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源

作品数:43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主题

  • 32篇病毒
  • 25篇乙型
  • 25篇肝炎
  • 24篇乙型肝炎
  • 23篇肝炎病毒
  • 22篇乙型肝炎病毒
  • 9篇基因
  • 8篇肝癌
  • 7篇乙肝
  • 7篇细胞
  • 6篇HBV复制
  • 5篇乙肝病毒
  • 5篇核苷酸
  • 5篇肝癌细胞
  • 5篇肝病
  • 5篇病毒复制
  • 4篇蛋白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 4篇试剂

机构

  • 4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哈佛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一人...

作者

  • 43篇胡源
  • 26篇黄爱龙
  • 14篇张文露
  • 10篇陈彦猛
  • 7篇赖国旗
  • 7篇胡接力
  • 7篇胡杰
  • 6篇刘彦辰
  • 6篇蔡雪飞
  • 6篇赵丽
  • 5篇周星
  • 4篇黄瑶
  • 3篇张秀瑜
  • 3篇汤华
  • 3篇谢素兰
  • 3篇赵耀
  • 3篇罗璇
  • 3篇乔淼
  • 2篇袁琳
  • 1篇陈可

传媒

  • 8篇重庆医科大学...
  • 6篇中华微生物学...
  • 4篇中国生物工程...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陆军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2...
  • 1篇第七届全国医...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磷酸依托泊甙(VP16)促进PLC5细胞中eEF1A乙酰化
目的:翻译延伸因子(eEF1A)是蛋白质合成延伸阶段中的一种重要因子。研究显示,eEF1A功能受到翻译后修饰调节,如磷酸化-去磷酸化。迄今,除了磷酸化-去磷酸化以外,关于eEF1A是否受到其他翻译后修饰尚少有研究。本文研...
胡接力许舸张文露胡源黄爱龙蔡雪飞
文献传递
荧光定量分型PCR检测重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BV基因型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HBV基因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分型PCR(GQ-PCR)法检测207例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并用直接测序法验证其基因分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GQ-PCR成功分型204份临床样本,3例(1.45%)未能检出,其中,B型127例,占61.35%;C型29例,占14.01%;B/C混合型48例,占23.19%。C基因型的病毒载量明显高于B基因型及B/C混合基因型(P<0.05),B基因型与B/C混合基因型的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选取的90份血清样本经GQ-PCR和直接测序法检测其基因型,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34,P<0.05)。结论重庆地区HBV感染者以B型为主要基因型,其次为B/C混合型,混合感染率高于以往研究结果。C基因型患者HBV-DNA水平高于B基因型及B/C混合基因型,可能与C基因型HBV感染导致肝脏损害较重有关。
张秀瑜赵耀张文露胡源黄爱龙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基因型
热休克蛋白70通过增强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B的脱氨酶活性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
2023年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在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B(apolipoprotein B mRNA editing enzyme catalytic polypeptide-like 3B,APOBEC3B)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tation,Co-IP)和GST pull-down试验研究HSP70与APOBEC3B的相互作用。干扰HSP70、过表达HSP70或使用HSP70抑制剂VER155008处理肝细胞后,Southern blot或real-time PCR检测APOBEC3B抗病毒作用的改变;差异DNA变性PCR(differential DNA denaturation PCR,3D-PCR)和克隆测序检测APOBEC3B脱氨酶活性的改变。结果HSP70能与APOBEC3B相结合,过表达HSP70能增强APOBEC3B的脱氨酶活性和抗HBV功能。相反,干扰HSP70或使用HSP70抑制剂VER155008后,APOBEC3B脱氨酶活性和抗HBV功能均减弱。结论HSP70通过增强APOBEC3B的脱氨酶活性增强其抗病毒功能。
陈彦猛郑小川胡源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HSP70
