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庆伟

作品数:208 被引量:692H指数:1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7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5篇尿动力
  • 71篇尿动力学
  • 63篇膀胱
  • 28篇神经源
  • 27篇失禁
  • 27篇尿失禁
  • 26篇儿童
  • 24篇女性
  • 20篇遗尿
  • 20篇神经源性膀胱
  • 20篇尿道
  • 20篇小儿
  • 17篇动力学检查
  • 17篇症状
  • 17篇尿管
  • 17篇逼尿肌
  • 15篇蛋白
  • 15篇输尿管
  • 15篇尿动力学检查
  • 14篇前列腺

机构

  • 198篇郑州大学第一...
  • 19篇郑州大学
  • 6篇新乡医学院第...
  • 4篇河南大学
  • 4篇新乡医学院
  • 4篇郑州大学第三...
  • 3篇北京医院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郑州市儿童医...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黄淮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河南省眼科研...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06篇王庆伟
  • 158篇文建国
  • 49篇王焱
  • 38篇张瑞莉
  • 30篇刘会范
  • 29篇张国贤
  • 24篇车英玉
  • 23篇齐艳
  • 22篇朱文
  • 22篇魏金星
  • 20篇张雪培
  • 19篇刘奎
  • 18篇李源
  • 16篇任川川
  • 16篇张鹏
  • 15篇李真珍
  • 13篇苏静
  • 13篇吕宇涛
  • 13篇王智勇
  • 11篇宋东奎

