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兰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牡丹腔孢叶斑病及其病原物的共无性型被引量:10
- 2010年
- 牡丹腔孢叶斑病于2007-2008年在山东省菏泽、济南、泰安、肥城等地牡丹上普遍发生,除危害牡丹叶片外,也发生于枝干上,在病枝上形成边缘褐色、中部灰白色的病斑,病斑绕茎可致枝条干枯,于病部形成稀疏的黑色扁平状子实体;叶片上病斑黄褐色,圆形至长圆形,直径10-35mm,具褐色至黄褐色相间的同心轮纹,于其上形成橘黄色至橘红色子实体。叶斑上的病原物载孢体盘状、有柄,为Hainesia lythri;病枝上的病原物载孢体为封闭的半球形结构,显示Pilidium concavum的典型特征。两种载孢体中形成的产孢细胞及分生孢子形态一致。分别从多份牡丹病枝、叶上分离获得的7株和21株分离物,在培养性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等方面基本相似。依据上述特性及部分分离物的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将山东牡丹叶斑上的病原物鉴定为Hainesia lythri,病枝干上为Pilidium concavum。二者是同一病原真菌的共无性型。
- 赵新兰李宁刘爱新刘会香
- 草决明荚枯病病原鉴定
- 2008年
- 2006—2007年在山东农业大学中药材试验站栽培的药用植物草决明上发现一种新病害,定名为草决明荚枯病。该病主要危害荚果,荚果受害后均从尖端开始发病,使受害部分变褐枯死,不能正常结籽。从多个发病荚果中共分离到11株相同真菌分离物,针刺法接种荚果后均可引起荚果发病。根据该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培养性状并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将引起草决明荚枯病的病原鉴定为葡萄座腔菌,这也是首次在草决明荚果上发现由该种病菌引起的病害。
- 刘会香赵新兰牛福芳潘彦平刘爱新
- 关键词:症状病原鉴定BOTRYOSPHAERIA
- Rhizoctoniasolani AG1-IA侵染玉米过程中组织病理学变化及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被引量:3
- 2016年
- 以Rhizoctoniasolani-玉米为互作体系,对病害发生不同阶段玉米组织病理学变化及防卫反应有关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接种R.solani后20 h在侵染点周围有明显的胼胝质和木质素的沉积。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木质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PAL、POD和PR-1基因的表达动态分析发现,PAL活性在接种后的72 h内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72 h时出现第一个峰值,随之活性降低,在144 h又呈升高趋势;木质素含量变化趋势与PAL活性变化呈正相关。PAL、POD和PR-1等防卫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在玉米和纹枯病菌亲和互作的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
- 王绍敏赵新兰马亚男刘爱新
- 关键词:玉米胼胝质苯丙氨酸解氨酶
- 玉米种质资源抗纹枯病鉴定及纹枯菌侵染对玉米防卫反应的影响
- 玉米纹枯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近年来随着各地大面积种植紧凑型玉米品种,栽培密度提高,氮肥用量增加,形成利于玉米纹枯病发生的小气候条件,加上目前的主栽品种抗病性较差,玉米纹枯病危害迅速上升,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
- 赵新兰
- 文献传递
- 我国部分地区玉米丝核菌组成及其致病类型分析被引量:8
- 2009年
- 采用改进的组织分离法从山东、安徽、江苏、湖北和陕西5省10地市的270份类似玉米纹枯病的标样中,分离到204株丝核菌分离物。根据培养性状将这些丝核菌分为6种类型,DAPI染色显示,它们分别属于多核丝核菌、双核丝核菌和单核丝核菌,其中多核丝核菌占97.55%,双核丝核菌占1.47%,单核丝核菌占0.98%。经5.8SrDNA-ITS序列分析,多核丝核菌为AG1-IA、WAG-Z、AG-4-HG-I及AG-54个融合群,各融合群分别占菌株总数的84.80%、5.88%、3.43%和3.43%,其中AG1-IA为主要融合群;双核丝核菌为AG-A融合群;单核丝核菌种类尚不确定。对各融合群的致病类型进行初步比较发现,属于AG1-IA融合群的菌株,可在玉米叶鞘形成典型的云纹状病斑,其它菌株虽可引起玉米发病,但与AG1-IA的症状存在明显差异。
- 牛福芳董明明赵新兰马亚男刘爱新
- 关键词:核相致病类型
- 不同致病力Rhizoctonia菌株对玉米木质素代谢、总酚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致病力Rhizoctoniaspp.菌株与玉米互作过程中寄主PAL活性、木质素和总酚含量及PAL、POD、PR-1基因的诱导表达特点,了解玉米对Rhizoctoniaspp.侵染的抗性反应.【方法】采用分光度计法和定量RT-PCR法,分别测定不同菌株接种后玉米叶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木质素含量和总酚含量变化及PAL、POD、PR-1基因的表达动态.【结果】玉米对不同致病力的Rhizoctonia solani AG1-IA菌株的反应有明显差异,菌株致病力越强,玉米PAL活性、木质素和总酚含量越高;同一菌株处理的玉米,其木质素含量变化与PAL活性变化呈正相关;强致病力菌株LY1-3-1接种后的48h和96h,PAL和PR-1基因表达量分别达最高;弱致病力菌株NJ002-12和YZ006-14接种96h后,PAL和PR-1基因表达量分别达最大水平;POD在不同处理中的表达趋势与PAL和PR-1类似.【结论】3个Rhizoctonia solani AG1-IA菌株都可增强玉米防御酶活性及基因的表达,并且抗性反应与菌株的致病力成正相关;弱致病力的双核丝核菌BX006-1对玉米的防御酶及相关卫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 王绍敏赵新兰赵新兰马亚男
- 关键词:玉米RHIZOCTONIA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表达