荧光定量分型PCR、多重PCR和测序检测HBV基因型的方法学比较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比较荧光定量分型PCR、直接测序和多重PCR三种HBV基因分型法,对本实验室建立的荧光定量分型PCR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用多重PCR、直接测序和荧光定量分型PCR法检测113份HBV DNA阳性的临床样本.结果 荧光定量分型PCR和直接测序法检出率100%,多重PCR法检出率94.69%,6份样本未能分型.荧光定量分型PCR和多重PCR的Kappa系数0.915,荧光定量分型PCR和直接测序法的Kappa系数0.742,一致性均较好.对B/C基因型混合感染样本,荧光定量分型PCR法检出28例(24.78%),多重PCR法检出19例(16.81%),直接测序法检出13例(11.50%).结论 荧光定量分型PCR分型结果准确可靠,对基因型混合感染样本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多重PCR及直接测序法,是一种高效、简便、快速、准确的HBV基因分型法,适用于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
张秀瑜赵耀张文露胡源袁作为黄爱龙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序多重PCR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表达水平及与e抗原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定量分析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肝癌患者肝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DNA和血清中D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状态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特异性荧光定量探针法检测了26例HBV感染的肝癌患者中HBV cccDNA和HBV DNA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这两种病毒因子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样本中的表达差别以及与HBeAg状态的关系。结果:HBV cccDNA和HBV DNA在HBeAg阴性组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P值分别为0.044和0.0214),同时,在HBeAg阴性组中,cccDNA的表达水平与DNA是显著正相关的(r=0.918,P=0.000);HBeAg阳性组中cccDNA与DNA是较弱的正相关关系,且不具有显著性(r=0.591,P=0.072)。结论:肝内cccDNA与DNA表达水平与HBeAg的状态是密切相关的,HBeAg阴性的HCC患者中病毒复制水平下降的原因主要是cccDNA水平的下降。
黄瑶罗璇陈彦猛黄爱龙胡源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癌共价闭合环状DNA乙肝病毒E抗原
APOBEC3B羧基端抗乙肝病毒位点的筛选和鉴定
2017年
目的:筛选参与APOBEC3B羧基端脱氨酶及抗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活性的重要区域和关键位点。方法:定点突变构建羧基端活性中心附近的3个螺旋区段(α2、α3、α4)的缺失突变体和α4螺旋区内(D316、K320、E321、R327、D328)位点的突变体;Southern blot筛选APOBEC3B抑制HBV复制的重要区段和关键位点;不同DNA变性PCR(differential DNA denaturation PCR,3D-PCR)和克隆测序进行验证。结果:APOBEC3B羧基端脱氨酶活性中心周围的α3和α4螺旋区缺失后,其抗病毒活性消失;D316位点突变后APOBEC3B的脱氨酶活性和抗病毒活性消失。结论:APOBEC3B羧基端的D316位点是APOBEC3B脱氨酶和抗病毒的关键位点。
陈彦猛胡杰黄瑶袁琳周星胡源
干扰素在肝癌细胞Huh7.0中诱导SAMHD1抑制HBV复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干扰素调节宿主限制性因子SAMHD1的表达而抑制HBV复制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不同剂量的干扰素α、β和γ处理Huh7. 0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AMHD1在转录和翻译后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通过siRNA干扰内源性的SAMHD1,再评价干扰素α、β对病毒的抑制效应;最后通过免疫荧光检测了干扰素α诱导内源性SAMHD1的细胞定位及Southern blot检测了SAMHD1细胞定位对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在Huh7. 0细胞中,SAMHD1的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明显受干扰素α和β的诱导升高;干扰SAMHD1后干扰素α和β对HBV复制的抑制作用消失; SAMHD1定位在细胞核内,干扰素α诱导SAMHD1同样定位在细胞核内,缺失核定位信号后SAMHD1丧失了其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结论:在Huh7细胞中,干扰素α、β能诱导SAMHD1表达上调来抑制HBV的复制,SAMDH1的抗病毒作用依赖于其细胞定位。
乔淼胡杰毛彬力皮思蝶胡源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干扰素
肝癌细胞中CDK2调控宿主限制性因子SAMHD1的磷酸化机制研究
2018年