传媒

  • 35篇中华小儿外科...
  • 23篇郑州大学学报...
  • 14篇中华泌尿外科...
  • 14篇临床泌尿外科...
  • 12篇中华实用儿科...
  • 9篇现代泌尿外科...
  • 8篇临床小儿外科...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河南医学研究
  • 4篇山东医药
  • 4篇中华老年医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国科协20...
  • 2篇中华妇产科杂...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6篇2024
  • 11篇2023
  • 11篇2022
  • 7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16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10篇2013
  • 11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13篇2009
  • 16篇2008
  • 9篇2007
  • 15篇2006
  • 10篇2005
2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源性膀胱活动低下儿童生命质量评估和尿动力学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活动低下(NUB)学龄儿童肠道膀胱扩大术(ECP术)联合自我清洁间歇导尿(CISC)或单一CISC治疗后生命质量和尿动力学参数改善情况。方法采用Qual—iveen量表对94例NUB学龄儿童进行生命质量评分,并依据尿动力学膀胱功能障碍类型进行ECP术联合CISC或单一CISC治疗,最终对62例(66%)完成1年随访。选取20例无明显排尿异常正常志愿儿童为对照组。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儿随访时生命质量缺陷和强制评分均显著降低,膀胱顺应性和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均显著增加,但是生命质量焦虑和情感评分无显著改善。随访时生命质量四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未合并反流性上尿路损害(RUUTD)患儿随访时无一例发生RUUTD。合并RUUTD患儿随访时无一例加重,血肌酐均正常,其中80%男性患儿出现不同程度改善,与女性患儿(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CP术和CISC可显著改善NUB学龄患儿尿动力学参数,但Qualiveen生命质量仍较低,需要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王庆伟王智勇张雪培魏金星文建国苌静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生命质量尿动力学
瓣膜膀胱综合征尿动力学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 探讨瓣膜膀胱综合征(VBS)患儿的尿动力学表现及其意义。方法 16 例男性后尿道瓣膜电切术后患儿,年龄平均(3.2±1.8)岁。分为2组,全部患儿均在2岁前行后尿道瓣膜电切术。第一组7例,平均年龄(1.6±0.3)岁,术后至尿动力学检查间隔时间小于1 年。第二组9 例,平均年龄(4.5±1.2)岁,间隔时间大于1年,平均(3.5±1.3)年。对比两组尿动力学结果。结果 第二组最大逼尿肌收缩压(Pdet.max)和膀胱顺应性(BC)分别为(56.2±14.1) cmH2 O和(12.5±7.4)ml/cmH2O,低于第一组Pdet.max(95.1±18.3 ) cmH2 O和BC(52.4±26.9) ml/cmH2 O;第二组残余尿量(PVR)和最大膀胱容量(MBC)分别为(96.6±52.4) ml 和(217.4±61.7) ml,大于第一组PVR(42.8±38.9) ml和MBC(138.1±20.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有4 例和2例有逼尿肌不稳定(DI),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二组中2例逼尿肌无收缩,有4 例出现较特殊的排尿,表现为逼尿肌收缩波不光滑, 该4 例Pdet.max平均(62.3±9.1) cmH2O,PVR平均(87.5±41.9) ml。结论 VBS膀胱功能异常多发.年龄较大患儿逼尿肌功能较年龄较小患儿差。尿动力学检查能及时发现膀胱功能异常和指导下一步治疗。因此,所有PUV患儿均应行该检查以了解膀胱功能,
李源文建国王庆伟刘会范齐艳张瑞莉
关键词:膀胱功能异常后尿道瓣膜逼尿肌不稳定膀胱顺应性逼尿肌收缩逼尿肌功能
经腹途径肾癌伴右心房下下腔静脉癌栓手术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经腹途径非体外循环下肾癌伴右心房下下腔静脉癌栓手术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行经腹途径非体外循环下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和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的肾癌伴右心房下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病理分期分为转移性肾癌组和非转移性肾癌组。转移性肾癌组包括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2±11)岁;下腔静脉癌栓Ⅰ级2例、Ⅱ级3例、Ⅲ级3例及Ⅳ级1例。非转移性肾癌组依据下腔静脉癌栓分级水平分为低分级癌栓组:共12例,包括下腔静脉癌栓Ⅰ级3例、Ⅱ级9例,男性8例,女性4例,平均(57±10)岁;高分级癌栓组:共23例,包括下腔静脉癌栓Ⅲ级18例、Ⅳ级5例,男性18例,女性5例,平均(59±9)岁。结果 38例(86%)成功实施经腹途径非体外循环下右心房下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平均手术时间(215±90)min,下腔静脉平均阻断时间(19±4)min,平均失血量为(1220±995)ml,平均输血量为(950±840)ml。围手术期7例(15.9%)出现并发症,无1例围手术期死亡。随访中18例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28±16)个月。26例患者存活,平均随访(30±13)个月,其中12例为无瘤生存,14例发生肾癌转移。转移性肾癌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2.2±1.2)个月,显著低于非转移性肾癌组的(48.0±3.0)个月(P<0.05)。非转移性肾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12%,其中低分级癌栓组平均生存时间为(50.8±4.2)个月,与高分级癌栓组平均生存时间(44.7±3.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2)。结论肾癌伴右心房下下腔静脉癌栓可经腹途径非体外循环下完成,病理分期而非下腔静脉癌栓级别是其重要预后影响因素。
王会龙魏金星冯留顺王庆伟王智勇张雪培杨彦峰
关键词:肾肿瘤癌栓下腔静脉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输尿管梗阻解除后幼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表达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输尿管梗阻-解除梗阻后(BUO—R)幼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AQP2)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幼年SD大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BUO组、BUO.R组、BUO-R+EPO组和假手术(Sham)组,每组8只。实验组大鼠均行双侧输尿管结扎,BUO组梗阻24h后处死;BUO—R组和BUO-R+EPO组梗阻24h后解除梗阻,BUO-R+EPO组分别于解除梗阻后2h、6h、12h、24h和36h腹腔注射EPO(每次剂量500U/kg),48h后处死;BUO—R组在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9g/L盐水,48h后处死;Sham组只分离输尿管,不结扎,72h后处死。幼鼠处死前,代谢笼内收集尿液进行渗透压检测。留取双侧肾脏标本,采用Real—timePCR、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检测各组肾脏组织中AQP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ham组尿液渗透压最高,BUO—R+EPO组次之,BUO—R组最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UO组、BUO—R组和BUO—R+EPO组集合管管壁变薄、管腔增大,经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统计分析,BUO组内髓集合管AQP2阳性染色弱于其他3组,Sham组表达最强,BUO—R+EPO组和BUO—R组次之(P〈0.05)。经Westernblot进一步验证,BUO组AQP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BUO—R+EPO组、BUO—R组和Sham组(P〈0.05)。经Real—timePCR检测,4组幼鼠肾脏组织中AQP2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am组表达最多,是BUO组的(24.30±1.03)倍、BUO—R组的(10.60±1.05)倍、BUO—R+EPO组的(5.70±1.01)倍。结论EPO可促进BUO—R幼鼠肾脏AQP2mRNA、蛋白表达及功能恢复。
