年
中国新近纪哺乳动物年代序列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山旺期早期(20~18Ma)的哺乳动物化石记录却非常缺乏。报道了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吃巴尔我义东地点索索泉组上部山旺期早期(18.6 Ma)的化石,包括早期欧亚大陆象类和早期鹿科动物。其中,嵌齿象的M2第二脊具有发育良好的副齿柱三叶,因此可以鉴定为原互棱齿象未定种(Protanancus sp.),属于铲齿象科(Amebelodontidae),形态上比山旺期晚期的短吻原互棱齿象(P. brevirostris)和托氏原互棱齿象(P. tobieni)原始。而鹿科的鹿角化石具有比较小但高的掌状部分,因此被鉴定为皇冠鹿未定种(Stephanocemas sp.),属于柄杯鹿亚科(Lagomerycinae)。通过形态学对比认为,该鹿角在系统演化上非常接近皇冠鹿和柄杯鹿(Lagomeryx)的分化位置,并与原始的卢瓦鹿(Ligeromeryx)相去不远。以往的研究证明,长鼻类和鹿科动物在中国出现在谢家期和山旺期之交,因此,巴尔我义东地点原互棱齿象和皇冠鹿的发现首次提供了在这一地区寻找长鼻类和鹿类的重要线索,并且有可能建立山旺阶的下界层型。新材料的层位过去在中国境内很少发现化石,因此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山旺期早期的哺乳动物面貌。
王世骐李春晓李春晓江左其杲张晓晓李录叶捷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早中新世
甘肃龙担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有蹄类颊齿新材料
报道了甘肃龙担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有蹄类新材料,包括埃氏马的第四乳上臼齿,龙担日本鹿的第三和第四乳下前臼齿,第一和第二下臼齿,短角丽牛的第三上臼齿.埃氏马的乳上臼齿比臼齿窄长,已经具有与臼齿基本相同的构造,但齿脊的发育程...
王世骐
关键词: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
《十年山野路漫漫》地质人的诗和远方
2022年
《十年山野路漫漫》记录了邓涛老师2011至2020野外考察的艰辛和浪漫。当拿起这本质朴而浪漫/奇谲的记行细细品读之时,我正在阿尔金山脉与库木塔格沙漠之间的边陲小城肃北,即古生物学界著名的塔奔布鲁克地区进行野外工作。说来也是巧合,我认识邓涛老师,正是从他的考察记行《塔奔布鲁克去来》开始。那是十多年前,我从中科院力学所博士毕业,前途晦涩不明的阴影挥之不去之时,我意外搜索到了邓涛老师的博文,平易而激扬的文字,勾连起我幼年时代研究古生物化石的梦想,终使我下定决心,放弃之前的专业。邓涛老师又以诗著称,中国自唐实行科举以来,一直奉行以诗取士的传统,这是因为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诗歌是士人品行和情操的真实反映,邓老师的诗品使我相信他是一个高尚而有节操的学者。
王世骐
关键词:老师古生物化石野外考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