目的:主要研究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肝细胞后,细胞周期激酶2(cyclin-dependent kinase 2,CDK2)调控宿主限制性因子SAMHD1(sterile alpha motif and histidine/aspartic acid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磷酸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si RNA干扰技术,特异性处理肝癌细胞Huh7.0的对照组、干扰CDK1组和干扰CDK2组,分别用Southern blot检测这3组中乙肝病毒复制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这3组中SAMHD1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这3组中细胞周期的变化;进一步通过免疫共沉淀技术鉴定肝癌细胞中CDK2激酶和SAMHD1的相互作用。结果:在肝癌细胞Huh7.0中,与对照组相比,干扰CDK1组和干扰CDK2组的细胞周期明显有差异,分别停滞在G_2期(P=0.001)或G1期(P=0.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干扰CDK2后,宿主限制性因子SAMHD1磷酸化水平下降48%,Southern blot结果表明病毒复制水平降低57%(P=0.003),而干扰CDK1后病毒复制水平没有明显变化(P=0.325)进一步通过免疫共沉淀发现在肝癌细胞Huh7.0中,CDK2激酶可与SAMHD1发生相互作用,并且相互作用发生在细胞核内。结论:HBV感染肝细胞后,募集CDK2调控宿主限制性因子SAMHD1的磷酸化,拮抗其抗病毒作用。
唐丹胡杰乔淼陈彦猛周星皮思碟胡源
关键词:乙肝病毒磷酸化
乙肝病毒核心蛋白序列特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编码的核心(HBc)蛋白抗原性强,也与持续性病毒感染有关。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Bc蛋白的结构和序列特征,有助于HBc蛋白的优化表达和纯化,并为乙肝患者的治疗以及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方法乙肝病毒HBc序列的获取来源于NCBI网站GenBank数据库。运用Prot-Param和ProtScale工具在线预测乙肝病毒HBc的理化性质及其亲疏水性;通过在线软件SignalP 4.0Server和TMHMM分别分析该序列的信号肽特征,跨膜区域及磷酸化位点;利用SOPMA和SWISS-MODEL全自动在线软件预测其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模型;利用IEDB Analysis Resource,ABCpred和SYFPEITHI HLA-A;02:01预测该蛋白抗原表位,利用Venny2.1.0工具筛选该蛋白最佳表位形成位置等。结果HBc蛋白由21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为C_(1086)H_(1710)N_(314)O_(300)S_(12),分子质量单位为24.35017ku,理论等电点为9.49。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质。该蛋白质具有信号肽,没有跨膜区域,具有40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预测其主要二级结构为α螺旋和无规卷曲,含量分别36.32%和41.04%。结合HBc蛋白序列的T、B细胞表面抗原、表面可及性、β转角、线性表位的预测结果,发现HBc蛋白具有T、B细胞抗原表位,并且存在4个潜在的优势抗原决定簇区域,分别为37-38、110、158-164、180-208位氨基酸。结论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HBc蛋白存在潜在的抗原表位区域,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这有利于疫苗的研发与制备。
郝锐刘仟仟王璐陆合胡源胡接力黄爱龙涂增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
RNA编辑酶ADAR1在Huh7.5.1细胞中抑制HCV复制的研究
2018年
目的:探究干扰素在Huh7.5.1细胞中对RNA编辑酶(adenosine deaminases acting on RNA 1,ADAR1)表达的影响,以及ADAR1对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复制的调控作用。方法:干扰素(IFN-α,30 IU/m L)刺激Huh7.5.1细胞后,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DAR1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HCV以一定滴度(0.2 MOI)感染Huh7.5.1细胞,观察IFN-α对HCV复制的影响;利用si RNA降低ADAR1表达,过表达质粒(ADAR1 p110和p150)增加ADAR1表达,并进一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ADAR1稳定敲除细胞株,明确ADAR1与HCV的复制关系。结果:IFN-α诱导Huh7.5.1细胞ADAR1 p150表达(48 h:t=10.400,P=0.007;72 h:t=19.390,P=0.002),而不影响ADAR1 p110表达(48 h:t=0.806,P=0.472;72 h:t=1.929,P=0.133),同时IFN-α可显著抑制HCV复制(48 h:t=10.170,P=0.001;72 h:t=35.810,P=0.000)。ADAR1 p110和p150过表达48 h后,HCV病毒核酸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P=0.004,P=0.015);ADAR1 si RNA干扰后,HCV复制增加了2倍以上,差异显著(t=13.530,P=0.000);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掉Huh7.5.1中的ADAR1后,HCV复制也明显增加(t=5.259,P=0.023);ADAR1干扰后IFN-α仍然存在对HCV明显的抑制作用(t=9.146,P=0.001)。结论:IFN诱导蛋白ADAR1可以抑制HCV复制,且ADAR1部分介导了IFN-α对HCV复制的抑制。
袁琳杨生永胡源胡接力段晓琼林温育黄爱龙涂增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