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照射剂量学指导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弥散性肺转移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 从内照射剂量学角度探讨如何确定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弥散性肺转移(DTC-DPM)的131I活度.方法 依据美国核医学会医用内照射剂量学委员会提出的内照射剂量计算方法(MIRD体系),将131I治疗DTC-DPM服131I后48 h时滞留于患者体内的131I不超过2.96 GBq的限定(2.96 GBq法则)转变为服131I后48 h时肺组织剂量率限定(DRCLU·48h).假设眼131I后48 h时沉积于肺的131I与滞留于全身的131I活度比(F48h)在0.6~0.9间,131I在肺及剩余组织的有效半衰期(TLL、TRB)分别为20~120 h和10~20 h,参照OLINDA(Organ Level Internal Dose Assessment)软件中不同参考人体数据,计算不同DTC-DPM患者的131Ⅰ最大安全治疗活度(Amax).结果 依据MIRD体系和2.96 GBq法则,131I治疗DTC-DPM,DRCLU·48h应不超过46.4 mGy/h.按照不同的F48h、TLU及TRB,成年男性、成年女性、15岁和10岁DTC-DPM患者的Amax分别在6.77~81.36 GBq、5.29~56.20 GBq、5.08~55.19 GBq和3.87~40.52 GBq间.结论 内照射剂量学指导131I治疗DTC-DPM充分地考虑了131I在不同患者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差异,可在避免发生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的前提下,调节131I用量.
- 刘斌赵祯王建涛黄蕤田蓉曾宇匡安仁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碘放射性同位素
- DxWBS-/Tg+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 目的观察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升高诊断剂量~(131)I全身显像(DxWBS)阴性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131)I治疗疗效。方法2006至2010年住院的91例患者,在随访中表现为DxWBS阴性Tg水平升高...
- 王建涛匡安仁
- 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131I治疗
-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初诊时年龄≤20岁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38例患者中,男7例,女31例,乳头状癌(PTC)36例,甲状腺滤泡状癌(FTC)1例,混合癌1例...
- 王建涛匡安仁
-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吸收剂量学评价肺安全性被引量:1
- 2010年
- 估算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弥散性肺转移,肺组织的吸收剂量。10例DTC弥散性肺转移患者服用7.4 GBq131I后采用连续显像法计算各时间点肺及全身的放射性计数,将放射性计数转化为百分摄碘率,拟合肺及全身的时间-放射性活度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假设沉积于肺的131I衰变释放出的β射线均被肺内弥散性DTC转移灶吸收,沉积于肺及剩余组织的131I衰变释放出的γ射线对肺组织造成照射损伤,由此按照美国核医学学会医用内照射剂量学委员会提出的内照射吸收剂量的计算方法,计算肺组织的吸收剂量。10例患者肺组织的吸收剂量中位值0.33 Gy(0.22~8.21 Gy)。按照经验性固定活度法治疗DTC弥散性肺转移,肺组织的吸收剂量较低。
- 刘斌曾宇王建涛赵祯牟达匡安仁
- 关键词:131I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
- Toll样受体在放化疗诱导的消化道黏膜炎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21年
- 黏膜炎是肿瘤患者进行放化疗时常见的消化道并发症,包括口腔黏膜炎和胃肠道黏膜炎,临床表现为口腔溃疡、呕吐、腹泻和疼痛等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抗癌治疗。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是参与天然免疫的重要受体,通过介导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作用参与放化疗诱导黏膜炎的发生发展。文本针对现有TLR与黏膜炎相关研究予以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不同TLR在放化疗诱导的黏膜炎中作用不同:TLR2是放化疗诱导的黏膜炎发生中炎性级联反应的重要受体;TLR4的激活能增加胃肠道黏膜炎症反应以及导致口腔上皮溃疡形成;TLR5激动剂能够降低放疗诱导的黏膜炎损伤程度;拮抗或敲除TLR9可减轻放化疗诱导的胃肠道黏膜炎。然而,目前尚未有TLR相关激动剂或抑制剂应用于临床,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对不同TLR在黏膜炎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为放化疗性黏膜炎的精准防治提供参考。
- 嵇灵王甲河王建涛王艳
- 关键词:TOLL样受体口腔黏膜炎TOLL样受体2TOLL样受体4TOLL样受体5TOLL样受体9
-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分析腹膜后纤维化(RPF)的诊断以及治疗情况,以提高对RPF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8F-FDGPET/CT诊断的1例RP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者以腹胀及右下腹部隐痛不适就诊,腹部CT表现为腹主动脉周围肿块,18F-FDGPET/CT显示腹膜后间隙中线大血管周围糖代谢增高肿块,经CT引导下穿刺及手术病理确诊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结论:腹膜后纤维化属罕见病,CT、MRI在诊断中有较重要作用,PET/CT在IRPF的诊断及治疗随访中有比较重要的价值,在治疗方面,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晚期常需要手术治疗。
- 王建涛刘斌赵祯匡安仁
- 关键词:腹膜后纤维化
-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维生素C对患者唾液腺吸收剂量的影响
- 刘斌曾宇赵祯王建涛牟达黄蕤田蓉匡安仁
- 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良恶性病灶诊断和处理决策的影响
- 本文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良恶性病灶诊断和处理决策的影响。对象纳入标准:①既往有恶性肿瘤病史(病检证实),为判断有无全身骨转移为目的而行核素骨显像;②常规全身显像未能确诊而加做SPECT-CT检查。
- 赵祯刘斌王建涛曾宇匡安仁
- 关键词:影像学诊断
- 文献传递
- 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1年
- 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是肿瘤患者进行放疗和(或)化疗时常见的口腔局部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抗肿瘤治疗。生物标志物是在疾病发生前或过程中在不同生物学水平上出现的信号指标。全面了解口腔黏膜炎相关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识别口腔黏膜炎高风险患者及筛选易发展成为严重口腔黏膜炎的患者,从而指导针对口腔黏膜炎的防治。本文对现有口腔黏膜炎相关生物标志物予以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口腔黏膜炎相关生物标志物包括生长因子、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血浆抗氧化剂以及促凋亡/抗凋亡蛋白等。这些生物标志物可用来预测口腔黏膜炎的风险或者早期识别易发生严重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患者,其中上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及C反应蛋白可用来预测和评估口腔黏膜炎发生风险及发展程度;剪切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ER⁃CC1)、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XRCC1)、甲酰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1A(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 member 1A,TNFRSF1A)等基因是近年研究热点,部分基因型及表达量对口腔黏膜炎的风险及严重程度有不同程度的预测能力。但目前尚未有生物标志物用于临床,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对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可靠性及准确性进行验证,为放化疗口腔黏膜炎的早期精准防治提供参考。
- 凌云霄王建涛王艳
- 关键词:口腔黏膜炎化疗生物标志物上皮生长因子
- 减轻131I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唾液腺损伤的措施被引量:14
- 2010年
- 131I治疗可显著改善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thyroidcarcinoma,DTC)患者的预后,但131I可致DTC患者唾液腺的损伤,现将减轻131I致DTC患者唾液腺损伤的措施介绍如下。
- 刘斌王建涛牟达赵祯黄蕤田蓉曾宇匡安仁
-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唾液腺损伤131I癌患者D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