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弢艺

作品数:58 被引量:179H指数:9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漳州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8篇骨折
  • 14篇髓内
  • 14篇髓内钉
  • 13篇股骨
  • 10篇内固定
  • 9篇后路
  • 8篇手术
  • 8篇胫骨
  • 7篇螺钉
  • 7篇近端
  • 6篇椎弓
  • 6篇椎弓根
  • 6篇细胞
  • 6篇钢板
  • 5篇韧带
  • 5篇枢椎
  • 5篇椎弓根螺钉
  • 4篇锁髓内钉
  • 4篇后路椎弓根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机构

  • 26篇解放军第17...
  • 25篇厦门大学附属...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桂林医学院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漳州市东方智...

作者

  • 58篇蔡弢艺
  • 29篇陈志达
  • 20篇林斌
  • 13篇丁真奇
  • 11篇黄国锋
  • 8篇黄佳平
  • 6篇郭志民
  • 5篇陈雄生
  • 4篇周盛源
  • 4篇吴进
  • 4篇赵忠胜
  • 4篇王辉
  • 3篇庄泽民
  • 3篇曾文容
  • 3篇何明长
  • 3篇贾连顺
  • 3篇孙延卿
  • 3篇黄砖枝
  • 3篇黄国峰
  • 3篇郭长勇

