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红
- 作品数:16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01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高压舱内头罩吸氧罩内氧气体积分数研究
- 目的:测定高压氧治疗患者头罩内的氧气体积分数。方法:10名高压氧治疗患者,将氧气流速设定为8L/min、10L/min、15L/min,治疗开始后15min、30min、45min、60min、75min、90min测定...
- 高光凯吕福祥吴镝杨鹰于涛王晓红薛娟
- 关键词:高压氧医学
- 高压舱内经皮氧分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 目的:监测高压舱内不同吸氧方式对经皮氧分压( TcPO2)的影响.方法:应用QSG-1000B型多功能监护仪监测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患者经皮氧分压变化.结果:TcPO2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升高.45min达最高,面罩吸氧组达1...
- 高光凯吴镝杨鹰于涛孙擎王晓红薛娟徐海霞
- 关键词:高压氧疗法多功能监护仪经皮氧分压
- 高压舱内头罩吸氧对罩内CO_2体积分数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监测高压舱内头罩吸氧罩内CO2体积分数的变化。方法 20例危重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37.1岁。应用H/F BEA-89A型便携式CO2分析仪,监测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头罩内部CO2体积分数。结果舱内CO2体积分数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升高。75 min时舱内CO2体积分数最高,为0.20%±0.25%。罩内CO2体积分数也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升高,35 min至75 min最高达0.62%±0.28%至0.64%±0.31%。罩内CO2体积分数与加压前比较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舱内使用软体透明头罩罩内CO2体积分数有增高趋势;合理调节供氧流量、控制高压氧治疗时间,罩内CO2体积分数可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 高光凯吴镝吕坤聚杨鹰于涛王晓红薛娟
- 关键词:高压氧头罩吸氧
- 高压舱内头罩吸氧对罩内CO2体积分数的影响
- 目的:监测高压舱内头罩吸氧罩内CO2体积分数的变化。
方法:应用H/F BEA-89A型便携式CO2分析仪监测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头罩内部CO2体积分数。
结果:舱内CO2体积分数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升高...
- 高光凯吴镝吕坤聚杨鹰于涛王晓红薛娟
- 关键词:高压氧头罩吸氧
- 高压舱内头罩吸氧对罩内CO2体积分数的影响
- 目的:监测高压舱内头罩吸氧罩内CO2体积分数的变化。方法:应用H/F BEA-89A型便携式CO2分析仪监测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头罩内部CO2体积分数。结果:舱内CO2体积分数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升高。75min时舱内CO2...
- 高光凯吴镝吕坤聚杨鹰于涛王晓红薛娟
- 关键词:高压氧医学二氧化碳体积分数
- 高压氧治疗一例重度潜水员挤压伤的护理
- 报告1例潜水员重度全身挤压伤的护理,总结潜水员重度挤压伤致头面部、颈部、上胸部组织器官损伤后经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 王晓红许明月闫冰牟玲初晓红
- 关键词:高压氧疗法临床护理潜水员
- 瓦尔萨瓦动作引起眼眶气肿、纵隔气肿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09年
- 目的提高对瓦尔萨瓦动作可能引起气压伤的认识。方法通过报道1例瓦尔萨瓦动作引起的眼眶气肿、纵隔气肿典型病例并文献复习,分析和讨论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瓦尔萨瓦动作可引起眼眶气肿、颈部皮下气肿及纵隔气肿,可保守治疗,预后较好。
- 高光凯吴镝吕坤聚杨鹰于涛王晓红薛娟许明月
- 关键词:眶疾病纵隔气肿
- 高压舱内头罩吸氧罩内氧气体积分数研究
- 2011年
- 目的测定高压氧治疗患者头罩内的氧气体积分数。方法 10例高压氧治疗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52.2岁。全部气管切开。将氧气流速设定为8、10、15L/min,治疗开始后15、30、45、60、75、90min测定头罩内的氧气体积分数。结果不同氧气流速及时间点,头罩内氧气体积分数均在89%以上。相同时间点,氧气流速不同时,头罩内的氧气体积分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高压舱内头罩吸氧时氧气体积分数可达到89%以上,不同氧气流速对氧气体积分数影响不明显。因此,可以采取8 L/min氧气流速以降低氧气消耗。
- 高光凯吕福祥吴镝杨鹰于涛王晓红薛娟
- 高压舱内头罩吸氧对罩内CO2体积分数的影响
- 目的:监测高压舱内头罩吸氧罩内CO2体积分数的变化。方法:应用H/F BEA-89A型便携式CO2分析仪监测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头罩内部CO2体积分数。结果:舱内CO2体积分数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升高,75 min时舱内CO...
- 高光凯吴镝吕坤聚杨鹰于涛王晓红薛娟
-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头罩吸氧高压舱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后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及丙二醛的变化
- 1999年
-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AMI)溶栓前后体内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及丙二醛 (MDA)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比色法测定 16例AMI溶栓前后血清NO (硝酸还原酶法 )及NOS含量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红细胞MDA含量。结果 :AMI溶栓前NO及NOS分别为 37 8± 6 9μmol/L和 19 1± 9 2u/ml,低于对照组 76 9±2 0 3μmol/L和 2 8 3± 11 1u/ml,差异均非常显著 ( P <0 0 1) ;溶栓再通后NO及NOS分别为45 5± 11 3μmol/L和 2 6 6± 10 4u/ml,与溶栓前比较 ,差异均显著 ( P <0 0 5 ) ,但NO仍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NOS与对照组比较已无差异 (P >0 0 5 ) ;溶栓前MDA为 0 334±0 0 98nmol/ml,高于对照组 0 2 2 8± 0 0 31nmol/ml,溶栓后MDA进一步升高。结论 :NO、NOS及MDA参与了AMI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测定AMI患者的NO。
- 施庆忠胡文彬钱伟靖冯国基王晓红聂国英
- 关键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