王焱任川川杨黎吕宇涛文建国黄书满谢佳丰贾智明王庆伟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输尿管梗阻水通道蛋白2肾脏
青少年女性特发性急迫性尿失禁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 初步观察电刺激疗法治疗青少年女性特发性急迫性尿失禁(UUI)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经临床和尿动力学检查证实为特发性急迫性尿失禁26例女性患儿年龄10~18岁,平均14±2岁)。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NeuroTrac5^TM)治疗,每周3次,每次60min,疗程12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排尿日记、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和进行尿动力学测定。结果 治疗12周后,11例(42.3%)尿失禁症状消失,12例(46.2%)尿失禁症状显著改善,3例(11.5%)症状无改善。症状消失和改善患儿治疗后72h总尿量、功能性膀胱容量、正常尿意膀胱压测定容量、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最大尿道压和最大尿道闭合压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72h总排尿次数、72h总漏尿次数、尿失禁ICI-QSF评分和逼尿肌无抑制收缩压力和逼尿肌无抑制收缩持续时间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应用电刺激疗法治疗青少年女性UUI近期疗效明显,具有疗效可靠、无创伤性和经济方便的优点。
苏静文建国王庆伟刘奎张鹏
关键词:尿失禁电刺激疗法
神经源性膀胱活动低下儿童生命质量评估和尿动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活动低下(NUB)学龄儿童肠道膀胱扩大术(ECP术)联合自我清洁间歇导尿(CISC)或单一CISC治疗后生命质量和尿动力学参数改善情况。方法采用Qualiveen量表对94例NUB学龄儿童进行生命质量...
王庆伟宋东奎张雪培魏金星文建国
文献传递
小儿遗尿与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小儿遗尿与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的关系,筛选小儿VUR的高危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尿动力学中心以遗尿为主诉就诊并且神经功能正常的儿童和青少年83例(男36例,女47例),年龄5~16岁,平均(9.42±3.21)岁。所有患儿进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检查以评估VUR情况,并进行尿常规、尿培养、肾脏和膀胱超声检查。尿动力学检查包括尿流率、盆地肌电图和膀胱压力容积测定。泌尿系检查的准入标准包括泌尿系超声异常、白天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异常、尿路感染或者同胞兄妹中有VUR病史等。结果48例(57.8%)出现单症状性夜遗尿(MNE),35例(42.2%)非单症状性夜遗尿(NMNE)。13例(15.7%)出现VUR。t检验结果显示,白天尿失禁患儿、女性患儿和当前伴有尿路感染的患儿VUR发病率明显升高(P〈0.05);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性别、白天尿失禁和当前尿尿路感染的回归系数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VUR与患儿年龄、遗尿类型(原发性、继发性)、遗尿频率、有无遗尿家族史、尿路感染病史、有无排便异常和除白天尿失禁外的白天尿路症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UR明显常见于白天尿失禁的遗尿患儿,建议存在白天尿失禁的遗尿患儿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当前尿路感染是遗尿患儿发生VUR的高危因素。
王焱文建国黄书满高新梅吕宇涛王庆伟任川川崔林刚谢佳丰
关键词:遗尿膀胱输尿管反流
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清洁间歇导尿致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NB)患儿清洁间歇导尿(CIC)后出现复发性尿路感染(RUTI)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RUTI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5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门诊接受CIC的NB患儿184例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根据UTI发生频率把患儿分为偶发性UTI(OUTI)组(0~1次/年)和RUTI组(〉1次/年),对2组患儿临床表现和尿动力检查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回归分析鉴定相关危险因素。结果OUTI组患儿147例(79.9%),RUTI组37例(20.1%),平均随访27个月(12~39个月)。RUTI组较OUTI组患儿年龄大(7.4岁比5.9岁)、脊髓受损水平面高、膀胱输尿管反流(VUR)更多见、膀胱壁厚度增加(4.7 cm比3.6 cm)、膀胱顺应性减小,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儿性别、预防性抗生素应用、肾积水、尿失禁、膀胱容量、逼尿肌过度活跃、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和逼尿肌漏尿点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较大、膀胱壁厚度增加、膀胱顺应性减小和存在VUR是RUTI风险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较大、膀胱壁厚度增加、膀胱顺应性减小和存在VUR是NB患儿行CIC治疗发生RUTI的危险因素。行CIC治疗的NB患儿定期进行影像尿动力学和超声检查很有必要,有利于发现RUTI的危险因素,为采取预防RUTI提供参考。
张国贤何翔飞张艳张瑞莉王庆伟文建国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清洁间歇导尿复发性尿路感染尿动力学儿童
小儿正常和神经原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尿动力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4年
文建国王庆伟
关键词:尿动力学
幼兔逼尿肌无收缩模型的建立及影像尿动力学评估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建立幼兔脊髓横断(spinal cord transection,SCT)模型并对其进行尿动力学评估,为逼尿肌无收缩(Acontractile detrusor,ACD)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18只日本大耳白兔[体质量1.2~1.6kg,平均(1.36±0.11)kg,7~9周龄]随机分为SCT组(n=12)和假手术(sham)组(n=6)。SCT组采用改进的方法在第六腰椎水平横断脊髓并破坏骶髓,sham组于第六腰椎水平仅咬除棘突暴露脊髓。观察两组术后神经损害表现并进行影像尿动力学评估。结果SCT组术后出现后肢瘫痪等脊髓损伤表现,sham组(n=6)未见明显神经损伤表现。影像尿动力显示SCT组家兔膀胱容量显著增加,最大测压膀胱容量SCT组和sham组分别为(95.7±7.19)ml、(51.6±4.07)ml(P〈0.001);膀胱顺应性、逼尿肌漏尿点压、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此种脊髓横断方法能建立幼兔ACD模型,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文建国苏志强王庆伟夏明亮任川川郭战杨超吕宇涛张燕莎张艳
关键词:神经源性影像尿动力学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