传媒

  • 11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中医骨伤...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6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Y”型切口双钢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3例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Y"型切口双钢板固定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运用。方法对2007-11-2009-11解放军第175医院收治的1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Ⅳ-Ⅵ型)患者采用改良"Y"型切口进行手术治疗,比较其与传统切口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切口感染、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关节功能的差异。结果所有行改良切口手术患者术后均获得平均13个月(9~16个月)随访,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情况出现,X线片检查胫骨平台均未发生二期塌陷。结论改良"Y"型切口进行双钢板固定既能避免对胫前皮瓣和骨折端血供的过分破坏,又能避免术后胫骨平台发生二期塌陷和膝关节机械轴对线不良,是恢复患肢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 。
蔡弢艺王宁林斌丁真奇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
高温高湿条件下脊髓火器伤后生命体征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建立高温高湿条件下胸腰段脊髓火器伤动物模型,观察伤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方法 24头南方实验用猪随机分成常温对照,常温火器伤组、高温高湿对照组及高温高湿火器伤组,致伤动物俯卧位于致伤架,选取L1椎体为射击点,25m处八一式步火器精确射击。伤后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结果脊髓火器伤后高温高湿条件对体温、呼吸、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高温高湿条件引发的生命体征急剧变化和早期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是导致动物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结论此模型的建立及观察到的生命体征变化为研究高温高湿条件下脊髓火器伤后机体病理生理变化、早期诊断及救治提供了理论依据。高温高湿条件是脊髓火器伤后机体二次打击因素。
郭瑛贾连顺黄剑侯邵将蔡弢艺王辉
关键词:高温高湿脊髓火器伤生命体征
融合器放置位置对脊柱单侧固定应力分布影响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建立L4~L5节段经腰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单侧固定结合融合器三种不同放置位置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融合器三种不同放置位置对脊柱单侧固定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基于正常人L4~L5节段的CT扫描数据,建立该节段TLIF单侧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TLIF术式结合融合器前中1/3置人模型(TLIFa)、斜向45。置入模型(TLIFd)及垂直置入模型(TLIFv)。加载后测试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等各工况下腰椎活动范围、钉棒系统、融合器及对侧小关节应力分布特征。结果该节段TLIF单侧固定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的活动度分别为前屈9.8°、后伸3.6°、左侧屈4.0°、右侧屈3.7°、左旋转2.5°、右旋转1.8°;3种融合器放置方式模型中融合节段的活动度均较正常模型至少降低77%,且TLIFd的活动度减少最明显;钉棒系统和椎间融合器的应力峰值随运动方向和融合器放置位置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应力峰值均在允许的最大范围内;TLIFv对侧小关节应力峰值均高于其它两组,尤其在前屈、后伸及左侧弯工况下最明显,而TLIFd对侧小关节应力峰值在各工况下均最小。结论成功建立了正常人L4~L5节段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单枚融合器斜行置入有助于改善固定系统的整体应力分布,并减小对侧小关节的应力载荷。
林斌陈志达姚小涛陆成武蔡弢艺吴松松
关键词:脊柱融合应力有限元分析融合器
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治疗S_2水平原发恶性骶骨肿瘤
2016年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纱布填塞技术治疗累及S2水平原发恶性骶骨肿瘤的手术入路、切口选择、手术方法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纱布填塞技术治疗9例累及S2水平的原发恶性骶骨肿瘤患者,均未行腰骶部重建,其中脊索瘤6例,Ewing肉瘤2例,软骨肉瘤1例。用VAS评分评价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用改良Biagini评分评价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结果 9例患者瘤体均顺利切除,截骨水平位于S26例,S33例。手术时间150320(221.7±35.6)min,术中出血8001 800(1 144±332.5)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561个月。4例出现皮肤坏死后伤口感染,二次手术后伤口愈合。术前9例神经功能基本正常;术后2例括约肌功能基本正常,6例括约肌功能障碍、排尿排便刺激感存在,1例括约肌功能丧失、不能感觉排便刺激。6例术后存在神经性疼痛,治疗4个月后VAS评分为0.53分。1例Ewing肉瘤与1例软骨肉瘤复发;1例脊索瘤患者术后32个月死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结论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纱布填塞技术能顺利完成S2水平骶骨整块切除手术,方法可靠,可达到彻底的肿瘤切除边缘;但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者大小便功能影响较大。
林斌赵忠胜庄泽民史吉胜陈志达薛超蔡弢艺郭志民
关键词:骶骨肿瘤骶骨切除
胫骨可调负重支具对胫骨干B型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行研制的胫骨可调负重支具对闭合B型(AO分型)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连续收治68例闭合B型胫骨干骨折髓内固定术后患者,随机分A组和B组各34例,其中A...
林斌陈志达吴进蔡弢艺曾文容
关键词:胫骨干骨折应力刺激
组织工程韧带/肌腱构建中相关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背景:组织工程韧带/肌腱构建已成为目前韧带修复重建外科基础研究的热点,组织工程韧带/肌腱的体外构建与体内重塑都与细胞因子有密切关系。目的:分析2001年以来部分生长因子的研究现状,总结并列举了适合组织工程韧带/肌腱构建的生长因子,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分别以"韧带、肌腱、组织工程、生长因子","Ligament、tendon、TissueEngineering、growthfactor"为检索词,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重庆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中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有关文章。纳入组织工程韧带和生长因子相关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33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组织工程韧带/肌腱相关生长因子的研究较多,多数生长因子都能在促进种子细胞增殖并向腱细胞方向分化、强化组织工程肌腱的生物力学活性、减少瘢痕形成等方面发挥良好作用。通过局部注射或转基因方式能使细胞有效的表达目标蛋白,应用细胞生长因子对组织工程韧带/肌腱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蔡弢艺陈雄生周盛源王辉孙延卿董兴成
关键词:韧带肌腱瘢痕
芯钻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与并发症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芯钻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8—2016-02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辅助复位芯钻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51例闭合性股骨干骨折。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HSS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5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2(12~36)个月。50例骨折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2(3~8)个月。1例术后12个月出现迟发性感染,取出内固定后改用外固定架进行骨延长,25个月后骨折愈合。术中4例芯钻断裂,2例皮质劈裂。末次随访时患侧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4~95分,平均90.3分。结论闭合复位或小切口辅助复位芯钻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可以最大限度保护骨折端血供,减少手术创伤,准确置入远端锁钉。但采用该技术需要一定学习曲线并熟练掌握器械使用,尽可能较少术中并发症发生。
蔡弢艺陈志达丁真奇黄国锋宋超胡晓阳陈玉荣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负重在适宜人群中的效果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观察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负重在适宜人群中的康复疗效。方法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本院骨科Evans-JensenⅡ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且骨折复位符合股内侧皮质阳性支撑(PMCS)的患者4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22)和试验组(n=23)。对照组于术后6周行耐受性负重,试验组于术后48 h内行耐受性负重,均由每次10 min、每天3次逐渐递增至每次20 min、每天5次,直到骨折临床愈合。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术后6周、3个月、6个月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3.716,P<0.01);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t=1.540,P>0.05);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6.248,P<0.00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χ2=2.198,P>0.05)。术后6周、3个月和6个月,两组VAS均无显著性差异(t<1.330,P>0.05)。试验组术后6周Harris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115,P<0.001),两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无显著性差异(|t|<1.799,P>0.05)。结论Ⅱ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且骨折复位符合PMCS的患者于术后48 h内行耐受性负重可减少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和早期髋关节功能的康复。
何燕倩阮兢冯国栋林小英吴杨鹏万伟霞蔡弢艺黄国峰陈志达欧建林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康复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次全切除治疗脊柱伤病的临床研究
林斌刘庆军陈志文刘晖丁真奇郭志民蔡弢艺何明长陈志达
后路脊椎次全切除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脊髓损伤;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下腰椎肿瘤;后路脊椎次全切除矫形治疗脊柱严重畸形;后路脊椎次全切除术治疗脊柱感染;后路脊椎切除术配套器械的研发与临床运用。主要创新点:国内外率先采...
关键词:
关键词:手术治疗
C_(2~3)椎体分节不全并齿状突骨折脱位1例分析
2008年
蔡弢艺丁真奇余爱玉李德
关键词:病例报告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